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初中語文七上】濟南的冬天教案

導語

今天為大傢帶來部編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老舍《濟南的冬天》的作者簡介、讀書筆記、賞析、讀後感及PPT課件、教案、學案、試題等相關內容,希望能給大傢的教學和學習帶來幫助!

1《濟南的冬天》作者簡介

  老舍(1899年~1966年),京派代表,享年67歲,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老北京人,中國現代小說傢、戲劇傢、著名作傢,因作品很多而獲得“人民藝術傢”稱號.曾任小學校長、中學教員、大學教授.筆名有“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青、鴻來、予、舍、非我等筆名.曾經擔任山東大學等名校教授.作品收在《老舍文集》裡.一生主要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茶館》等.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現名小楊傢胡同),一個滿族城市貧民傢庭.現代著名作傢、傑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傢”.滿族正紅旗人,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納粹法西斯攻打北京城的巷戰中,老舍這一筆名最初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其它筆名還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鴻來等.

  1913年考入北京師范學校,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學校,擔任過小學校長、郊外北區勸學員等職.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的新起點.1922年任南開中學國文教員.同年發表瞭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教學之餘,讀瞭大量外國文學作品,並正式開始創作生涯.陸續發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三部描寫市民生活的諷刺長篇小說.自1925年起,陸續寫瞭3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對烏煙瘴氣的教育界做瞭生動的揭露;《趙子曰》的鞭撻鋒芒指向以新派自詡其實醉生夢死的青年學生;《二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國的北京人,諷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產的社會土壤裡培植出來的“出窩兒老”的畸形心態——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語,俏皮的幽默筆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風情,通過閉塞守舊、茍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對於祖國命運的憂慮,顯示出與眾不同的藝術個性和思想視角.3部作品陸續在《小說月報》上連載後,引起文壇的註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1929年夏,繞道歐、亞回國.在新加坡逗留期間,為當地高漲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創作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祖國,任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並編輯《齊魯月刊》.

  《駱駝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個北平人力車夫祥子的行蹤為線索,買車賣車,幾次後,卻又窮困潦倒.誤入瞭軍營,卻又從軍營中牽出瞭幾匹駱駝.老舍整理,寫下瞭《駱駝祥子》.本篇17餘萬字的小說向人們展示瞭軍閥混戰、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於痛苦深淵中的圖景.從祥子力圖通過個人奮鬥擺脫悲慘生活命運,最後失敗以至於墜落的故事,告誡人們,城市貧農要翻身做主人,單靠個人奮鬥是不行的.《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國文字,產生較大影響,使世界人驚嘆.

老舍的創作特點

  老舍先以長篇小說著稱.當他開始創作時,新文學作傢中還很少有人撰寫長篇,他是中國現代長篇小說最早的作者之一,為開拓這種體裁作出瞭貢獻.後來,他又以劇作聞名,作品數量眾多,而且成為50、60年代最重要的劇作傢之一.他的短篇小說為數不多,卻也不乏綽約多姿、意味深長的優秀之作,如《斷魂槍》、《上任》、《柳傢大院》等篇,都寫得各有特色.他的短篇,在藝術構思的精致和題材的寬廣方面,往往勝過長篇作品.他寫瞭不少富有情趣和機智的散文小品,還有一些新舊體詩歌.老舍的小說,包括長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說,還有童話、寓言體作品.在戲劇創作中,除瞭話劇,另有兒童劇、童話劇、歌劇、話劇歌舞混合劇等.和"五四"以後的絕大部分作傢不同,他還利用多種傳統形式,寫下瞭大量體裁各異的通俗作品,包括不同的傳統劇種之間移植改編的戲曲.老舍是現代中國作傢中作品形式體裁最為豐富多樣的一個,而且在不少領域中都取得出色的成績.

