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信而不立

有天跟朋友聊天,他說:“某某大夫也不知道行不行,開的藥方是不是真有用?”

我就跟他說:“假如說你感冒瞭,你去看西醫,大夫會告訴你沒什麼事,多喝幾杯水,吃點維生素,再過幾天就好瞭。這樣的醫生是比較善良的醫生,因為他知道,有些感冒吃幾天藥就會好,不吃藥一個星期也會好。維生素隻起增強體質的作用,並不是專門治這個病的。有些病人相信這個醫生,他的病就真的好瞭。西醫會如此,在中醫中也有類似的‘安慰劑效應。”由此引發的一個話題就是關於信任的問題。

孔子說“民無信不立”,這個“信”所產生的力量,超過其他任何的方法和技巧層面的東西。與“信”有關的很多詞,如誠信、信任、信念、信心,它們的核心都是一個意思。弘一法師曾經講過一段話,很有意思,他說:“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就是說,個人見識不夠的時候,就喜歡胡思亂想、思前想後、患得患失;一個人威嚴不足的時候,就容易生氣、發怒,真正有威嚴的人是威而不怒。一個人如果說很多的話,那是因為他的信不足。

有人將“信”解為“伸”,這是有道理的,執行、伸展,這才叫信。一個人承諾瞭一件事,但沒有去執行,沒有伸展出來,就是言而無信。信就是不打折扣地去執行,而且這個執行是有要求的,要遵守原則和紀律。原則和紀律就像燈塔一樣,雖然燈塔並沒有告訴航海者怎麼走,但是有瞭燈塔,航海者可以調整方向,自己知道該怎麼走。如果沒有燈塔、沒有坐標,船就沒有方向,而對於沒有方向的船來說,什麼風都是逆風。

沒有方向會給人生帶來很大的困擾。現在資訊發達,任何事情有好的一面,也能找到反例去否定它,有人說喝牛奶好,有人說不能經常喝;有人說中醫好,有人說西醫好。跟老一輩的人相比,現代人的一個特點就是什麼也不相信,這好像是社會文明的標志,但是反過來看,人們卻沒有主見瞭。或者說,他的主見是一種對著來、反著來的主見。如果是抱著找反例、尋找自己正確性的心態,而不把註意力放在完成事情上,這種人就會陷入自己覺得非常聰明、很有主見,到最後發現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轉的境地。

有一年的高考作文就講到瞭這個問題。作文題目中有一幅圖,一個人在挖井,挖瞭好幾口井,深淺不一,這些井有些下面有水,有些沒有水,但無一例外,他都沒有挖到有水的深度。這個題目可以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地下有沒有水是難以確定的,也許打瞭幾百米還沒有水,但如果隻打幾十米的話肯定找不到水。相比之下,一根筋地堅持,打出水的機會還是比較大的。巴菲特的投資也是這樣的,選定公司之後,他就一直持有該公司股票,盡管其間外界環境有各種各樣的變化,他仍然不為所動,結果他就成瞭這個世界上靠投資賺錢最多的人。

在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如果想通過各種信息來作決策,可能你每天都得作出決策。因為現在是八面來風,四處都有信息,而且有很多信息是自相矛盾的。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沒有信念、沒有主張、沒有一以貫之的精神和手段,就很可能挖很多坑也挖不到水。要做成任何事都不難,怕就怕不能長期堅持和積累。

所謂紀律和原則的作用就在這裡,人們可以避免思維和行動的碎片化、彌散化和飄忽化,可以一直朝一個大致正確的方向走去。雖然說結果不可預測,但大致來說會有一個好結果,即使最後的結果是壞的,但在此過程中,人們也可以收獲定力、信心和能力。下次如果做別的事情,還會收到看不見的支持。就像是蘋果公司做掌上電腦 Apple Newton,當年是一款很失敗的產品,甚至被人當成笑話,雖然蘋果覺得它很好,但市場就是不接受。盡管它失敗瞭,但現在看蘋果的產品,無論是 iPhone還是ipad,上面都有 Newton的影子。所以說,有些東西在某個階段失敗瞭,還會在另一個語境裡、另一個時段“借屍還魂”,它會復活,並沿著某條路徑往前走,當然,它的樣子可能有些改變甚至完全不一樣。

“人無信不立”的“信”,無論是信念、相信還是信任,它的作用都在於,讓我們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誘惑、機會和陷阱的社會中保持自己的方向。除瞭誘惑外,在一路上,你還可能所到各種專傢建議、形形色色的告誡等,那麼在各種噪聲幹擾的情況下,你還能不能保持思想和行動的高信噪比呢?也就是說盡管噪聲很大、幹擾很大,但你接收信息的能力和傳遞信息的能量更大。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