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進化簡史

2019年的農歷大年初一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巨制《流浪地球》上映瞭。這部電影設想在若幹年後的未來科學傢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將會在短時間內吞沒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於是人類這一誕生於太陽系的渺小物種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以此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新傢園——4.2光年外的半人馬座α星。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無數人前仆後繼奮不顧身,隻為延續百代子孫生存的希望。不可否認在浩瀚無垠的宇宙面前人類是渺小的,然而人類卻又是萬物的靈長:人類本身是大自然生物進化過程的產物,我們和其他動物一樣需要吃飯、喝水、睡覺,同樣會經歷生老病死,使人和動物區別開來的不是這些自然屬性而是人類獨特的社會屬性。盡管動物也有群居生活的現象,然而世界上再沒其他任何物種能構建像人類如此復雜的社會網絡體系。那麼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實現這一突破的呢?應該說工具的應用是跨時代的標志。事實上在這個世界上會利用工具的不隻是我們人類,猩猩等靈長類動物也會使用天然存在的石頭、木頭作為工具,然而在距今相當久遠的某一天人類的祖先偶然發現可以通過對這些石頭、木頭工具進行打磨加工使其變得更加適應生活的需要,於是人類不再是被動適應自然,而是開始按自己的主觀意圖改造這個世界。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之下人類的祖先通過運用工具得以在自身體力並不占優勢的情況下戰勝瞭猛獁象、劍齒虎等大型猛獸並將自己的基因一直延續至今,與此同時工具的應用對人類的社會生活產生瞭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

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物種在進化過程中都始終面臨兩大基本命題:一是生存,二是繁衍。任何一個物種要想不在自然進化過程中被淘汰就必須應對這兩大命題,這兩大命題對所有物種都構成挑戰。這兩大命題使所有物種都必須經歷殘酷的鬥爭:一個物種要想維持生存就必須獲得食物,因此演化出瞭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一個物種在解決生存的問題後需要解決的就是繁衍的問題,因為任何一個生物個體的壽命是有限的,都必須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要確保個體生命的終結不至於導致該物種的滅絕就隻能通過繁殖加以解決。動物的繁殖是與愛情無關的,同樣也不會遵循人類社會的道德倫理標準:我們人類是無法接受同一血緣的近親屬之間的亂倫行為的,然而動物卻沒有所謂的禮儀廉恥標準,它們隻會遵循最為原始的生命本能。動物的擇偶標準不考慮對方與自己是否有血緣關系,同樣也不會像我們人類一樣考慮對方的相貌、傢世等條件,一切隻是從繁衍種族這一最基本命題出發。雄性動物在身體允許的前提下可以令整個種群的雌性懷孕,然而如果一個男性同時和多個女性有不尋常的關系是會受到社會輿論譴責的——這就是人和動物的不同之處:盡管人類和動物一樣面臨生存與繁衍這兩大自然命題,然而人在自然屬性之外還有社會屬性,我們的行為受到國傢法律和社會道德倫理的規范,我們具有自己獨特的親情、愛情、友情等情感。如果我們喪失瞭這種社會行為規范而單純隻追求原始的本能欲望,那麼我們其實和動物其實也就沒什麼區別瞭。

人類在進化的早期階段其實和動物並沒什麼區別,然而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使人類的社會屬性越發突出,於是人類在生存和繁衍這兩大基本命題之外比其他物種多出瞭一個命題——發展。大到一個國傢,小到一個傢庭無不追求更為美好的生活: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使人類的繁衍由單純的重數量逐步過渡為如今的重質量。事實上最早的原始人和動物一樣也是追求盡可能繁衍更多的後代,這其實是當時的生活條件決定的:在當時的醫療水平下人的平均壽命連20歲都不到,隻有盡可能多繁衍後代才能保證種族的延續。然而隨著人類社會財富的增長和平均壽命的增加就使人類在單純滿足基本的生存和繁衍目標後有瞭更多的物質上和精神上的追求。人類的生活並不簡單等同於生存,因為人比動物多出瞭社會屬性:人類通過科技發明創造瞭無數現代化工具,這是動物所不能的;人類可以在學校接受系統的教育,這是動物所不能的;人類希望自己明天的生活會更好,而動物卻過著日復一日千篇一律的日子;人類無論男女都對老人和子女有贍養和撫養的義務,而不能像雄性動物那樣在播種後一走瞭之;人類的婚姻是基於兩個人的愛情萌發而不是像動物一樣原始肉欲,而一旦婚姻締結就受到國傢法律的保護。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動物隻需要讓孩子吃飽,等孩子長大瞭就會分開,從此老死不相往來;人類卻對自己的孩子有操不完的心,甚至操心完瞭孩子還需要操心孩子的孩子。為什麼?因為動物隻需要滿足基本的生存和繁衍的需要,而我們人類卻始終希望孩子們能有比自己更好的生活,這就是人類社會的發展需求。在這個世界上隻有我們人類是不會單純滿足於物質化的生存狀態的物種,人類還是一種追求精神生活的物種。我們是這個星球上最為理性的物種,我們具有親情、愛情、友情等各種情感。數十萬年的自然進化歷程賦予瞭我們不同於動物的特質,盡管我們身上還潛伏著一些追求原始本能的獸性殘留,可我們卻不能把自己活得像野獸一樣。追求更為美好的生活永遠是人類持之以恒的目標。