  這除瞭作傢的勤奮和善於同時從中國傳統的和外國的文學汲取營養以外,還有思想上藝術上更為深刻的原因.抗戰爆發時,老舍已經是著名的小說傢瞭,鑒於迫切需要以人民群眾理解和喜愛的文藝形式進行抗戰鼓動,他中斷小說創作,全力探索通俗文藝的利用改造,並且身體力行地"大膽去試驗(通俗)文藝的多種體裁"(《三年寫作自述》).隨後,又出於"抗戰需要戲劇,戲劇必須抗戰"的考慮(《抗戰戲劇的發展與困難》),轉向戲劇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成立,自己又剛剛回國,寫作《龍須溝》時,他深知從舊中國的批判者到新中國的歌頌者,意味著多麼艱巨的變化:"在我的二十多年的寫作經驗中,寫《龍須溝》是個最大的冒險";"我的感激政府的熱誠使我敢去冒險"(《〈龍須溝〉寫作經過》).他以自己的創作實踐回答瞭時代提出的嶄新課題.在他取得話劇創作的成功以後,仍然繼續進行"新的嘗試,沒完全叫老套子捆住"(《答復有關〈茶館〉的幾個問題》),向強調時間、地點、人物線索和情節都需要高度集中的傳統的戲劇規律挑戰,寫出瞭別具一格、被人稱為"畫卷戲"的《茶館》.在老舍身上,"不但表現瞭一個藝術傢最可寶貴的政治熱情,而且也表現瞭同樣可寶貴的藝術傢的真正的勇氣"(周揚《從〈龍須溝〉學習什麼?》),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藝術創新精神,使他孜孜不倦地涉獵文學創作的各個領域,也使他永不滿足已經取得的任何成就,在4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能夠不斷取得重要的進展和突破.

  老舍開始創作時,抱有"不管是誰與什麼吧,反正要寫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樣寫〈趙子曰〉》)的態度.他的作品從一開始就具有鮮明的幽默諷刺的筆調.他是現代文學史上為數不多的幽默作傢之一,一度還有"幽默大師"、"笑匠"之稱.他的早期作品中夾雜一些純粹為瞭逗笑、缺少思想意義的穿插.他那"我要笑罵,而又不趕盡殺絕"(《我怎樣寫〈老張的哲學〉》)的性格,使他的諷刺,缺乏魯迅的冷峻和鋒利,更多一些溫情和輕松,由此形成他的獨特的幽默風格.從30年代中期起隨著對於國傢的災難和生活的嚴酷有瞭更多的體驗,老舍的筆調變得激憤嚴肅起來,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調,為人稱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絕大多數作品中,仍然經常出現機智俏皮的語言,將嬉笑怒罵融合在一起的筆墨,使人發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時還會催人淚下,或者發人深思.後期作品中,作傢讓不少人物笑著向昨天告別.所有這些,都具有一種內在的妙趣——升華瞭的幽默.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他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瞭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鬥中,在新的歷史潮流沖擊下,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他喜歡通過日常平凡的場景反映普遍的社會沖突,筆觸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運的思考,讓人從輕快詼諧之中品味出生活的嚴峻和沉重.關於自然風光的色彩鮮艷的渲染和關於習俗人情的細致入微的描摹,增添瞭作品的生活氣息和情趣.在現代文學史上,老舍的名字總是與市民題材、北京題材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他是現代中國文壇上傑出的風俗、世態(尤其是北京的風土人情)畫傢.作為一位大傢,他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可能不夠遼闊,但在他所描繪的范圍之內,卻把歷史和現實,從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時代的社會氣氛、風俗習慣,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種人等的喜怒哀樂、微妙心態都結合濃縮在一起,有聲有色、生動活潑,自成一個完整豐滿、"京味"十足的世界.這是老舍在現代文學史上作出的特殊貢獻.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個特點,是表現出鮮明的反帝愛國的題旨.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來整個新文學的基本主題.但除瞭特定時期(比如五卅運動期間,"九·一八"事變以後、抗日戰爭時期)以外,在一般作傢的創作中,反帝的主題和內容不多.老舍的作品則常有明顯表現.他的第一篇習作《小鈴兒》,通過小學生帶有稚氣的行動,表達瞭反抗外國侵略者的民族意識.茅盾從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對於祖國的摯愛和熱望"(《光輝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在這以後,老舍寫瞭不少直接揭露帝國主義侵略罪行的作品,還有從不同側面描寫它們的經濟、文化、宗教滲透和種族歧視所給予中國人民種種傷害的作品.他表現民族覺醒、表彰民族氣節,同時抨擊在這些侵略和滲透面前卑躬屈節、為虎作倀的洋奴漢□.寫於60年代初的話劇《神拳》(又名《義和團》),再現北京居民抗擊八國聯軍的壯烈情景.後期作品強烈地表現瞭中國人民當傢作主、自立自強於世界的喜悅和自豪.對於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使他的愛國主義增添瞭新的內容和光彩,達到新的思想高度.強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熾熱的愛國主義,是老舍的高貴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寶貴的精神遺產.

