張中政鬥鎮墓獸銘文訓詁/古義釋“勤”

———續文———

第六字 政

西漢禦史大夫張中政鬥鎮墓獸底座璽書銘文有“天命欽冊封政鬥勤國之寶印”之句。

01 字源字形演化

1、讀音:qín,第二聲

2、字源字形演化:勤是形聲字,力為形,堇為聲。

《說文解字》:"勤,勞也。從力、堇聲 。"。黃土水中泥黏是堇之范式。力、堇兩范式疊加。勞力如黃土黏泥無所愛惜是勤之范式。勤的本義是辛勞,做事盡力,不偷懶。如:勤勞、勤快、勤奮、勤政(勤奮於政事)、勤謹、勤勉、勤懇、克勤克儉。衍義:引申指"上班、事務"。如:勤務、勤雜、出勤、後勤。又引申指"幫助"。如:勤王。

3、繁體或異體字:懃

02 現代語境(古今文字表層意義、本義)

古今含義基本一致,主要指勤奮、勤勞、辛勞、勞累;從事勞作,努力做事。如勤懇、勤勉、勤奮、勤勞,做事認真不懈。又如:勤力得(勤勞的人);勤兒(能手);勤緊(勤勞);勤學(努力學習);勤勤(勞苦的樣子);勤能(勤勉而又有才能)。勤民(盡心盡力於民事);勤事(盡心盡力於職事)。忙於;致力於。:勤兵(率兵出征);勤苦(勤勞辛苦);勤屬(勤於職守);勤人(操勞政事,致力於百姓)。

03 銘文今文經解義(引申義、隱含義、宗教、殉葬意義等)

(一)勤意訓詁

勤,有十義,即情意懇切、情深意厚;衷情心意;勤奮勤勞;關註、急切;懇切叮嚀,熱情周到;頻繁反復;借指禮物;巴結討好;詞意探源;竭、完。

1、勤奮勤勞;盡力多做,不斷地做。忙於;致力於。如:勤兵(率兵出征);勤苦(勤勞辛苦);勤屬(勤於職守);勤人(操勞政事,致力於百姓)。勞倦,辛苦。勤心苦胝(辛苦勞作);勤動(辛勤勞動);勤辱(辛勤)。如勤力得(勤勞的人);勤兒(能手);勤緊(勤勞);勤學(努力學習);勤勤(勞苦的樣子);勤能(勤勉而又有才能)。這裡指張中對漢成帝(東平國)、以及漢國勤勞政事。銘文體現為:勤國。

先秦辭書《爾雅.釋詁》雲:“勤,勞也。”晉郭璞註:“倫理事務以相約敕亦為勞。”

《說文解字》雲:“勤,勞也。”

《尚書.金縢》雲:“昔周公勤勞王傢”。《書·天逸》:“厥父母勤勞稼穡。”

《詩經.周頌.閔予小子之什.齎》雲:“文王既勤止。”

《禮記·玉藻》:“勤者,有事則收之。”。註:"執勞辱之事也。"

《論語.微子》雲:“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左傳.宣公12年》雲:“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勤而無所。”

《楚辭·天問》:“何勤子屠母,而死兮竟地?”

《國語·晉語》:“好學而不勤問。”

秦始皇《瑯邪刻石》雲:“皇帝之功,勤勞本事。”

《史記.李斯列傳》雲:“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幾,孝子不勤勞而見危,人臣各守其職而已矣。” 《史記.樂書》:“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歡喜,合殷勤”。

《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以貪勤民。晝夜勤作息。”

《法言·先知》:“或問民聽勤。”。註:"苦也。"

《墨子·兼愛下》:“萬民多有勤苦凍餒。”

2、殷勤,情意懇切、情深意厚。《史記.樂書》:“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歡喜,合殷勤”。