在物理學中有一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而隻能是從某一物體傳遞給另一物體,而在這一過程中能量的形式是可能發生轉換的。在哲學中也有一個類似的概念叫做物質不滅:物質是不能被消滅,而隻會轉換為其他形態。事實從宇宙的誕生、地球的出現以及我們人類的進化歷程所遵循的是同樣的規律:歷史上任何一件看似與我們今天無關的事件其實都是人類大歷史進程中的構成部分,都和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的形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當我們打開傢裡的天然氣灶時我們隻想著怎麼做一頓飯,我們不會首先想到世界上第一個發明生火做飯這種方式的人對我們的生活產生瞭何等影響,然而這種影響卻是客觀存在的。歷史上發生的任何即使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一點一滴匯聚才創造瞭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在歷史的發展傳承過程之中許多看似無關緊要的事卻彼此互相影響著,從而造就瞭滾滾向前遞進的歷史進程。在這一過程中歷史的演變遵循一定的規律——這種規律中國古人一般將其稱之為天命或天道,用現代唯物主義的觀念來說這是歷史發展所遵循的客觀規律。也隻有我們人類才會反復求索這種規律:動物的生活總是日復一日千篇一律的,然而當人類從剛開始學會制造工具的石器時代發展到如今早已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隻有我們人類會思考我從和而來、我因何而生、我將向何處而去這些問題。這些問題幾乎構成瞭人類所有科學、哲學、宗教嘗試解答的終極命題。那麼我們人類究竟是如何誕生在這個星球上的呢?在相當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人們曾對神造人的傳說深信不疑:在中國有女媧造人的傳說;西方人則認為人類的祖先是上帝創造的亞當和夏娃。事實上迄今為止這種觀點仍被宗教界所信仰,而無神論者則逐漸接受瞭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根據進化論的觀點:人類大約是在50萬年前由類人猿進化而來。需要註意的是:人類的進化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在古猿和現代人類之間存在著漫長的過渡時期。

不得不說相比宇宙的漫長歷史而言:人類還是一個極為年輕的物種。關於宇宙的起源目前學術界較為主流的觀點是:宇宙是由一個致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膨脹形成的,而我們所身處的地球以及太陽系大約誕生於46億年前。根據澳大利亞、南非等地發行的化石證據和穩定同位素分析研究的結果表明:地球生命和地球上最老的巖石一樣古老,大約在35-38億年前最原始的細胞形式的生命就已出現。這些原始的細胞形式的生物體首先經歷向多細胞生物體的演變,此後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動物相繼統治這個星球。相比之下目前人類學傢發現的距今年代最早的古猿化石是原上猿,其生存年代距今約為3500萬年至3000萬年前。需要註意的是:這是作為人類祖先的古猿化石,而並不是已完成進化的真正意義上的人類化石。1876年恩格斯在他的《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從猿到人的發展過程經歷瞭攀樹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中的人三個階段。上文提到的原上猿就屬於古猿范疇,而非原始人類范疇。生活在大約距今1400萬年到800萬年前的臘瑪古猿被視為是目前已發現的最早的正在形成中的人——臘瑪古猿最先具備瞭說話的能力。臘瑪古猿因此被視為是最早的正在形成中的人,但還並不被視為是已形成的人類,因為臘瑪古猿隻會使用石塊、木棒等天然工具而不會改造制作工具,而制造工具恰恰是猿和人的分野標志,所以臘瑪古猿隻能算是古猿而非人類。

古猿階段是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的第一階段,而能人階段則是第二階段。能人化石是公元1960年起在東非的坦桑尼亞和肯尼亞陸續發現的。最早的能人大約生存著200萬年前。能人的腦容量大約在600毫升以上,腦的大體形態以及上面的溝回已與現代人大體相似,顱骨和趾骨更接近於現代人,牙齒也比古猿要小。與能人化石一同被發現的還有石器。這些石器中包括可以割破獸皮的石片、帶刃的砍砸器和可以敲響骨骼的石錘,這些都屬於屠宰工具。隻有到掌握瞭運用工具的勞動技能後古猿才進化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也就是恩格斯所說的完全形成的人。事實上恩格斯所謂的完全形成的人並不等同於我們現代意義上的人:現代考古發現已證實周口店發現的北京人在相貌等生理特征上就具有典型的猿類特征,然而北京人已會制造一定的簡易工具,那麼在恩格斯的分類標準下這就應該是完全形成的人,不過北京人和現代人的長相卻是有明顯的區別的:北京人的顴骨高突,其面部較現代人稍短,而向前伸出,前額低平,鼻子寬扁,眼眶上緣有兩個互相連接的粗大眉骨,嘴部前伸,牙齒粗大,上下顎骨向前突出,沒有下頦。北京人其實並不屬於能人階段,而是更下一個時代的直立人階段。直立人化石最早是於公元1891年在印尼爪哇發現的爪哇人,除瞭北京人和爪哇人之外在世界范圍內具有代表性 直立人還有德國的海德堡猿人、中國的藍田猿人等等。