  " 五四"以後的新文學作傢,廢棄瞭封建士大夫筆下的文言,也沒有采用話本小說、戲曲說白中的近代白話,而是從現代口語中創造便於反映現代生活、表達現代人心理活動的現代白話,作為新的文學語言——老舍對此作出瞭卓越的成績.他是北京人,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更重要的是努力從人民群眾的口頭語言中汲取和提煉文學語言.註意汲取,避免瞭生造硬湊和過於歐化的學生腔的毛病;講究提煉,能夠脫離粗糙的自然形態,克服照搬濫用方言土語的弱點.他所使用的是一種真正藝術化瞭的活的語言.老舍的小說和散文https://www.renjiaoshe.com/bubianchuzhongyuwen/qishang/133752.html,都可以瑯瑯上口,話劇的對白,更是活潑傳神;作品中許多人物的語言,具有各自的性格特點.他很好地解決瞭語文脫節的問題.在語言的準確生動,富有表現力和藝術性方面,在創造新的文學語言方面,他在現代作傢中,是十分突出的.老舍認為作傢的風格首先體現在語言上,他的語言的確成為表現藝術風格的重要手段.連他的理論文章的語言都是很有個性特征的.他在這方面的貢獻,還超出瞭文學創作的范圍.早在30年代,就有人主張以他的作品作為"宣傳純正國語的教本"(《老舍致趙傢璧信》),他的文字一直是現代漢語教科書中經常引用的范例.

  老舍的創作,帶有英國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響,與中國傳統的、主要是流行於民間的文藝更有深切的聯系.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眾化、 通俗性、 民族色彩濃厚等特點,從形式到內容都能夠雅俗共賞.因此較早地突破瞭新文學隻在學生和知識青年中間流傳的狹小圈子,為廣泛的讀者所喜愛.後來又以真實生動地描繪瞭現代中國的社會風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再加上規范的現代漢語,而受到國外的重視.這些,都擴大瞭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他取材於北京胡同裡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嫻熟地運用"京味"十足的文學語言等特點,受到一些後起者的仿效。

2《濟南的冬天》賞析

簡介

  作品名稱:濟南的冬天

  創作年代:1931年

  作品出處:長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節

  文學體裁:散文

  作者:老舍

  《濟南的冬天》是現代著名作傢、劇作傢、小說傢老舍先生創作的一篇散文,選自《一些印象》。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老舍先生在英國講學六年之久,英國的霧氣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還去瞭西南地區,因此來到被譽為“泉城”的山東省會濟南後,感受非常強烈。標題“濟南的冬天”,簡潔明瞭瞭地點,節令。告訴讀者,它是不同於其它地方的冬天。因此他緊緊抓住濟南冬天“溫晴”這一特點,描述出一幅幅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老舍先生還善於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表達自己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

  文章現已選入京教版初二下冊第19課、蘇教版初一上冊語文書第16課、人教版初一上冊語文書第12課,冀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書第12課,鄂教版初二下冊語文書第12課,魯教版初一上冊語文書14課,S版初一上冊語文第10課,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第3版)第12課。

創作背景

  老舍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瞭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據老舍夫人胡絜青回憶,老舍生前“常常懷念的是從婚後到抗戰爆發,在山東度過的那幾年”。該文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原為一系列直接描寫濟南風景名勝的長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節,發表在《齊大月刊》歐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雖系節選,但能獨立成篇。

作品賞析

主題思想

  該文的主題思想即對濟南特有的冬景的喜愛和贊美。通過對濟南冬天場景的描述,充分體現瞭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喜愛之情,對濟南這座城市的熱愛之情,以及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生活情操。

  寫作手法

  修辭藝術

  在《濟南的冬天》https://www.renjiaoshe.com/bubianchuzhongyuwen/qishang/133752.html一文中,修辭格的運用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質與量達到完美的統一。全文共八百來字,五個自然段,僅二十多個句子,以筆者有限的水平,整理出比擬、比喻、錯綜、雙關等近二十種,很多不常用的辭格在文章中也大量使用,如轉品、示現、迭現等。

  為瞭追求辭格運用的高質量,作者不僅幾種辭格糅在一起,還把辭格的不同小格加以變換使用,讓人感知其運用辭格的質量之高。

  比喻是文學創作中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在《濟南的冬天》一文中,為瞭使文章增色,使所敘述的事物更生動形象,作者在運用比喻這一修辭手法時,並非僅使用單一的形式,而是幾種小格變換使用。例如:

