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歷程,希望大傢都能好轉

以下內容隻是對本人一年半來的耳鳴治療和理解的一個記錄。

1,2020年10月,國慶連續兩天兩夜追劇。大腦疲勞+緊張(懸疑片),引起耳鳴,第一天晚上睡覺已有雙耳耳鳴,類似滋滋或者蟲鳴,因為之前熬夜睡覺也有這種現象,很多年瞭,所以沒有引起重視。

2、白天都能聽到,隻要不是特備吵鬧的馬路上,都能,夜裡就更不用提瞭。2天沒好後,有耳悶,耳漲等感受。 7天後到當地三甲醫院看瞭耳鼻喉科,開瞭甲鈷胺,銀杏葉,註射瞭耳後針(有效果),藥物服用無明顯改善。做瞭耳朵檢查,無明顯異常。12月做瞭腦部核磁,無明顯異常。

3、耳悶等有做過4次左右針灸,有時當場有效,有時無明顯改善,可能是阻斷瞭神經傳遞,或者是將關註的焦點集中到針灸本身上瞭,針灸後有時耳悶有改善,耳鳴還是照舊。

4、21年3月,參加瞭經道堂,對耳部耳廓的周邊的穴位進行瞭拍打,耳鳴在拍打完後改善,可能是拍打區域的疼痛和腫脹引起瞭大腦更多的關註,到拍打後的第三日中午,隨著腫脹的慢慢退去,耳鳴也慢慢恢復原本的狀態。

5、21年4月,到華西就醫,學習瞭三好療法,沒有配藥,告知從飲食,睡眠,情志等方面入手,讓自身從精神和物質方面減輕身體的負擔,讓身體慢慢放松。從事三好生活後,做到早起,早睡,飲食清淡。

6、21年7月,看瞭節能燈泡的文章,從壓制大腦皮層的過度活躍角度,來進行治療,配瞭路硝西泮,從1/4開始服用,有效果,後慢慢效果減退,與12月初不再服用。神經科的醫生也有配鹽酸曲舍林(有服用,後停),富馬奎硫酸平(睡眠用,未服用,可以入睡)

7、21年10月,做瞭高壓氧,做的第一次有效果,後無明顯幹凈。

8、22年2月,有服用中藥,第一帖藥後,耳鳴改善明顯,後又恢復。

8、對知乎上一些知友的恢復或者是消失的一個瞭解: 有冥想改善的、有正常生活一天後突然改善的、有多日充實工作,比較疲勞,倒頭就睡後恢復的、有從持續,到間斷,到逐漸變輕最後好轉的、有服用氯硝西泮改善的。

結合自身的感受:耳鳴的人,心路歷程大概就相似,白天基本聽不到的人,真不必太過在意。然後我們這種,白天也能聽到,還是得心裡接受,接受才能放下。當註意力轉移後,耳鳴確實會減輕,也印證瞭這個是大腦出現的問題。

說明一點:不要一直去網上找資料,正面的帖子視頻可以保存,有些人出言不善,反而引起精神緊張,有耳鳴的,放松最重要。

找不到器質性病因的耳鳴的,從油管的lam,臺灣的賴仁宗醫師,黃帝內經瞭解到的看法:

lam:當聽到耳鳴,大腦就進入瞭“逃跑“或者”戰鬥”模式,我們試著去聽它,去慢慢接受它,讓大腦感覺這個聲音不是一個威脅,可以冥想,不要可以去聽這個聲音,可以放一點白噪音,剛剛蓋過耳鳴的聲音,當我們不再恐慌,我們的身體和緊張相關的各激素水平,會慢慢恢復到正常狀態,大腦會慢慢的放松對這個聲音的戒備,慢慢的聲音會變小,當然這需要一段時間,可能是幾周,幾個月,不要給自己設定時間。

賴仁宗醫師:排除器質性的疾病後,可能的原因就是我們大腦瞭。從千百年的進化歷程中,自然的遵循瞭一條趨利避害的準則。當身體或者精神出瞭一些問題後,大腦會可能選擇耳鳴來告知我們處於危險中,如果我們聽到這個聲音變得焦慮,緊張,大腦就會確認我們的這種感受,通過加大聲音來加以反饋,所以,有人刻意去聽,原本小小的聲音,會越來越大。反之,當人放松下來,從事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放松下來後,反而會變輕。賴醫生稱之為“救命的警鈴”,我們對此心存感激,我們就用平常心看待,哦,大腦又來提醒我瞭,那就謝謝啦,讓自己做身體和精神的調節就可以。

在過敏的大腦裡,賴醫生提出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個類似“阿空門”的機構,我們每天收到的信息成千上萬,就比如你看到這個帖子的時候,你不會感知到你的領口貼著脖子,馬路上車來車往的聲音,會被你忽略掉。我們的大腦很隻會,會將信息進行刪選,對於重要的進行匯報,所以當我們越關註耳鳴,大腦下意識的對這個聲音進行強化,反而是當我們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情,專註於做另一些事情的時候,反而忽略瞭耳鳴的存在。

黃帝內經:看瞭劉蓬醫師的文章,聽瞭一些講座,其中說到黃帝內經中提到耳鳴的原因:陽氣萬物盛而上躍,耳鳴的人陽氣存在不足,根本原因是脾胃虛弱,改善脾胃虛弱的原因黃帝內經中也有提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現代醫學也證實,人的腸道中有大量的神經,僅次於大腦,相當於是“腹腦”,腸胃的正常運作,相當重要。

說到底,無器質性的耳鳴(暫且稱作神經性耳鳴),個人認為還是各種原因造成精神緊張,焦慮造成的,不管是焦慮引起耳鳴,還是耳鳴引起焦慮,這兩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的,需要改善,還得從改善精神狀態入手,以下是從各處瞭解到的關於如何做的幾點:

個人的理解:面對耳鳴,恐慌很正常,過瞭恐慌期後就要試著調整瞭:

1、從內心裡接受他;

2、轉移註意力,不要去關註,讓生活充實點;

3、明白耳鳴的機制;不要去想著什麼時候好,該走的時候他就會走

4、早起早睡,飲食清淡,合理運動

5、對待事件的態度比事件本身的影響更重要。

最後,希望大傢都能好起來,人間少一點疾苦就好。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