事實上從恩格斯所謂完全形成的人到我們現代意義上的人經歷瞭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個階段:早期猿人的生存年代大約是距今380萬年至180萬年前。晚期猿人又被稱為直立人,印尼的爪哇猿人、德國的海德堡猿人、中國的藍田猿人、北京周口店猿人均屬於直立人的典型代表。發現於德國尼安德特山谷的尼安德特人則是早期智人的典型代表。早期智人的生存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到5萬年前。尼安德特人的腦容量約為1350毫升,在體質上和智力上均比前人有較大發展。晚期智人又被稱為“新人”,其生存年代約為距今5萬年前至1萬年前。因為新人最早的化石發現於法國的克羅馬農洞窟,因此又被稱為克羅馬農人。克羅馬農人的腦容量平均在1400毫升以上,在形體、身高、腦容量等各方面已基本上與現代人相似。晚期智人已掌握火這種工具:他們利用火烹煮熟食,也用火驅逐野獸。正是對工具的應用使他們由野獸口中的獵物搖身變為捕獵者,與此同時他們也具備瞭遷徙擴張的實力。晚期智人的化石不僅遍佈亞、非、歐三大洲,也廣泛分佈於美洲和大洋洲,這證明晚期智人的足跡幾乎已踏遍整個地球。現代考古學證實在距今4萬年前人類的足跡已遍佈亞、非、歐三大洲,然而海洋阻隔瞭人類向美洲和大洋洲的遷徙。也就是在這時地球進入迄今最後一次冰河時期:如今歐亞大陸與北美大陸之間的白令海峽被巨大的冰川覆蓋,形成瞭一座寬達1300英裡的大陸橋。於是亞歐大陸上一些饑餓的獵人在追逐獵物的過程中通過這座大陸橋進入瞭美洲。當這些人意欲繼續向南方的美洲腹地遷徙時巨大的冰川擋住瞭他們的去路:當時這些冰川覆蓋瞭整個加拿大和大半個美國,全盛時期的冰體厚達3200米。直到14000年前左右隨著冰川的消融才使人類得以從如今的阿拉斯加逐漸向南進入美洲腹地,這些人就是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祖先。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日本:如今的日本是被海洋隔離於亞歐大陸之外的孤島,然而冰河時期的日本是一個南、北部通過海岸線邊緣的低地與大陸板塊相連的半島。來自於亞歐大陸的原始人幾乎和狼群在同一時間進入如今被稱為日本的這片土地,後來這些人成功將狼馴化為狗,而那些難以被馴化的狼則被直接消滅,到20世紀初日本狼徹底滅絕瞭。在美洲短面熊和刃齒虎最終也和日本狼一樣走向瞭滅絕,甚至連美洲原產的馬也銷聲匿跡——這時的印第安人不會想到這會對未來的美洲歷史產生何其重大的影響。晚期智人在向世界各地遷徙的過程中隨著適應各地環境的需求演化出不同的人種。今天人類學傢按人類的外貌特征把全世界的人分為四大基本人種:高加索人種(白種)、蒙古利亞人種(黃種)、尼格羅人種(黑種)、澳大利亞人種(棕種)。當然在人類的歷史進程中也存在各人種之間的混血現象,尤其是如今的拉美國傢絕大部分都是以混血人種為主。

由於擁有瞭更為先進的工具,從而使人類不再像過去一樣隻能徒手與野獸搏鬥,也擺脫瞭原始的刀耕火種,定居農業開始逐漸取代原始的漁獵采集生產活動。當然這種取代並不是一夜之間在全世界范圍內完成的:事實上每個民族進入定居農耕時代的時間都是不同的——當中原王朝早已擁有高度文明之時周邊的不少民族仍處於原始的漁獵采集生活狀態。《禮記·禮運》記載當時的社會狀態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在這樣的社會中不存在貧富分化,不存在人剝削人的現象,但這其實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極端低下,在糧食匱乏的狀態下甚至存在著食人的風俗,既然沒有多餘的社會產品被生產出來,自然也沒人能多拿多占。隨著生產力的日益發展,大量剩餘產品出現瞭,這時部落首領們開始打起來這些剩餘產品的主意。可他們要想多拿多占必然遭到部落成員的反對,於是他們就從自己多拿多占的剩餘產品中拿出一部分專門用來雇傭一群保鏢,讓這些保鏢去鎮壓不聽自己話的部落成員,這些保鏢就是世上最早的軍隊。漸漸地部落首領的權力越來越大,為瞭便於管理日益復雜的部落事務首領開始設置各種職能的機構,於是原始部落開始向國傢政府過渡。對此《禮記·禮運》也有記載:今大道既隱(原始社會解體),天下為傢(私有)。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財產私有),大人世及以為禮(繼承世襲制成為理所當然)。城郭溝池以為固(保護財產),禮義以為紀(制定禮教法律綱常)。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劃分疆界),以賢勇知(豢養武士做爪牙),以功為己(謀取個人利益)。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隨著國傢的出現使世界歷史進入到以國傢為單位書寫的時期。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