  ①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裡。

  ②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例①中,“小搖籃”將小山寫得像母親一樣慈祥與體貼,讓人讀來不由得想起母親在搖籃邊低唱催眠曲時的安詳情態,把濟南城的地理位置溫情慈祥地交待出來。

  例②用“日本看護婦”比喻矮松頂著雪的情景,貼切形象地表現瞭雪後矮松清新可愛的形態,不僅使矮松有瞭活力,而且使人感到新奇別致。

  例③用“是”這一比喻詞連接本體從天上到水面整個空間的清亮和喻體“空靈的藍水晶”,將空間的清亮比喻為“空靈的藍水晶”,化抽象為具體,給人以形象之感。此句還用瞭摹繪辭格。運用摹繪,可以增強敘述的鮮明性和形象性,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這句用“藍汪汪”把濟南冬天河水的清澈、天空的蔚藍摹繪出來,使人如見其形,感覺水光天色如在眼前。水面到空中,從河水的清亮、水藻的綠到整個空間的清亮。這一句還用瞭迭現辭格。迭現是一種描繪性的文學修辭方式,運用迭現,能激起讀者遐想,增添視覺形象。“空中”、“半空中”、“天上”迭現出一幅獨特的畫面,來喚起讀者的體驗,使其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例④中,借“帶水紋的花衣”喻雪後山坡上由於雪分佈不均而形成的黃白相間的美景,富有層次美,使山坡美景這一寬泛的景物顯得微妙可感知,而並非遙不可及。

  ⑤這塊水晶裡,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

  倒喻是比喻的一種變式,把本體和喻體顛倒使用。例⑤中用倒喻的形式,把樹影比作“地毯上的小團花”,由眼前的“小灰色樹影”聯想到“地毯山的小團花”,形式新穎,比喻貼切。

  錯綜辭格,所謂錯綜,是為瞭避免語言的呆板單調,使之活潑有變化,把本可以重復和整齊勻稱的來表達,而故意寫得參差不齊、錯落有致的修辭方法 。錯綜主要有詞語錯綜、句式錯綜和語氣錯綜三種形式,在《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中,這三種形式在作者筆下都得到瞭運用,例如:文章第一段運用瞭詞語錯綜,把“奇跡”換成瞭“怪事”,避免瞭詞語重復。

  ⑥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此例用瞭句式錯綜,本來可以寫成同一格式:“下大雪濟南是受不住的”,和前面構成統一格式,但作者加以變化,避免瞭呆板,使情感得以自然流露。

  再如:⑦他們也並不著急,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

  此例用瞭語氣錯綜,前一句“並不著急”是陳述語氣,後一句本來仍可以用陳述句,但作者很自然地換為反問語氣,把陳述語氣和反問語氣錯綜使用,使文章語言整齊有變化,語氣得到加強,情感得以凸顯。

  幾種小格變換使用,使文章顯得生動有活力,避免瞭生硬死板,每一種辭格不僅運用合理,而且運用質量很高。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在文章中,作者通過巧妙運用修辭格,完美地從不同角度展現瞭冬天的濟南的不同形態。

  比擬在這篇文章中運用得比較多,突顯瞭景物的特征。

  ①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隻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上例中,作者巧妙地運用瞭擬人的修辭手法,細致地描摹瞭景物的姿態:“曬”摹寫出濟南老城閑適的姿態,似一位老者安靜祥和、與世無爭;一個“睡”進一步深化瞭老城的這種悠閑。連用兩個動詞 ,把老城的閑適姿態摹寫得自然貼切。此句中,還使用瞭反問。反問也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方式,運用反問可以加強語氣,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表達力。這句用商量的口吻,讓人倍感親切,好像是與讀者面對面的交談,又像是在征求意見,但答案是不言而明的,飽含瞭作者對濟南冬天深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作者用反問句而非一般的陳述句,增強瞭語氣,使感情得以完整抒發。這一句還有迭現辭格,用“一個老城”“有山”、“有水”組成的迭現把讀者引入作者所描繪的境界,作者從上方俯瞰,勾畫出一幅陽光下濟南冬天的全景圖。

  再如:

  ② 小山整把濟南圍瞭個圈兒,隻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裡,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③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

  上兩例中,作者運用比擬直接描繪出景物的神態和心理,例②中“圍”展現出小山與濟南城親密依偎的情態;“放”表現出瞭小山對濟南城的呵護和憐愛之情;“說”更是把小山寫活瞭。連續用三個動詞,逼真地表現瞭小山對濟南寵著護著的情態,突出瞭小山對濟南城的誠摯之情。例③中“不忍”使水人格化,把水寫得脈脈含情,水的心理和神態得以完美展現,水給他物以美的享受,同時,其他的東西又來襯托水的清澈,讓讀者真切感受到瞭濟南冬天的和諧之美。

