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清華美院本科生畢業作品展】繪畫系

《 瑣事 》

作者 | 劉千芊

指導老師 | 石沖

空間、形狀、記憶均可以被想象。當我離它遠去,這些微小的情感:怯懦、從容、憂傷、快樂,都被小心翼翼地折疊在76平方米裡。痕跡充斥著這個角落,我和他們在真實之中,如此鮮活。如果抹除掉人的痕跡,不斷重建、重建,讓樓宇到達最高處,這裡便會顯得偉大瞭。

《 陸雨 》《18762177140》

作者 | 陸雨

指導老師 | 崔彥偉

充斥大數據分析的21世紀消費時代,我在無數個APP裡復制出瞭無數個“我”。大數據用物品為我畫像,我借小票抹掉我的容貌,我成為瞭大數據中的一個數據,而這些物品代替我成為瞭消費時代中的“我”。

《 片狀睡眠 》

作者 | 陳曦

指導老師 | 韓敬偉

簡單的睡眠,承載我的生命,復雜的睡眠,承載我的形狀。現實的禁止與想象的跳動、個體的沉默與客觀世界的喧囂,於睡眠者而言,閉上雙眼,就是個“靜”的世界,而對世界,“動”從未停息。

《 井然有序 》

作者 | 張子若

指導老師 | 封帆

伊利格瑞認為,女性是男權話語的一個虛構,因此是不在場的,是不可言說的。在影視作品中,人們往往也會忽視女性角色的勞動。

我選取瞭中外電影中女性勞動的片段,用手繪的方式將1000多幀手部的動作進行再刻畫。

《 畫境赤壁賦The First Ode for the Red Cliff 》

作者 | 方敬儒

指導老師 | 王巍

在表現人不經意間的動作的繪畫中,嵌入與此動作運動方式相似、但更偏重於身體感受的動作的錄像,讓身體動作在靜態與動態圖像的互文中產生隱喻,觸發人們對自己身體當下經歷的覺知。

《 時間地圖:725,328,000 》

作者 | 金昭希

指導老師 | 石沖

這次作品系列通過重疊畫線的行為來形成時間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隻單純地按照我劃線的動作來完成在時間積累過程中的不同固有形態。 有 “重疊時間”的含義, 我在主動完成畫面的過程中尋找自己,跟作品一起成長。

《 夢境重現 》

作者 | 劉子琪

指導老師 | 丁葒

我的夢境總是模糊的、朦朧的,回憶起來隻能濃縮成為幾個畫面、一段文字、一些意識。我取出夢境中的一小段內容,將它呈現在畫作中,以重現我的夢境,體會夢中我的自由與平靜。

《 景觀系列 》

作者 | 王遠星

指導老師 | 顧黎明

人的內在情緒復雜且隱晦。時代巨變下,內心對未來充滿期望,但也時刻會被不安、焦慮、孤獨和恐懼所侵占。超現實和夢境式的畫面實則是在回應現世的問題,所含情緒也映射著我們對個體、社會、自然及其關系的綜合感知。

《 鏡隱蒼穹 》《 霧失樓臺 》

作者 | 王一堂

指導老師 | 宋克

都市是很多人生活的地方,人們對都市的看法各不相同,藝術傢所表現的是他們個人所理解的都市生活,這件作品是我用具象寫實繪畫來表現一個“零零後”視角下的當今都市生活,以此引發人們對當今快節奏都市生活的思考。

《 浮 》

作者 | 林詩琪

指導老師 | 曲欣

基於疫情武漢封城時期的感受,以佈、紗、膠等綜合材料為主進行實驗創作,與過去的2020年再對話。用較為寫意的概念傳達災難與自然面前,生命的無常與脆弱,同時在創作中反思自我,如何將表面化的記錄轉化為更貼合的繪畫語言,還需要更多切身思考與經歷的沉淀。

《 十三珠子圖 》

作者 | 周潤傑

指導老師 | 李天元

在城市的現代化過程中,不少古代人文景觀經歷著摧毀消逝和重建的進程,在崇古思想的影響下,我們總是用批判的目光去審視現代的重建,那麼,未來人又是怎麼看我們現在呢?

