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邦新材:吹牛要註意分寸 玩鏟鏟心中有數

  • 吹牛 分寸

吹牛是一種戰略資源,吹牛過程充滿著暗示、信息、資訊,吹牛者往往在吹之中搶占瞭心理制高點。

會吹牛、吹好牛是門高深學問,強邦新材學瞭點皮毛就賣弄,招股書中大肆吹噓自己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印刷版材制造商之一”,不值得提倡。

“最大……之一”的造句就像胖子卡在窄門,無法前進也無法後退。我們知道,最大意味在同類中排名第一,獨占鰲頭,而之一則表明隻是眾多規模相當的同類制造商中一員。

日常口語或許無傷大雅,但在正式文件中使用卻顯得不夠嚴謹,甚至荒唐。如果海通證券的黃蕾和周永鵬兩位保代對此有疑惑,建議回爐重修基本的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

這樣說吧,申報期間有些小九九也算人之常情,畢竟如能成功上市,強邦新材將一躍成為“印刷板材第一股”。

值此時刻,選用“規模較大”來形容,效果不夠炸裂;去除“之一”又與事實不符,易招致競爭對手心生不滿。規模最大舍不得扔,之一又沒膽子丟,幹脆擦邊揉在一起。

咬文嚼字從來不是重點,咱們講究有的放矢,上池君在人群中多看瞭一眼,強邦新材確實有必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描述。

  • 玩個 鏟鏟

強邦新材主要從事印刷版材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成立以來始終專註於感光材料的研發及其在印刷版材方面的應用。

2020年至2022年,強邦新材營業收入分別為10.9億元、15億元和15.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7667.72萬元、7046.7萬元、9889.16萬元。

期內業績增長放緩,凈利潤出現波動,總體基本似乎還能符合“大盤藍籌”的特點。

然而,數字有時帶有欺騙性,不管是產品佈局、人員儲備,還是營收規模,拿強邦新材與國內龍頭企業樂凱華光做過比較之後,呈現另外一番景象,強邦新材存在全方位的落後,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來看樂凱華光,隸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旗下的中國樂凱集團有限公司,具有膠印版材、印刷膠片、柔性樹脂版等產品生產能力,其中膠印版材年生產能力1.4億平方米,柔性樹脂版年生產能力100萬平方米,企業目前擁有總資產46億元、員工5000多人。

2021年,樂凱華光實現收入36.71億元,而強邦新材僅15.03億元,其中在柔性版材的銷售規模上,2021年強邦新材的產量為35.78萬平方米,銷量為29.04萬平方米,樂凱華光的銷量為75.2萬平方米。

行業老大的生產能力和營收規模,比老二強上一倍有餘,再從研發能力觀察,二者之間差距更大。

據樂凱華光官網顯示,公司擁有國傢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和800多人的研發和工程技術人員隊伍,設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是全國數碼影像材料與數字印刷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承擔單位和國傢印刷感光材料行業標準牽頭單位,承擔瞭2項國傢“863”項目和多項國傢、省重點科研項目,申請專利257項,其中已獲授權專利142項,先後制訂瞭39項國傢和行業標準,是國傢AAAA級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

強邦新材研發人員僅為79人,核心技術人員僅孫長義一人,而且是從樂凱華光挖過來的。公司擁有專利74項,其中發明專利18項,軟件著作權16項,已掌握熱敏CTP膠印版材、UV-CTP膠印版材、免處理CTP膠印版材、傳統型感光樹脂柔性版、數碼型感光樹脂柔性版及超軟感光樹脂柔性版等多種品類版材的關鍵生產工藝和技術。

有差距不可怕,奮起直追不丟人,關鍵問題在於:追不追得上!

強邦新材搶先一步借助資本的力量,或許短時間內可以提升產能和產量,可惜人才梯隊的建設並非一日之功,目前看不到“追趕超越”的一絲可能性。這一點上,中國男籃和男足是最好的榜樣,歸化幾個球員以為能出成績,然並卵!

與此同時,撇開遙遠的未來,當下強邦新材的“老二”位置未必保穩,引以為傲的經銷商模式,極有可能會制約發展,這也是不被上池君看好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廠傢直銷和二道販子之間,同行們都是以直銷為主,最多輔以一些經銷手段。強邦新材獨具一格,徹底將市場交給經銷商掌控,三年報告期,年年超過九成八的營收貢獻來自經銷商,誇張程度令人咋舌。

許多企業在萌芽階段專註於生產,將市場銷售委托給經銷商,彼此各取所需的模式曾一度運作順利,皆大歡喜。這裡不展開探討經營模式孰優孰劣,反正據上池君瞭解,依靠經銷模式起來的正泰集團,早就換新玩法瞭。

回到IPO,從始至終,過度依賴經銷商永遠都是監管關註重點。相比直銷模式,經銷商模式的收入確認更加復雜,操縱空間也更大。強邦新材的眾多經銷商中,更是不乏夾雜大量的關聯方,個中風險不言而喻。

拋出三個問題,大傢一起思考:

一、合理穩定。當前,行業內的玩傢基本上都采用廠傢直銷模式,而產業升級可預見,如果同行調整策略,積極開拓經銷渠道以幫助消化產能。

強邦新材手上稍有實力的幾個經銷商,必然會成為同行的目標,經銷商不是代理商,當然是哪個好賣賣哪個,屆時有何良策應對?

二、發展潛力。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經銷商們一般習慣性地選擇戰略收縮。強邦新材沒有機會直面客戶,獲取訂單“靠天吃飯”,喪失主動權無疑意味著被動。

話說回來經銷商有能量,但絕對不多;可以提供彈藥,但又不能無限供應。2022年增速放緩,2023年1-6月經審閱營業收入下降16.98%、扣非後歸母凈利潤下降9.35%,這些數據都是最好的證明。不得不質疑強邦新材依賴經銷模式是否能夠持續發展?

三、未來隱患。經銷商中大量的這些關聯方,披露出來君子坦蕩蕩,可上市後面臨業績疲軟沒有改善的情況下,會不會動起配合調節的壞心思?同樣值得深思。

  • 結尾 搞錢

囉嗦一大堆反正沒找到亮點,倒讓上池君重溫瞭後有追兵、危機四伏幾個成語。剩下閉眼吹牛“我們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印刷版材制造商之一”,看似無奈之舉,卻又成瞭最優之解。

我們需要認識到,做實業往往很難弄到大量現金。在外奔波紮根的溫商郭良春,牢牢控制著強邦新材,兩個兒子自然不用多提,多名董高監也是逃不開人情安排。

從2020年至今,強邦新材的現金分紅總額也才4000萬不到,相對於企業規模而言,小小幾千萬的分紅微不足道,更不可能滿足眾人胃口,你得道瞭,我們還著急升天呢!

so.想要鈔票多多的話,機會在哪呢?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