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報復前任的方法真是文藝——《夜行動物》

《夜行動物》是2016年的電影,由小說改編。

這個電影的導演原本是個服裝設計師,在人生40多歲時,辭職不幹瞭,跨行去幹編導……《夜行動物》似乎才是他執導的第二部作品,就獲得瞭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而且整部電影的藝術風格極為獨特,確實可以看出是出自一位名設計師之手。

當然是這位,湯姆福特,原本的職業是服裝設計師。

《夜行動物》的故事簡單來說就是男人用一部小說報復前任妻子……但細說,又分成瞭三條時間線,一個是小說裡的故事,一個是前妻現在的生活,一個是前妻和男主曾經的過往。

蘇珊的前夫愛德華給自己寄來一部小說,蘇珊以前是個理想主義者,才愛上瞭小說傢前夫,但後來她不滿足於前夫的狀況,想要更好的生活,便離開瞭前夫愛德華,愛德華寫的小說是一部黑暗而悲慘的故事,講述瞭托尼開車帶著自己的妻女橫跨德州,結果被混混盯上,妻女被奸殺,自己則無能為力,最終時隔一年後復仇的故事。而現實裡蘇珊現狀並不好,和丈夫三觀不合,然後看小說又心動瞭,決定和前夫愛德華見面,可惜,愛德華隻是利用這樣一個小說來調動蘇珊的情緒,然後爽約以此來報復前妻……

女主演艾米·亞當斯和男主演傑克吉倫哈爾都是演技派的代表。

三條時間線很神奇地交錯在一起,但並不凌亂,而正是這三條時間線,將理想與現實以及人們心態的變化幾乎都說盡瞭。

愛德華和前妻蘇珊,這兩個人在早年間都是理想主義者,隻不過他們的傢庭環境不一樣,最終是很難走到一起的。

兩人在大學時的重遇點燃瞭愛火。

蘇珊的傢庭是一個聽著傳統到有些封建的傢庭,講求門當戶對,蘇珊也是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她自然渴望自己沒有的東西,也就是愛德華這種具有浪漫主義情懷型的男生,但作為一個搞藝術的,這個東西大多厚積薄發,愛德華也不可能年輕時一飛沖天,蘇珊選擇結婚的年紀也太早,還在上學就結瞭,然後和愛德華的生活越發不和諧,之後選擇打掉愛德華的孩子,嫁給個有錢的,最終變成瞭自己最討厭的現實型女人……

蘇珊她媽算是活明白瞭,說女人終歸會變成自己母親的模樣。

當然,離開愛德華也不是說人生就美滿瞭,你嫁給有錢人自然也有另外的煩惱,現實型的有錢人自然沒有浪漫主義情懷瞭,生活缺乏情調,現實型的有錢人容易外面有小三,蘇珊的丈夫自然也有,而且蘇珊還要去參加那些莫名的名流派對,還要聽那些虛偽的高談闊論,生活得實在無聊……結果又從愛德華寄來的小說裡找到瞭激情……繞瞭一圈,覺得還是愛德華好,這就是人生裡最容易犯的問題,丟瞭芝麻撿西瓜,又丟瞭西瓜撿芝麻……缺什麼就要什麼,總是忘瞭,下一個未必會有上一個擁有的,你拋棄前任,沒準前任所擁有的就是你在下一段關系裡最渴望的瞭。

參加名流聚會時的妝容,有點嚇人

當然不能光說蘇珊,愛德華這邊問題也不小,電影當中對於他心理狀態的表達方式是點睛之筆,也就他寫的小說,小說的名字就叫《夜行動物》。

我想任何搞藝術的人都是敏感而感性的,否則很難在這行堅持下去,愛德華也不離外,但人生當中,如果想真的獲得成就,敏感而感性的人大多要經歷歷練和殘酷的成長,蘇珊的離去就是最愛德華最殘酷的歷練, 愛德華屢次強調,自己寫的小說,全部都是由自己的經歷而來,所以小說裡每一個人物其實都是現實的映射,我們就來仔細解析一下。