如:勤懇(殷勤懇切);勤心(殷勤的心意);勤企(殷切的思念);勤佇(殷切思念)。這裡指張中對漢成帝(東平國)、以及漢室中央朝廷的深情厚意。銘文體現為:黃似翁正,鬱霜白東,華色酒三,園葉歡場,滿孤朝年,幹楊祛洚,不好魚山,露蘭羅秋,含箭薄露,風那線梢,曉晶浴炯。

3、衷情心意;這裡指張中對漢成帝(東平國)、以及漢室中央朝廷的衷情厚意。銘文體現為:黃似翁正,鬱霜白東,華色酒三,園葉歡場,滿孤朝年,幹楊祛洚,不好魚山,露蘭羅秋,含箭薄露,風那線梢,曉晶浴炯。

4、關註、急切;幫助。為某人某事盡力;幫助。如勤國、勤民(盡心盡力於民事);勤事(盡心盡力於職事)。

《國語·晉語》:“秦人勤我也。”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今君其不勤民。”。註:"盡心盡力,無所愛惜為勤。"

《呂氏春秋·不廣》:“勤天子之難。” 這裡指張中對漢成帝(東平國)、以及漢國前途與命運的關註、急切;尤其是對王鳳、王莽等專權擅政,並最終黨篡漢的憂慮之心。 銘文體現為:“鬱霜白東”。

5、懇切叮嚀,熱情周到;這裡指張中在黃門郎以及東平相任上,侍奉朝廷大員及東平王室熱情周到。在少府和禦史大夫任上,對兒子張魚,以及屬下孫寶、楊輔等懇切叮嚀關照。 銘文體現為:華色酒三,曉晶浴炯。

6、頻繁反復;指張中牢記自己的職責,時刻炯誡自己,勤政為民。銘文體現為:曉晶浴炯。

7、借指禮物;這裡指漢成帝賞賜張中器物,生前(前29年)為政鬥璽書,督導校尉王延世在東郡、館陶等地,以調軍發民,治河抗洪搶險。逝後以鎮墓獸和誄策以殉葬。銘文體現為:政鬥、菊以席弄等。

8、巴結討好;實際指依附、憑借、依靠、緊跟、維護。銘文體現為:今人主。今,就是依附、憑借、依靠、緊跟。人主,就是指漢成帝。這裡指張中依附、緊跟、維護漢成帝權威。

9、詞意探源;這裡指劉向、劉歆寫作該篇銘文時,絞盡腦汁,運用古代通假字、一詞多音多義、方言等“春秋筆法”進行多達兩三層轉遞借用意義。銘文體現為:如“今人主”、菊以席弄等。註解:“今”,厲也。厲,附也。引申為依附,仰仗,憑借、緊跟、維護。再如“勤國”的勤,有九意,且與該鎮墓獸誄銘文完全對榫。

10、.通"盡",竭,完 。《老子·六章》:“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淮南子·主術》:“力勤則匱。”

(二)政鬥鎮墓獸銘文史實意義

1、政治、政事方面

這裡的勤國,一是指西漢東平諸侯國,二是指劉邦所建西漢傢國,簡稱漢國。

(1)勤國。張忠政鬥鎮墓獸銘文“鬱霜白東”,正是為瞭紀念和體現張忠在東平國“勤政”形象—勤懇辛勞、所作的貢獻——務於農時,教化東平王,督導治理黃河洪水災害等。而且在古代還曾有以勤勞而賜侯爵。《後漢書.馮勤傳》雲:“職事十五年,以勤勞賜爵關內侯。”因此從“勤國” 二字的淵源發展歷史來看,此張忠政鬥鎮墓應屬周代秦代以後,符合西漢時代。

從張忠生前擔任的東平國相來看,勤國、勤王就是指主導東平國,輔佐東平王劉宇。東平王在漢元帝時代就驕橫跋扈,胡作非為。 與母親公孫婕妤一道將前任東平相王尊於前33年趕出東平國。張忠接任東平相後,不斷誘導、教化東平王向善求書。前31年還被削地罷苑。後期終於教化成功,前29年歸還所罷樊、亢二縣。

