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惡性?隻認它!揭秘病理報告出爐全過程!

“病理”這個詞兒大傢應該不陌生,而被稱為腫瘤診療“金標準”的病理診斷就像飛機的黑匣子一樣至關重要,直接關乎著腫瘤良惡性的判定及後續治療方案的制定。

盡管一份病理報告隻有薄薄幾頁,但很多腫瘤患者和傢屬在拿到報告後往往會被“原位癌”、“肉瘤”、“浸潤癌”等專業術語搞得一頭霧水,想從中瞭解重要的檢查信息卻不知如何讀懂它。

今天易大夫就根據患者提供的病理檢查報告,咱們對照著檢查報告資料,來看看病理是怎麼回事,它是怎麼來的,以及為大傢解讀這份“疾病審判書”。

01病理報告“誕生記”

一份病理檢驗申請單帶著標本從送檢到腫瘤患者拿到病理報告,簡單地說需要經過接收、取材、制片、閱片過程:

01 接收和固定

病理科接收到各個科室送來的標本後,技術人員會立刻核對病人信息及標本,並進行登記、編號。在入檔之後醫生會使用固定液將其固定十二小時以上,從而保證固定液完全固定組織,防止組織內部自溶。

02 取材、脫水、浸蠟

取材醫生從組織中將病變部位按取材規范切取成大約2x2x0.3cm的組織塊,放入專門的小盒子完成包埋後送往制片室進行脫水處理。這個過程需要1天時間。

03 切片、染色、制片

技術人員將蠟塊切成厚5微米左右的組織白片,在其中選取最好的切片,貼在載玻片上。在染色之前先將組織片放入規定的染色架中,進行烤片去蠟防止脫落。一架切片(30張)的染色過程大約需要45分鐘。染色完成後將由技術人員核對病理申請單與對應的切片,核對完成後進行出片。這個也要1天時間。

04 閱片、報告復核、打印

閱片通常需要經過初診醫生和復診醫生的雙人兩級診斷。根據診斷及臨床治療的需要,標本會被安排進行分子檢測。如遇疑難病例還要經過高級醫師間討論,才能得出最終診斷結果。至此,一份完整的病理報告才能誕生出爐。

病理報告誕生的基本流程

02病理報常見類型

大傢常聽到的“穿刺”或“取活檢”即術前病理。根據病變位置不同,醫生會做出建議選擇其中一種,但都可達到取病理的目的。

但穿刺或取活檢也不是萬能的,例如有些病變太小,穿不到,或者穿出來有假陰性的可能;另外還有一些患者對穿刺有恐懼,寧可做手術直接切掉,也不願意穿刺,還會有一些患者身體不允許,不能穿。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大概有以下四類患者:

① 穿刺成功,且顯示癌,需手術切除

② 穿刺成功,顯示良性,隨訪

③ 穿刺,但沒有穿到,待手術進一步確認

④ 沒做穿刺,待手術確認

除瞭第二種情況外,其他3類患者我們可能要相約手術室見瞭。患者或傢屬最終拿到手的病理診斷報告主要分為兩種:快速冰凍病理診斷報告和常規病理診斷報告。

01 快速冰凍病理報告

術中病理的目的是快速觀察,然後給出答案,良惡性或切緣是否幹凈——切緣是否已經沒有腫瘤細胞:

①若報告為良性,手術醫生隻要把腫塊切除,手術就結束瞭;

②若報告為惡性或切緣仍不幹凈,醫生則會擴大切除范圍,切除整個組織或器官。

但術中快速冰凍病理也有局限性,因為時間很短(大概30分鐘),對標本冷凍、切片、染色都是較簡易的步驟,加上取材困難(隻有部分病變組織做冰凍病理,剩餘部分做其它分析),所以術中冰凍病理特別考驗病理科醫生的水平。

雖然有以上的種種局限,但因它在鑒定病變良惡上準確率很高,快速冰凍病理還是對手術醫生有很大指導意義。

02 常規病理報告

一般需要固定、取材、脫水、浸蠟、包埋、切片和染色等步驟,最後根據疾病情況通過HE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組織化學、熒光原位雜交等技術對疾病進行確診,並為臨床後續治療提供信息的病理報告。我們常說病理是診斷的金標準,這個病理通常指的就是術後做的石蠟病理。石蠟病理耗時較長,至少需要24小時後才會有結果。