小說最開始就是托尼帶著妻女在德州連電話信號都沒有的公路上開夜車。

其實這都是在訴說,愛德華和蘇珊在年輕時不懂輕易地踏入婚姻是多麼危險的一件事,就好像在美國的德州(據說民風無比彪悍)開夜車一樣,充滿瞭未知數,而且蘇珊的母親還反對,愛德華的父親也死瞭,可以和電話沒有信號對應上,等於是無法求助(畢竟過來人可以給些建議)。

在德州開夜車似乎不是一個明智的事情,高曉松也說過在德州被警察找過茬兒。

而當汽車被小混混糾纏住時,托尼本來有機會反抗,但他每次都選擇瞭妥協,小混混明顯不懷好意的言行,托尼卻一次次的順從,甚至在單獨面對一個混混時,依舊選擇瞭順從,可謂是懦弱之極。這都是在說現實裡的愛德華在和蘇珊的關系處於危險當中時,卻選擇瞭一次次的逃避,沒有正面面對,導致兩人關系的最終破裂。

這個問題我也遇到過。

當妻女被帶走的第二天,警察鮑比聯絡他,讓他來犯罪現場一起尋找妻女,這個警察其實是愛德華內心另一面的映射。

警察鮑比是個典型的西部式警察,帶著牛仔帽,態度看起來混混的,在和托尼的問話間提出瞭好幾個尖銳的問題,態度也明顯看不上托尼,覺得托尼太慫,妻女被綁,甚至可能遭遇侵犯然後遇害,托尼居然各種想不起來,說不清楚。

鮑比一開始挺看不上托尼的。

這都是愛德華後來內心對自己的鄙視所塑造出來的一個人物,畢竟人在很多後悔的時候,會產生對當初自己的鄙視,也就隻有這樣,才能收獲改進和改正。

(這裡插一句,找到妻女時,電影導演那設計師的一面就又體現出來瞭……妻女屍首的擺放實在太……就不多說瞭,圖也沒法放,大傢自行觀看吧。)

這是殺死托尼妻女的混混。

結果警察鮑比根本無法從托尼那模棱兩可的證詞中找到兇手,時間直接來到一年後,偶然間,警察鮑比發現瞭兇手的同夥,找托尼來指認,但兩人順著線索找到瞭真兇雷時,卻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將對方判刑,警察鮑比這時透露瞭自己即將因肺癌死去,此時的托尼也和一年前其實已經大有不同瞭,刮掉瞭胡子,看起來沉穩瞭許多,後來鮑比私下將雷和同夥囚禁起來,不顧及自己警察的身份準備殺死兩人。

兩人在餐廳的這一段對話,有些地方看著不是很合理,其實都是在比喻一個人的心理。

這裡其實有著很神奇的比喻,我剛才說瞭托尼和鮑比這倆人都是愛德華內心的映射,托尼的改變自然映射的是愛德華的內心,而鮑比即將死去以及最後打破警察身份與原則也要殺死兇手的行為,也是映射愛德華對自己的鄙視也因為整體心態的轉變而即將消亡,當然在消亡之前,要給自己最後填充最後一次動力,並且徹底打破自己曾經堅守的原則。

最終托尼親手殺死瞭雷,但雷也用鐵棍打瞎瞭托尼的眼睛,托尼第二天在荒野想要離開時,不慎在摔倒時開槍走火打死瞭自己……

這依舊是映射愛德華和蘇珊的關系,你讓我盲目,雖然我復仇瞭,但這把槍打死瞭你,也會殺死我自己……

蘇珊看到這裡,就上鉤瞭,心想:愛德華的愛原來依舊這麼炙熱……就去見愛德華瞭。

沒想到愛德華隻是這麼寫,但如今已經不這麼想瞭,畢竟他已經死過瞭一次,又怎麼還會是曾經的愛德華呢?

蘇珊在餐廳等待愛德華。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