西漢東平國

在此,張中(忠)既是從皇帝身邊的黃門侍郎下派到東平國任國相,又要在地方上輔助諸侯王主政,能很好地處理諸侯國與中央的矛盾,主政有方,治國有功,左右逢源,國昌運長,避免再次出現前任東平相王尊與王及太後鬧得不可開交(詳附表11),皆大歡喜,理所當然成為皇帝(漢成帝)的弄狎之臣少府:“菊以席弄”。

(2)勤民:盡力為民辦事。前29年張忠以代行前任禦史大夫尹忠之職,督導校尉王延世治理黃河決堤洪水災害,救民九萬七千多人。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雲:“今君其不勤民,實自敗也。”註:“盡心盡力,無所愛惜為勤。”《呂氏春秋·慎大覽》雲:“勤天子之難,功教垂名。”

《禮記.祭統》雲:“衛孔悝之鼎銘曰……作率慶(卿)士,躬恤衛國;其勤公傢,夙夜不解(懈)。…對揚以辟之勤大(天)命。施於烝彝鼎。” 漢代蔡邕《京兆樊惠渠頌》雲:“勤恤民隱,悉心政事。”

《漢書.張安世傳》雲:“車騎將軍光祿勛富平侯(張)安世,宿衛忠正,宣德明恩,勤勞國傢,守職秉義,以安宗廟,其益封萬六百戶,功次大將軍(霍)光。”

《漢書.霍光傳》雲:“宣成侯(霍)光宿衛忠正,勤勞國傢,善善及後世。”

《漢書.常惠傳》雲:“漢嘉其勤勞,拜為光祿大夫。…後代蘇武為典屬國,明習外國事,勤勞數有功。”

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道德方面

(1)五仁三德。

克勤於邦。勤也是古代儒傢“五仁三德”之一,殷勤、誠懇。即盡心盡力,為國操勞。古代君子為政治國有三德五仁:恭敬、寬容、誠信、勤敏、慈惠。古語雲:克勤於邦,克儉於傢。

《尚書.呂刑》雲:“惟敬五刑(墨、劓、剕、宮、大辟),以成三德(敬順、公正、勤勞)”。

《論語》雲:“能巳五者於天下,為仁矣……恭寬信敏惠。”

(2)功有五品,以言曰勞。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雲:“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勛,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

(3)勤勞本事,後世有繼。

《國語·魯語下》雲:“季康子問於公文伯之母曰:‘主亦有以語肥也。’”……對曰“吾聞之先姑曰:‘君子能勞,後世有繼。’”能勞,即能夠吃苦耐勞,能自卑勞,貴而不驕。有繼,子孫不底,有出息。

(4)勤身治水,功大為帝。

《史記.夏本紀》雲:“禹為人敏給克勤,其德不違,其仁可親,其言可信。聲為律,身為度,稱以出。亹斖穆穆,為綱為紀。”

《史記.吳太伯世傢》雲:“見舞《大夏》,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誰能及之。’”《集解》服虔曰:“禹勤其身以治水土也。”

(5)勤勞天下,憂苦萬民。

《尚書·天逸》雲:“厥父母勤勞稼穡。”

《莊子.天下篇》論墨學雲:“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

《國語·晉語》雲:“好學而不勤問。”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雲:“勤而無所。”

《墨子·兼愛下》雲:“萬民多有勤苦凍餒。”

《楚辭·天問》雲:“何勤子屠母,而死兮竟地?”