  在《濟南的冬天》中,作者運用大量的修辭格來表現自身獨特的感受,例如:

  ①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麼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上例運用瞭對照的修辭手法。對照,又叫對比,是一種運用廣泛,很有表現力的修辭手法,通過對比,可以使所描寫事物顯得更鮮明、更透徹。作者以自身的獨特感受,通過與北平、倫敦、熱帶對比,寫濟南的冬天既無風聲、又無重霧、也無毒日的“奇跡”和“怪事”,突出強調“溫晴”這一特點,進而贊譽濟南是個“寶地”,在此,作者對濟南的喜愛之情得到深化。同時,運用瞭反復,“對於一個……的人”兩個間隔反復、“像我”兩個間隔反復,突出作者的感受,強調“溫晴”,抒發瞭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以及濟南的冬天給“我”的驚喜和意外。又如:

  ②明天也許就是春天瞭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裡山草也許就綠起來瞭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並不著急。

  正因為度冬如春,所以才會產生幻想,正因為冬天這樣“慈善”,所以“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人們的心情也“並不著急”。作者連用兩個設問句,引起讀者的註意,突出瞭濟南冬天的“溫晴”,重點是答案,進一步加強語勢。這一部分寫濟南人的感受,其實也就是作者自身的獨特感受,表現瞭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感激之情。再如:

  ③“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瞭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此例用瞭拆詞修辭格。拆詞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巧妙地運用拆詞,不僅能生動簡明地闡明事理,而且還能更好地抒發感情。例中把“害羞”拆開,不僅使整個句子音律和諧,更生動地描繪瞭夕陽斜照下雪色嬌美的情態,而且“害瞭羞”這樣一種狀態,是作者獨特的感受,比起“害羞”來說,更能反映出作者對“薄雪”的喜愛。此句也用瞭摹繪,用“微微”一詞把夕陽下雪的美妙神態模擬出來,使讀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露”這一情景。

  文章中作者深厚情感的表達離不開恰當、貼切、優美的語言。在《濟南的冬天》中,修辭格的使用,目的是為瞭增強文章的藝術效果,並非為瞭修辭而修辭。

  例如:

  ①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

  例中的“幹啥”是北方方言,此處是方言和普通話相混,使得文章語言不僅樸素親切,而且生動靈活,增添瞭作品的特色。

  ②明天也許就是春天瞭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裡山草也許就綠起來瞭吧?

  例中的“綠”字,形容詞轉為動詞用,使人不僅感受到山草“綠”這樣一種狀態,更能體會到“綠”的動態過程。與“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一樣,使文章的語言和所表達的內容都顯得生動形象。

  ③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④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瞭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裡山草也許就綠起來瞭吧?”

  以上兩例中,成功運用瞭示現修辭格。作者憑借想象,把實際沒聽到沒看見的事物,寫得如見如聞,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修辭方式叫示現。作者發揮瞭豐富的想象,由現實到遐想,把事物寫得如在眼前,具有濃鬱的浪漫主義色彩。例④中兩個“也許”,雖是幻想,但把濟南人對冬天的喜愛和感激之情形象地展現出來。

  運用辭格是為文章增色的重要途徑,運用好辭格,給讀者對文章的美有切實的感受,讓文字靈動,給人啟示,思維得到拓展,想象飛翔。在景物描寫中,作者運用好辭格,能寫出作者對景物不同於別人的感受,會給讀者一種新的視覺沖擊,對描寫對象印象更為深刻,對景物充滿向往,產生出一種別樣的想象之美。《濟南的冬天》這篇散文,作者在運用修辭格過程中,使語言表達與文中的意境營造得以完美體現,修辭格的運用是這篇散文的活力之源,其辭格展現的藝術魅力和張力,堪為典范之作。