《 過敏畫冊 》

作者 | 李相怡

指導老師 | 李睦

過敏所產生出的圖像同時具備視覺和觸覺體驗,人體在腫脹或者被密集圖像覆蓋時,變得陌生的非人體,恐懼身體畸形和非常規美感的矛盾呈現。

《 永無島 》

作者 | 劉聞雨

指導老師 | 李天元

相信每一個喜歡動畫的人都曾有過去往動畫世界的夢想。或許我們身處的現實世界和動畫世界是真的可以聯通的?當“我”身處於類似3d建模界面的空間,動畫的世界透過碎片一樣的窗口顯現於世,為現實中的“我”源源不斷得輸送力量。

《 傷痛的痕跡 》

作者 | 敖曼

指導老師 | 李睦

根據自身成長經歷中,自我和親人的心理或身體上的傷痛經歷,引發的對於傷痛痕跡的描繪和思考,以及傷痛在藝術中的存在和表現。

《 皮囊 》

作者 | 程琪雅

指導老師 | 薑祖青

畫面靈感來源於聊齋中畫皮的故事,人們瘋狂地追求美麗的皮囊。這些喜好把女性處於一個被束縛的狀態中。讓人驚訝的是從古至今一直如此。

《 多洛雷斯 It’s Dolores 》

作者 | 王一然

指導老師 | 封帆

“二次元”是人類的“妄想”,人將現實當中沒有的”完美“形象賦予在”二次元“角色並沉浸其中。當“完美”的“二次元”人物形象被重新用另一種方式賦予瞭“生命”後,會給現實帶來什麼呢?

《 生死場 》

作者 | 汪雨

指導老師 | 崔彥偉

生死、黑白,顏色的淡淡暈染,過渡的層層疊加,觸摸著起伏的山巒疊嶂,沉醉在這場域中;我凝視著你,你也在凝視著我。

《 四時之景 》

作者 | 暴思琴

指導老師 | 陳輝

《四時之景》運用綜合材料技法與中國畫相結合,從傳統繪畫美學汲取精髓與營養,同時結合更多畫面語言與材料表達的的可能性。在國畫傳統語言基礎上使用其他材料增加畫面的肌理,表達瞭對自然的熱愛,以抽象具象相結合的方式展現四季不同的風景。

《 風土 》《 花鳥四條屏 》

作者 | 丘穎瀚

指導老師 | 王巍

我不想過多地人為賦予繪畫某些特殊的屬性、又或是追求某種答案。不管是山水還是花鳥,我期望我能在前人卓越的畫作中吸取營養並運用到畫面中,再結合自身繪畫經驗和藝術感覺,畫出能夠讓人感到舒適的畫作。

《 復活 》

作者 | 劉宇涵

指導老師 | 李睦

人偶對於我來說是重新喚起我熱愛,享受過程的東西。熱情的缺失導致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感到迷茫和無助,無法在所做的事情中獲得認同感和自我價值。作品想表達的是我的熱愛在人偶身上重新得到寄托,打破瞭內心的禁錮,對我來說是一種意義上的復活。

《 丁心格 》

作者 | 丁心格

指導老師 | 石沖

在當代大環境的影響下,人們的審美逐漸刻板、單一,這樣的審美框架導致容貌焦慮這一現象的出現。我想通過《困》這個作品來表達對於當代刻板審美的質疑,同時想通過本次創作來克服自己對於外表的焦慮。

《 吟 》

作者 | 房子茜

指導老師 | 韓敬偉

困獸的低吟,城市的喧囂,人群中的私語。各種聲音從喉嚨中,器械中鉆出,顯示著不同情緒的顏色。即使聲音微弱到似有若無,顏色也包裹瞭整個空間。

《 廢墟組畫 》

作者 |劉菁藝

指導老師 | 宋克

廢墟是時間和空間的產物,在摧毀與重建中,模糊瞭過去、現在、未來。

如果能在異托邦的時空之間停泊,是否能夠更加超脫。

《 目子 》

作者 | 車昱嬌

指導老師 | 丁葒

探究女性放空的狀態和對自身情感的表達,和在女性表達自我時受到的來自外界的審視,以及突破枷鎖後內心的寧靜。

《 夏語 》

作者 | 李傢慧

指導老師 | 丁葒

在大學宿舍中,來自不同地域的同學們有著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習慣。在與她們“同寢而眠”這種密切的相處的過程中我感受到同齡人之間奇妙的個性與共性,青春正好的校園生活和處於“學校”和“社會”過渡期女孩細膩的內心世界。所以圍繞女生宿舍做瞭一個系列的創作。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