《禮記·玉藻》雲:“勤者,有事則收之。”註:“執勞辱之事也。”

《史記.魯周公世傢》雲:“史策祝曰:‘惟爾元孫王發,勤勞阻疾。’”

《秦始皇本紀.瑯邪石刻》雲:“皇帝之功,勤勞本事。”

《孝文本紀》雲:“今朕夙興夜寐,勤勞天下,憂苦萬民。”

《漢興以來諸侯年表》雲:“太公於齊,兼五侯地,尊勤勞也。”

《史記.李斯列傳》雲:“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幾,孝子不勤勞而見危,人臣各守其職而已矣。”

《索隱》斯言忠臣之節,本不避死。言己今日亦庶幾盡忠不避死也。

《漢書.司馬相如傳》雲:“相如乃令侍重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

《漢書.禮樂志》雲:“繼統共勤,順皇之德。”師古曰:“皇,皇天也。此言天子繼承祖統,恭勤為心而順天也。”皇天就是國傢。

《漢書.司馬相如傳》雲:“勤思乎參天弐地。”

3、軍事方面

勤國、勤王。本青銅政鬥“斧鉞”類符葆的國命曰:“天命欽冊封政鬥勤國之寶印”,可以徑自取代軍事發兵的虎符,直接調兵遣將征戰,勤國護駕。

勤亦有救援、馳援、救駕、幫助之意。如勤國、勤王—出兵救(馳)援王朝國事。勤民(盡力為民辦事)。“勤王護駕”、軍事平叛功能,禦史大夫“繡衣禦史”亦有此功能。

《黃鉞銘》雲:“勤於奔命。”

《國語.晉語》雲:“秦人勤我也。”

《左傳.僖公二十五年》雲:“求諸侯莫如勤王。”

《漢書.百官公卿表》雲:“禦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銀印青綬,掌副丞相。……侍禦史有繡衣直指,出討奸滑,治大獄,武帝所制,不常置。”

這裡的“繡衣禦史”,又叫繡衣直指,或直指使者,是武帝時開始實行的政府特派官員,相當於古代的秘密警察,衣繡衣,持斧仗節,對於地方強盜(揖盜)或違法違紀官員有權誅殺。

在周代,禦史大夫就叫司寇。《周禮.秋官.小司寇》雲:“司寇,掌外朝之政,以致萬民而詢焉。”其職能主要是奉命鎮壓人民的武裝反抗活動。職務相當於現今的武警部隊首長,具有相應的軍事職能。前25年河平三年,西漢也確曾派禦史中丞去鎮壓穎川陽城鐵官徒申屠聖等180人起兵造反。

《後漢書·杜詩列傳》說:“初,禁綱尚簡,但以符策璽書發兵,未有虎符之信。詩上疏曰:‘臣聞兵者國之兇器,聖人所懼。舊制發兵,皆以虎符,其餘征調,竹使而已。符第合會,取為大信,所以明著國命,斂持威重也。間者發兵,但用符策璽書,或以詔令,如有奸人詐偽,無由知覺。愚以為軍旅尚興,賊虜未斂,征兵郡國,宐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絕牽端。書奏,從之”。

(三)《謚法》解“勤”

1、能修其官。張中鎮墓獸璽書銘文有“勤國”之句,其中對於“勤”字的解釋,《逸周書.謚法解》雲:“勤,勞也。”《蘇洵謚法釋義》雲:“勤,能修其官。”也就是說《謚法》規定:賜謚勤,謂其在官在職能勤勞職事,修身治國。

2、勤勞則祀,以死赴難。所謂“勤能修其官”,通俗地說就是盡職盡責,以死赴難。按《左傳·昭公·昭公二十九年》雲:“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職,則死及之。失官不食。官宿其業,其物乃至。若泯棄之,物乃坻伏,鬱湮不育。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

3、勞喪不相,歌謳勸勉。《禮記.曲禮》雲:“鄰有喪,舂不相。”鄭玄註:“相謂送杵聲。蓋古人於勞役之事,必為歌謳勸勉,凅舉大木者,呼邪許之比,其樂曲即謂之相。”《史記.樂書》雲:“沐浴裹澤而歌詠勤苦,非大德誰能如斯!”

End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