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挖痰”的中藥-天門冬!上養肺,下養腎,外養皮,潤燥生津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經常在早上起床的時候,喉嚨裡一直感覺不幹凈,有粘稠物,又吐不出來咽不下去的感覺

特別是在刷牙的時候,還會引起惡心。為瞭把痰咳出來,很多人用盡瞭各種辦法,但都沒有效果。

中醫認為:“百病皆由痰生”,痰的來源較為復雜,主要成因是局部特別是咽喉部、肺部分泌物所產生的。

此外,喉嚨局部出現輕微的炎癥時,也會產生痰。

當人體產生痰以後,人的下意識地就會產生咳嗽。如果是一般情況下,喉嚨裡的痰液不會很多,也不會很濃,所以在咳嗽時,能夠輕而易舉地把它們咳出來。

但是,有的時候喉嚨裡面的痰無論怎麼咳嗽,卻總是咳不幹凈,人會產生一種強烈的異物感,感覺非常不舒服。

出現喉嚨中的痰總是咳不出來的原因一般有兩種。

一:咽喉有發炎的情況出現,包括鼻子、咽喉和支氣管都可能出現炎癥。在炎癥的影響下,痰液與粘膜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就會導致痰液咳不出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些長期抽煙的人,會感覺更加明顯。

長期抽煙的人,一般都會出現咽喉裡的痰咳不出來,也吐不幹凈,而且咳嗽的頻率要比不抽煙的人高很多。

甚至有些時候,會出現比較嚴重幹咳。

今天和大傢說說“天門冬”這味藥。

天門冬: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門冬的根,在四川、雲南等地多產。天門冬是該藥的最早名稱,見於《神農本草經》。後來,人們逐漸稱之為“天冬”。

與天門冬相似,還有一種麥門冬。兩味藥的作用非常相似,兩者都能養陰清肺熱,潤燥生津。

但是天門冬的潤燥生津的作用更強一些,其藥理作用更偏向於腎,而麥門冬的藥理作用更偏向於胃。

這種藥能起什麼作用?用兩個詞來概括,那就是“挖痰”。

“挖痰”是什麼意思?需要挖什麼樣的痰?

挖的是又熱又粘的痰。它位於一些人的喉嚨裡。數量很小,但它總是存在的。

它不能咳嗽和吞咽。質地非常粘,喉嚨相對幹燥。

這種痰就像在喉嚨裡“紮根”,所以需要挖出來。

在這樣的人,舌頭通常是紅色的,很少或沒有覆蓋或薄黃色覆蓋。

如果是痰咳,質地薄,就容易簡單,更不用說需要“挖”瞭。

你怎麼得瞭這種痰?主要原因是肺內有燥火或陰虛熱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小火爐,把體液沸騰成痰。

痰在煮沸時變得粘乎乎的,就像湯越來越濃,最後變成粘乎乎的老痰。鮮紅的舌苔和少量的脈搏都是人體熱的表現。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吸煙者等,以及一些40歲以後體質偏陰虛燥熱的人,都很容易患上。

面對這樣的局面,天門冬是如何應對的?

首先,它可以清除肺熱。第二,能滋補肺陰。三是滋陰補腎。這三個是它挖痰的主要工具。

如果有肺火,天門冬會把火撲滅。如果肺陰不足,又有虛熱,天門冬就會滋養肺陰。肺為腎之母,腎陰是全身陰之根,這時候應考慮肺陰不足。

天門冬滋補腎陰,從而解決瞭根本問題。

如果理論清楚,天門冬怎麼用?

一:養陰潤燥天門冬粥:天門冬15克,大米100克,冰糖一些;先煎天門冬,去渣取汁;用粳米煮粥並導入天門冬汁,粥熟後,放入冰糖少許稍煮即可。

這種粥最好空腹的時候服食,不僅能治咳嗽吐血,咽喉腫痛,還能治消渴便秘等不適。

二、天門冬蘿卜排骨湯:天門冬15克,排骨150克,白蘿卜300克;取天門冬用2碗水以中火煎,煎至1碗水時,去渣留汁備用。

將肉排骨先下鍋煮,煮沸後即將蘿卜絲放入,並將煮好的天門冬藥汁加入,煮熟取出。這款湯能治口幹舌燥、咽喉疼痛、肺熱咳嗽等。

比如說久咳痰少的人,可以用等量的天冬、麥冬、五味子,熬成膏,每次一匙,用開水沖服,每日兩次。

更簡單的方法就是用60克天冬、15克冰糖,加水燉熟,也是一天吃兩次。

除瞭這些配伍,大傢還可以根據情況和喜好自己加減。比如肺熱燥咳,想清肺潤燥的話,常跟麥冬、沙參或川貝一起用。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