重點突出

  這是山水畫法。描繪濟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正是“以大觀小”的中國山水畫的構圖取景方法。作者展開想像的翅膀飛上濟南的雲天俯瞰大地,然後對濟南大地作瞭簡筆的寫意描繪。畫城,不畫它的東西南北,“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隻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註:此句中的山是濟南城中的山)。一些瑣碎的細部都被略去瞭,畫的隻是冬天濟南城秀美的睡態,留下充分的餘地讓讀者去聯想、想像,進行藝術的再創造。畫山,不畫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濟南圍瞭個圈兒,隻有北邊缺著點口兒”。一起筆就抓住瞭景物的主要特征,緊接著就引導讀者展開藝術的聯想和想像:“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裡,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借這種聯想、想像,使畫面活靈飛動起來。畫人,不畫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國畫一樣略去耳鼻眉目,連形體也完全略去,而隻畫瞭濟南冬天人物情態的最主要的特征:“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與山,渾然構成一幅完美的圖畫。

 寫景手法

  1.緊緊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來寫,使全文基調一致,色彩和諧。

  濟南雖然地處北中國,但是冬天無大風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顯著的氣候特點是“溫晴”(溫暖晴朗)。文章緊緊抓住這一點,使筆下的種種景物跟這“溫晴”天氣緊密聯系在一起,構成一幅溫暖晴朗的濟南冬天圖景。文章寫山,寫水,寫城,寫人,都無不塗上一層溫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寫雪景,也仍然跟溫暖有聯系──因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點小雪”;而同晴朗分不開──因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瞭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的景致。

  如果說,第二段主要寫的是濟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寫的是濟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寫的是濟南的水上景色,那麼,全文就是由這幾幅互相聯系而又相對獨立的畫圖組成的長軸。而這幅長軸,也就靠這“溫晴”的基調統一起來,給人以和諧一致的美感。

  2.景物的層次,安排得當,使眼前景物紛至沓來,而又井然有序。

  古老的濟南,景色秀麗,素有“傢傢泉水,戶戶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怎樣才能更好地把這些美好的景色展現於讀者眼前呢?這就有一個寫景的先後層次問題。文章首先讓讀者鳥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後再讓讀者飽覽那一城山色,雪後斜陽(第三、四段),最後才把讀者領到那垂柳岸邊,領略那“水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而水藻越晴越綠的水上景色(第五段)。由大到小地寫來,從山到水地寫去,層次分明,脈絡清晰。自然這是就各大層次來說的,各大層次的內部,又同中有異,如第二段的由寫景而兼及寫人,第三段的由寫雪而兼及寫晴,第五段的由寫水面而兼及寫天空。寫來筆法活脫,不失參差錯落之致。

  3.取景遠近大細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則尺幅百裡,或則纖毫畢現。

  試看,偌大的一個濟南,在作者筆下,竟然可以放在一個由四面群山環抱而成的小小搖籃裡,而水天一碧的宏偉景色,隻不過是一塊“空靈的藍水晶”。這是景物的遠者大者。再看,“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瞭”。這是景物的近者細者。遠景大景,使人視野開闊,頓感心曠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諦聽,更覺景象真切。而且遠景大景,還可以沖破“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夠避免“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弊病。古詩雲:“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這是說的非遠觀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聽無以覺出流水竟然無聲。這說明,寫景手法,遠近大細,不可偏廢。運用得宜,就可以兼收其效。

  值得註意的是,本文寫景時,不但遠近並用,大細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而遠、由細而大,或由遠而近、由大而細,寫來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寫景,就是由近而遠,由細而大的:先寫水冒著點熱氣,再寫水藻,再寫垂柳,再寫水面的上空以至於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寫景,則是由遠而近、由大而細的:先寫城外,再寫城外的山坡,再寫山坡上的小村莊,再寫小村莊的房頂上的雪。這種寫法,既符合敘述的邏輯順序,又適應讀者的視覺需要,無怪乎作者樂於采用瞭。

  4.寫景映襯得法,使景物在互相映襯中形象更為鮮明。

  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別的景物一映襯,就顯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並不怎麼美,但是一和別的景物映襯起來,就顯出美來瞭。當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經和別的景物映襯起來,反倒失去原來的美瞭,像魯迅所說的那樣:“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蘭亭序》,至今還有‘藝術品’之稱,但倘將這掛在萬裡長城的墻頭,或供在雲岡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見瞭,即使熱心者竭力指點,也不過令觀者生一種滑稽之感。”(《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因此,要把景物寫好,關鍵不單在映襯,還在映襯得法。映襯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為神奇。

  文章以矮松的青黑,映襯樹尖上頂著的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鮮明悅目,都是映襯的妙筆。