被埋藏的石蠟病理標本

03快速看懂診斷報告

病理報告一般是由醫生來解讀,但患者和傢屬同樣也能從中讀到不少信息,今天我們就從報告常見的3個部分一起來快速看懂你的病理報告。

病理診斷報告示例

各地各級醫院病歷報告板式、細節可能會有略微不同,但基本都包括瞭以下3點:

01 肉眼/大體所見02 光鏡所見

03 病理診斷

其中肉眼所見和病理診斷能夠提供給患者最多的信息,我們看的時候也主要把握這些重點。

01 肉眼/大體所見

肉眼/大體所見,顧名思義是病理醫生單純用肉眼看的部分,沒有借助顯微鏡。

肉眼所見報告示例

在這個部分,我們一般能看到並掌握的信息有:

① 切除的病變部位的大小

② 標本含有多少件

這些數字標註的是病理活檢總共有多少件標本(病變,以及清掃的淋巴結等),數量會和醫生的手術記錄以及護士手術記錄吻合,保證手術安全。

③ 病變部位的位置

④ 腫瘤是否侵犯其它器官

由於病理科醫生需要在這些肉眼看上去像“腫瘤”的部分取材進行顯微鏡的操作,因此取材這部分很關鍵。如果取的不是腫瘤的部位,後期用顯微鏡看不到瘤子,就有可能出現誤診的情況。

02 光鏡/鏡下所見

用肉眼看罷,當然也要用顯微鏡再看。這部分的信息其實對於患者解讀意義不大,但對於醫生可謂是“呈堂證供”。

“光鏡所見”顯示在報告上一般是一張彩色圖片。

光鏡所見報告示例

03 病理診斷

病理診斷主要是看腫瘤標本整體特性,包括腫瘤長什麼樣(病理分型)、是否已經轉移(分期)、組織學分級等,主要是評估病情到底進展到瞭什麼程度。這部分信息較多,我們患者能看懂並得到的信息也更多,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病理診斷報告示例

• 確認腫瘤生長方式,或叫病理亞型。檢查結果醫生會跟我們進一步解釋。一般來說,貼壁型、腺泡和乳頭型預後較好,而微乳頭、實性型預後略差。

• 確認是否有累及或侵犯/牽連。如果有累積或侵犯,分期可能會從T1升級到T2(註:浸潤癌在臨床分期中通常用T表示,至於T下標的阿拉伯數字,如T1、T2、T3等,是浸潤程度的細分)但大傢不要擔心,這不是轉移或晚期的意思。

• 確認是否有癌栓或神經侵犯。如果有癌栓和神經侵犯,意味著腫瘤已經開始有微觀下向外侵犯的傾向瞭,預後相對較差。

• 確認淋巴結部位是否轉移。比如肺部淋巴結作為肺癌的防禦哨所,如果有若幹侵犯,意味著這裡已經被攻破,疾病分期也會隨著淋巴結侵犯而升高。因此如果淋巴結有侵犯,除瞭手術外,可能還需要輔助放療或化療,但並不意味著就是肺癌晚期。

• 確認支氣管、血管是否切幹凈,是否有殘留。如果未見癌,那說明切得很幹凈;如果有殘留,則可能需要近一步的放化療。

• 有時病理醫生還會給出一個分期,該分期供參考,患者的最終分期一般以出院診斷報告第一頁為準,後續的治療方式也會以此做主要參照。

• 免疫組化結果。免疫組化,通俗意義是把癌變組織中的癌細胞放大到分子級別,看看在這個水平上有哪些跟別的細胞不一樣的特征。報告裡(-)代表陰性,而(+)代表陽性。ER(-)就說明是ER這個指標陰性。有些時候,陽性還會分級,強陽性可能寫成(3+,或者+++),而弱陽性是(1+,或者+),不同醫院使用的格式可能不同。

可以根據免疫組化來檢測腫瘤相關特定基因的靶點有無突變,從而判斷是否適合靶向治療。比如對於肺癌患者來說,目前最有意義的就是看ALK的陰性或陽性結果,如果為陽性,則顯示之後的治療可以使用ALK靶向藥物。

綜上可見,病理報告是臨床醫生診斷疾病、制定治療方案的“金標準”,如果患者能對報告有一個初步認識,將有助於客觀瞭解病情和理解醫生做出的治療方案,消除不必要的緊張情緒,更好地配合醫生治療!

溫馨提示:

病理診斷與後續治療息息相關,假若對病理診斷報告仍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當面和主診醫生溝通,相信無論是哪一種結果,醫生都有足夠的經驗來與你一同面對。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