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書念下去,然後走出去,不枉活一世!”:中科院一博士論文致謝走紅,句句直抵人心!

《致謝信》

“我走瞭很遠的路,吃瞭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載求學路,一路風雨泥濘,許多不容易。如夢一場,仿佛昨天一傢人才團聚過。”

這篇《致謝信》的作者叫黃國平,撰寫於2017年《人機交互式機器翻譯方法研究與實現》論文的致謝節選,他是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畢業的一名博士生。

得知自己的論文節選的《致謝信》走紅後,黃國平寫瞭一封《給網友的一封信》表示歉意和感謝,並公佈瞭《致謝信》的完整版本。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用來形容黃國平,想必一點都不為過。

在文章中,他回顧瞭自己二十二載求學的艱辛與坎坷,經歷過親人師長的生死離別,窮困潦倒時尋求逆境的機會等等事跡

(隱私相關的敏感信息已被隱藏)

文章雖短,不足以涵蓋他經歷的所有故事,可從他曾無數次想過放棄的念頭下,唯一一直支撐他的信念:“把書念下去,然後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這才知曉窮人傢的孩子靠知識改變命運、靠讀書走出大山的背後,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和磨練,方可走完這人生的前半程,徹底通過讀書來改變瞭自己人生的命運軌道。

在《致謝信》的結尾,黃國平寫道:“理想不偉大,隻願年過半百,歸來仍是少年,希望還有機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不辜負這一生吃過的苦。最後如果還能做出點讓別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這輩子就賺瞭。”

正是黃國平這段經歷被更多人知曉後直抵人心,才會引起更多的反思和思考。

恰逢4月23號是第26個“世界讀書日”,

借此契機,一起來瞭解“世界讀書日”的由來,沉浸於閱讀的世界。

最初設立“世界讀書日”的建議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靈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聖喬治節”,在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

美麗的公主被惡龍困於深山,勇士喬治隻身戰勝惡龍,解救瞭公主,公主回贈給喬治的禮物是一本書,從此,書籍成為瞭膽識和力量的象征。

每逢“聖喬治節”期間,加泰羅尼亞地區的情人們在這一天會互換禮物表達愛情,男孩子送給女孩子鮮花,女孩子送男孩子書籍作為回報,也被稱為玫瑰花與圖書日。

但實際上,“聖喬治節”是紀念關於聖喬治的故事,同時在4月23日這一天,諸多響徹全球的文學傢都是在出生或者逝世。

比如:英國文學傢莎士比亞出生和去世的紀念日,美國作傢納博科夫、冰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克斯內斯、法國作傢莫裡斯·德魯昂等多位文學傢的出生等等

威廉·莎士比亞(1564.4.23-1616.4.23)

所以,聯合國教科文把這一天成為全球性的圖書日也是“名正言順”,最終,在1995年11月15日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日”。

世界讀書日設立目的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裕,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

同時,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表示尊重和感謝,為此保護他們的知識產權。

萊寶曾推薦過不少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閱讀書籍以及適合童話、性教育相關的書籍,一起來回顧一下吧!

世界讀書日不僅隻是提醒我們這一天要讀書,更是提醒我們其餘的364天別忘記閱讀!

因為,讀書真的是改變人生命運的最低門檻,通過書籍獲得學識,從而在有限生命的中,不斷地填充自己,開闊更多的眼界,同時能在人生迷茫、沒有方向感時,尋找到一種心靈上的慰藉。

倘若,當孩子問你:為什麼要讀書(上學)呢?

不妨告訴孩子:讀書,仍然是你能改變命運的可能性之一,但讀書的好處遠不止如此,當你多讀一本書,多學到一個學識都能成為你未來人生路上的“指明燈”。

正如,胡適先生所說的:“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自有一寸的歡喜。”

每一次,前行的腳步都是一個新的歷程,它會伴隨著痛苦、愉快等情緒,但享受讀書的過程都是值得慶祝的。

慢慢來,別著急,求知的道路還很漫長,讓我們一同努力吧!

本期話題:你最常常讀的書籍是什麼?快來和萊寶,分享分享吧~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