  文章中說到的“黃草山”、“小灰色樹影”,應該說,它們本身算不上怎麼美,但是文章把它們放在下邊這段話裡,就顯出它們的美來瞭: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裡,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請閉上眼睛想想,睜開眼睛看看吧,這是一個怎樣用繽紛的色彩點染而成的天地!而“黃草山”“小灰色樹影”卻正是這幅美麗的畫圖的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5.寫景虛實手法同時並用,使景物形似神傳。

  實寫景物的形象,對景物描寫來說,無疑是十分必要的,諸如文章中的“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之類。但是,要不止於摹狀,還要傳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虛寫的手法。因此,在作者筆下,冬天陽光照耀下的濟南,就出現瞭“暖和安適地睡著,隻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的神情;一圈圍城的小山,也就說出“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的細語;薄雪會有“微微露出點粉色”的羞容;水藻會有“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瞭”的“精神”;而那水呢,對那水藻也就可以有一副“不忍得凍上”的和善心腸瞭。至於小雪覆蓋不勻的山坡,要“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自然也是文章中虛寫傳神的佳句。

  6.適當點題,使景物自身蘊含的意義更加顯豁。

  畫之所以有題跋,原因之一是題跋可以使畫本身蘊含的意義更為顯豁。應該說,題跋是一幅畫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雖然它並不是所畫的景物的本身。同樣,對所寫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點題,也是容許的,這些點明題旨的話,不是可有可無的。本文點題得法,寥寥數語,便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比如說,文章在描寫瞭小山雪景之後,突然掉轉筆鋒,讓作者以評論者的身份,說起點題話來:“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這話,既可以說是在所描繪的畫面之外,又可以說是在所描繪的畫面之中,因為它是畫面所本有而又有點不甚明瞭的。一經點出,濟南下點小雪(不能是大雪)的妙處,也就躍然紙上瞭。

  題不可不點,也不可濫點。本文點題是恰到好處的。當我們玩味全文,讀到最後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的時候,我們似乎有意猶未盡、話猶未瞭的感覺,似乎可以另起一段,補上兩句就全文而發的點題話結束全文:“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但仔細一想,這是多餘的,因為明敏的讀者從文章所描繪的景物和所抒發的感情中,應該而且必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的,又何待於作者再出面饒舌呢?更何況順著文章的邏輯,讀者有權利想得更多更大更遠,諸如熱愛傢鄉,熱愛祖國,等等,這些題是想點也點不完的。這也許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6]

名傢點評

  《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作者充分調動瞭讀者的想像力,使《濟南的冬天》具有繪畫藝術的特色。同時,也可以說它是一篇成功的寫景散文,它的寫景藝術是值得後人學習與借鑒。——田昊明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是"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傢"老舍。文章語言樸素、生動,猶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細細閱讀,靜靜品味,腦海中就會出現一個又一個美麗而動人的畫面,讓我們的心靈泛起溫柔的漣漪,就像一種無法言說的美好,字裡行間透出的純真與至美的意境,帶著我們走進瞭一個獨特的童話世界。——王春艷

  在促膝而談的氛圍中,更顯老舍先生的情真意切,一切盡在無言的回味中,無須大書特書熱愛、喜愛等字。全篇留給讀者無盡的想象空間,慢慢體會、細細品味,如撞鐘已止而餘音繚繞不絕,更有一番情韻在其中。——李連鴻

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傢,戲劇傢,作傢,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作品有長篇小說《貓城記》、《離婚》、《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正紅旗下》;中篇小說《微神》、《月牙兒》、《我這一輩子》;話劇《龍須溝》、《茶館》等,收在《老舍文集》裡。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國講學,1930年回國本想作職業作傢,但專職寫作難以維持生活,為瞭取得可靠的收入,經好友們的勸告,1930年夏天到濟南的齊魯大學任教。這篇文章大約寫於1930—1931年間,也就是老舍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的。

3《濟南的冬天》賞析

4《濟南的冬天》讀後感

看瞭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我感受很大,對濟南之冬的第一印象就是,在老舍筆下,寒風刺骨的冬天,變得溫暖如春。

  老舍筆下的冬天啊!真溫暖,真美好,真愜意!

  寒風刺骨,大雪飄飛,山城陰黃土氣,使冬天失去瞭絢爛的世界,這是我感覺到的。而老舍筆下的冬天,確是“響晴”的,而且是常綠的。

  濟南的小山像一個慈祥的媽媽擁抱著濟南城。她把自己編織成搖籃,哄著人們安然入睡。人們見到這小山,心中便有瞭著落。小雪中的濟南更是別有姿色。本來就美麗的小山,鑲上小雪的銀邊。更是美麗動人。濟南的冬天的樹,也不是枯黃一片,而是“常綠”的。濟南的冬天真美啊!

