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怎麼辦?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又稱脛側副韌帶,位於膝關節的內側面,上連股骨,下連脛骨,分為深淺兩層,深層與關節囊緊密相連,淺層與內側半月板緊密相連。當膝關節伸直時,內側副韌帶後側部分緊張,當膝關節半曲時,內側副韌帶前側部分緊張,從而起到穩定膝關節的作用,限制其外翻和旋轉。

內側副韌帶損傷,是膝關節最常見的損傷之一,受傷機制多數是傷者足的位置固定,膝關節外側遭受直接碰撞或由於扭傷導致膝關節過度外翻,也就是膝蓋向內,足向外,多見於劇烈的體育活動中,如溜冰、足球、籃球等運動的碰撞、撞起落地、扭轉等動作。伸直位的損傷易發生於韌帶的脛骨附著處,半屈曲位損傷多伴旋轉,多為股骨附著處損傷。

患者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時常有明顯的小腿外展、外旋的受傷史,膝內側疼痛、腫脹、皮下淤血。部分斷裂時走路出現疼痛,完全斷裂時,疼痛劇烈,患肢不能負重,壓痛點常在股骨內上髁或脛骨內髁的下緣處,一些特殊的體格檢查如膝關節側方應力試驗(外翻)呈陽性。影像學檢查有助於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的診斷,在局麻下,伸直膝關節,強力使膝內收或外展,拍正位X線片,如側副韌帶完全斷裂,則傷側關節間隙增寬。核磁可清晰顯示出韌帶的情況,還可發現意料不到的韌帶結構損傷與隱藏的骨折線。關節鏡可在直視下發現韌帶的損傷,還可以輔助治療。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的損傷可分為3度。Ⅰ度(輕度)損傷為少量的韌帶纖維撕裂,伴有局部壓痛感,但是不伴有關節失穩。Ⅱ度(中度)損傷為韌帶纖維的部分斷裂,同時伴有關節功能喪失,以及輕中度關節失穩。Ⅲ度(重度)損傷為出現韌帶完全斷裂,關節顯著失穩。臨床中單純的膝關節副韌帶的損傷很少,往往伴有膝關節其他軟組織如內側半月板、前交叉韌帶和關節囊的損傷,並發癥的發生率為73%。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的損傷治療應依據損傷的不同程度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總體來說內側副韌帶是一個自愈性較好的韌帶,Ⅰ度和Ⅱ度的損傷患者確診後,首先應制動、消腫,早期制定並在保護下負重對患者的恢復療效較好。通常采用石膏夾板固定膝關節於30°到45°屈曲位4-5周,固定期間在醫生指導下練習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於2周左右帶石膏負重行走;拆除石膏後練習主被動膝關節伸直和屈曲,配合物理治療,逐漸恢復膝關節的運動的功能期間可配合一下外用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中藥盡快消腫。

Ⅲ度損傷的患者韌帶完全斷裂,但也不一定需要手術治療,如果伴有多韌帶損傷,如前交叉韌帶斷裂等。或者合並關節脫位、韌帶撕裂後卡壓關節內等嚴重情況時才需要盡快手術治療,應通過手術施行內側副韌帶修復或重建術,其他組織損傷,如半月板、交叉韌帶損傷時,同時進行手術治療,但如果隻是內側副韌帶損傷,則也可以嘗試保守。在損傷急性期應制動和消腫,可予冰敷和藥物治療,等腫脹消退後再進行手術,手術最好在傷後2周內進行,主要是行韌帶縫合術。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術後康復訓練主要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術後0-2周,膝關節的活動范圍為0-60°,避免過度的關節活動范圍練習。可進行股四頭肌等長練習。術後2-4周,外側抬腿練習、後抬腿練習、直腿抬舉和伸髖練習。

第二階段:術後4周,開始膝關節伸展練習0-90°,術後5周開始主動伸屈膝關節。術後6周脫拐練習步行。術後7-8周,可開始負重練習,註意恢復正常步態。

第三階段:術後8-15周,開始蹬踏練習增加膝關節穩定性,加入上下臺階訓練。術後16-20周,如果患肢力量和關節活動度恢復良好,可進行慢跑等練習。

術後第四階段:術後6-9月,可完全恢復運動。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如果損傷,及時就診並取得專業醫師的指導幫助治療,康復效果大部分是滿意的,因此,如出現懷疑內側副韌帶損傷時,不要延誤治療時機,及時就診,根據病情獲取個體針對性的治療方式,以免出現更嚴重的損傷後果。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