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小學生必背古詩《竹石》

今天,我們分享的是清代書畫傢、文學傢鄭燮的作品《竹石》。鄭燮號板橋,即我們耳熟能詳的鄭板橋。這首《竹石》是一首題畫,是鄭燮為自己畫的《竹石圖》題的詩。

竹石圖

古人認為:

  • 竹子四季常青,象征頑強的生命;
  • 竹子是空心兒的,代表淡泊名利的品格;
  • 竹子的枝條柔韌而堅實,象征柔中有剛的做人原則;
  • 竹子長而有節,是有氣節的象征。

這些都是古時候人們追求的美好的品質。因此,竹子與梅花、蘭花、菊花並列在一起,稱為花中四君子,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人們歌頌贊美的對象。

我們今天分享的這首《竹石》的作者鄭燮,就是一個特別喜歡竹子的人。喜歡竹子倒是不難理解,那石頭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先來讀一遍這首詩在詩裡找答案。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詩文大意: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紮在破裂的巖石中。遭受過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依然堅韌。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經受得住,仍然堅韌挺拔,頑強地生存著。

詩文賞析:

這首詩著力表現瞭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是贊美巖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詩人在贊美巖竹的這種堅定頑強精神中,還表達瞭自己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托巖竹的堅韌頑強,言自己剛正不阿、正直不屈、鐵骨錚錚的骨氣。

“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個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著青山巖縫的翠竹形象展現在瞭讀者面前。一個“咬”字把竹子擬人化,賦予他人的動作和性格,它不僅寫出瞭翠竹緊緊附著青山的情景,極為傳神地表現出瞭竹子那種不畏艱辛,與大自然抗爭,頑強生存的精神。同時也刻畫出詩人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

巖上竹

“立根原在破巖中” 緊接著,詩人對上一句竹子的“咬定”行為,做瞭呼應與解釋:原來這根竹子跟普通的竹子不一樣,它並不是生長在肥沃的泥土裡,而是生長在巖石縫隙中。

在石頭縫裡求生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根紮得不牢固,肯定抵擋不住風吹雨打;如果根紮得不夠深,又接觸不到泥土的養分,肯定也活不長。

所以這根生長在巖石裡的竹子,要牢牢咬住青山不放松,把根紮得又深又穩,這樣才能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

如果單獨畫竹子特別是墨竹,難以體現它頑強的生命力,而把竹子和石頭結合在一起,相當把它執著堅強的特性都展現出來。

竹影婆藪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讀到這裡,那根生長在巖石縫裡的竹子,好像有瞭生命。他驕傲地站在巖石上,度過瞭春夏秋冬,挺直瞭腰桿,對狂風暴雨說,不管你們怎麼打擊我,我都不怕,誰在乎你是哪個方向吹來的風呢,反正吹不走我。

詩人用“千”、“萬”兩個字重點突出瞭竹子那種堅韌無畏、從容自信的神態,可以說全詩的意境至此頓然而出。

這時挺立在我們面前的已不再是幾桿普通的竹子瞭,我們感受到的已是一種頑強不息的生命力,一種堅忍不拔的意志力。所以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詩人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

詩人簡介:

鄭燮畫像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清代書畫傢、文學傢。 “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

以上文章由“公眾號:小萌娃愛學習”收集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