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煙雨任平生——說蘇軾

一蓑煙雨任平生

——說蘇軾

說到蘇軾,我們很難不想到一道遠近聞名的菜——東坡肉,也很難不想到一首傳唱幾千年的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一提到蘇東坡,我們總會想到他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近千年來,他的追隨者和仰慕者不分老幼,跨越古今。是什麼造就蘇東坡如此非凡的人格魅力呢?我們來一起走近蘇東坡。

想要瞭解一個人,就先從他的名字說起。中國自漢朝起獨尊儒術,文人傢庭給子女取名 頗有講究,一個人的名字,應當是父母為其樹立的志向,用以警醒激勵,很少和政治、國運聯系在一起。

蘇洵在給蘇軾取名時就頗費瞭一番心思。他在《名二子》中是這樣說的:“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

“軾”是車把手,橫在車中央的,看上去除瞭扶手,沒什麼大用,但對於一輛車來說,又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取名為“軾”,寓意是實用但不顯露,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低調實用有內涵。取名者希望孩子能夠隱藏鋒芒,低調處世。

所以我們也可以稱蘇軾為蘇車把手。

蘇軾卻沒有因父親取名“軾”而改掉“不外飾”的性格。就是這“不外飾”的性格使他吃盡瞭苦頭,無論是以王安石為首的改革派,還是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都因政見不同而排擠他、打壓他。再說這“軾”,作為車前扶手的橫木,必然有使人不至於因車的突然停止而前傾的功能,就像蘇軾對改革派的過激作為,保守派的過於守舊作風,都進行瞭坦言告誡。但正如蘇洵所說,沒有它,人們會一下子就看到這輛車是不完善的。正因如此,由於他所處的位置實在是十分搶眼,要想做到不招人忌妒,實在是太難瞭。這恐怕是蘇洵在取名時始料未及的吧?

可就算他的一生命運多舛,多災多難,三次遭受貶謫,可依舊有堅強的意志和充滿韌性的生命力。身處貧困黯然中,卻能將生活過的意趣盎然、自在灑脫,蘇東坡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但卻是最淋漓盡致的那一個。

餘光中說:“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不負責任,沒有現實感;杜甫太苦哈哈瞭,恐怕太嚴肅;可蘇東坡就可以做很好的朋友,他真是一個很有趣的人。”他會在你受挫時鼓勵道:“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感到孤獨時,安慰你:“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當你感嘆人間不值得時,他會端上一碗東坡粥,笑瞇瞇地告訴你:“人間有味是清歡”。

林語堂說蘇東坡是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有他陪伴,再難的生活都能過得樂呵呵。他不像李白神仙飄逸,也不像杜甫憂國憂民,他就像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有做人的煩惱和痛苦,但他卻能從曠達中獲得解脫。

千百年過去,天才詩人不計其數,唯有蘇東坡,中國人提起便會溫暖一笑,說我也想像他一樣活著。​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