  我所知道的冬天,是使人冷的直打哆嗦的。而濟南的冬天無限溫情。老舍的這篇文章讓人感到的是冬天溫暖,也許是老舍先生從濟南的冬天感受到的吧!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冬天竟然比生機勃勃,萬物復蘇的春天更加美,美得使人如醉如癡。濟南的冬天居然有這麼大的魅力,能使人迷戀冬天,甚至不過分去迷戀春天!

5《濟南的冬天》PPT課件

《濟南的冬天》PPT課件匯總

https://www.renjiaoshe.com/bubianchuzhongyuwen/qishang/133752/ppt.html

6《濟南的冬天》教案

《濟南的冬天》教案匯總

https://www.renjiaoshe.com/bubianchuzhongyuwen/qishang/133752/jiaoan.html

7《濟南的冬天》學案

《濟南的冬天》學案匯總

https://www.renjiaoshe.com/bubianchuzhongyuwen/qishang/133752/xuean.html

8《濟南的冬天》試題

 一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瞭,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瞭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1、本段文字圍繞哪個字描繪雪後山景?寫景又是按照什麼順序進行的?找出表示方位的詞語。

  2、把“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中的“頂”換成“覆蓋”好不好?談談理由。

  3、結合想象,你認為文段中“更美的山的肌膚”指的是什麼?簡述理由。

  4、“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這裡的“就是”是什麼意思?“秀氣”二字又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二

  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瞭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隻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瞭個圈兒,隻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裡,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瞭著落,有瞭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瞭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裡山草也許就綠起來瞭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並不著急,因為這樣慈善的冬天,幹什麼還希望別的呢!

  5、文中括號內應填的標點符號是

  6、文段第一句在結構上的作用是什麼?

  7、解釋下列詞語在文段中的意思。

  著落:

  慈善

  8、文段中兩個加點的“它們”意思是否一樣?請簡要說明。

  9、指出作者描寫景物的觀察角度。

  10、濟南為什麼是個理想的境界?用原文回答。

  11、文中“曬”“睡”“醒”用得很貼切,你是怎樣理解的?

  12、“小搖籃”比喻 ,作用是

  13、文段中畫線句子說明瞭濟南的地形特點是什麼?

  14、若用平實的語言概括加橫線的這句話,應是:

  《濟南的冬天》閱讀題答案:

  1、“妙”字。空間順序安排。“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上”。

  2、“頂”字準確地表現瞭樹尖上一髻兒白花的位置和形狀,形象感動態感強。用“覆蓋”則與小雪不吻合。

  3、“更美的山的肌膚”指的是春天來臨後那滿山的花草。理由:叫你希望看見滿山的花草,表現瞭作者對春天的憧憬和期望。

  4、“就是”是“僅、隻”的意思。“太秀氣”采用擬人的修辭寫法,寫出瞭冬天濟南山的美麗和嬌弱,流露出作者的愛憐之情。

  5、略

  6、承接上文。

  7、可以依靠或指望的來源;對人關心,富有同情心。

  8、前一個指濟南的山山水水,後一個指這一圈小山,

  9、先俯視,後仰視。

  10、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隻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11、運用擬人方法,創設瞭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

  12、圍著濟南的一圈小山。把一圈小山寫得如慈母般的溫存、體貼、慈祥。

  13、濟南被一圈小山圍住。

  14、有一圈小山圍著濟南,使濟南的冬天特別暖和。

《濟南的冬天》試題匯總

https://www.renjiaoshe.com/bubianchuzhongyuwen/qishang/133752/shiti.html

9《濟南的冬天》讀書筆記

 濟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特別是浸透在如詩如畫美景中的濃鬱情致,更使作品帶有瞭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本文值得玩味的地方是很多的,在此略述以下幾點:

  文章佈局謀篇層次井然.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https://www.renjiaoshe.com/bubianchuzhongyuwen/qishang/133752.html.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和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 “奇跡”“怪事”,突出它的“溫晴”,贊譽它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系的.第2段開始,“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瞭出奇”是個重要的過渡句,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在分寫山水之前,先給人以濟南的總體感,用擬人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作者緊扣住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文章用瞭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第5段寫冬天的水色.作者極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一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

新的一年輕松備課就來人教版教師之傢,官方網址 http://www.renjiaoshe.com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