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的主流教育理念是什麼?

教育是指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最終目的的社會活動;教育理念則是人們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規律的基礎之上的。

世界主流的教育理念主要有:

終身教育理念:教育不會隨著校園生活和學生時代的終結而中斷,它將盤桓於人們由生至死的整個歷程。

全納教育理念:努力使所有的人受到同樣的教育,特別是幫助那些由於身體、智力、經濟、環境等原因可能被邊緣化和遭歧視的孩子受到同樣的教育。

個性教育理念: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培養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進人的個性全面發展。

教育的一大目的就是引導孩子成為他更好的自己,當我們把孩子當成容器進行機械地灌輸學習的時候,教育的本義便蕩然無存。

教育應賦予孩子學習成長有意義上來,是使孩子擁有幸福而完整的人生。

教育應重視孩子創造能力、獨立能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孩子接受知識的過程應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應該是一個愉快的學習過程。過早、過量、過分地壓孩子學習,是拔苗助長,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教育的初期應是培養孩子對於探索和發現世界的好奇心和行動力,鼓勵社交,理解責任感的意義,落實合作學習,培養孩子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想一想:

學習是自己想學還是視學習為功利

是成績重要還是“創造力”重要。

是認真聽講重要還是註重啟發式教育,多提出問題,多思考問題重要。

是崇拜老師、尊重權威、學會服從和聽話重要還是崇尚自由,具備批判性思維重要。

考試是為瞭競爭和排名還是為瞭檢驗學習的效果。

二、實行素質教育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20世紀70年代歐美等發達國傢提出來自主學習的概念,自主學習就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地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

自主學習能力是具備與社會需要相適應的學習、生活、交往、生產以及不斷促進自身發展的基本素質。據調查凡是學業有成者,大多數都是自主學習者,而高考狀元無一不是自主學習者。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各國都在思考21世紀的學生應具備哪些核心素養才能成功適應未來社會這一前瞻性戰略問題。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號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社會主義新人。

2002年,美國全國教育協會、美國教育部 、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基金會、蘋果電腦公司、微軟公司等倡導成立瞭21世紀學習技能聯盟即P21,旨在促進美國K12教育的核心地位並為21世紀做準備。這一聯盟確定瞭21世紀學生最重要的四項學習能力,即4C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 溝通能力、團隊協作、創造與創新。

2005年美籍亞裔心理學傢安吉拉經過研究發現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不在於給孩子灌輸瞭多少知識,而在於是否幫助孩子獲得瞭以Grit為首的七項重要的性格特質。這七項指標分別是:堅毅、激情、自制力、樂觀態度、感恩精神、社交智力、好奇心。Grit成為正向心理學為基礎的性格教育的核心理念。(正向心理學就是改變自己的負面思想,導入正面的想法,使心態從負面回復正面。正向心理學認為:傳統輔導方法就好像使一個情緒指數為負數的人填補至零,但一般他們再次受到打擊,情緒又會回復到負數;所以唯有讓人自行通過行為調整,把情緒指數增加至正數,使他們將來再度面對打擊時,仍然可以勇敢面對。

據調查90%以上的傢長給孩子報興趣班的目的是希望孩子熱愛生活,但一個熱愛生活的人的前提是要有生活的掌握感,要具備自主意識,獨立的人格,這些是需要父母刻意去培養的。

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提出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傢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2016年3月28日,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舉行發佈會,首次對外發佈《21世紀核心素養5C模型研究報告(中文版)》

它是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與美國21世紀學習聯盟開展合作,在P21提出的21世紀核心素養4C模型(審辨思維、創新、溝通、合作)的基礎上,新增文化理解與傳承素養,構成5C模型。從而建立瞭包括5個一級維度、16個二級維度在內的核心素養5C框架,完成瞭對5C模型的框架建立、內涵闡釋和行為表現舉例,為推動核心素養教育的落地提供瞭一套切實可行的框架。

【具體內容】

1、文化理解與傳承

文化理解與傳承素養指人們對文化的認知與理解、繼承與揚棄、發展與創新的過程和行為,對個體發展、社會和諧都具有深遠意義。具體體現在:

a.文化理解:體驗、認知、反思。

b.文化認同:鑒別、接納、自信。

c.文化踐行:實踐、繼承與傳播、創新。

2、審辨思維

審辨思維是一個主動的、經過審慎考慮並利用知識、證據來評估和判斷其假設的過程,包括對自己及他人思維的分析和評估,對個體成長和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審辨思維是思維傾向(批判質疑反思等)和認知技能(分析論證生成評估等)的整合,是一個始於質疑歸於反思的循環往復的過程。具體體現為:

a.質疑批判

b.分析論證

c.綜合生成

d.反思評估

3、創新素養

創新是人類文明進步與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提升個人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一個具有“創新”素養的個體,能夠利用相關信息和資源,產生新穎且有價值的觀點、方案、產品或成果。具體體現在:

a.創新人格:側重於情感因素,解決學生“願不願意”的問題。

b.創新思維:內在思維過程與方法,“能不能”。

c.創新實踐:外顯行為投入,“做不做”。

創新人格概括為五個方面的特點及其表現:①健康的情感,包括情感的程度、性質及其理智感;②堅強的意志,即意志的目的性、堅持性(毅力)、果斷性和自制力;③積極的個性意識傾向,特別是興趣、動機和理想;④剛毅的性格,特別是性格的態度特征(如勤奮)以及動力特征;⑤良好的習慣。

4、溝通素養

溝通素養是指溝通者所具有的進行有效溝通所需要的知識、能力以及態度的總和,一個具有良好溝通素養的個體,為瞭實現特定溝通目標,能夠運用語言與非語言的媒介,有效地與他人或群體交流信息、思想、情感和價值觀。具體體現為:

a.同理心:社會情感能力,是深度理解與有效表達的基礎和保障。

b.深度理解:語言,思維,社會,是有效表達的前提。

c.有效表達:語言,思維,社會。

5、合作素養

合作素養是學生個體能夠在認同小組或團隊目標及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積極主動承擔分內職責,並本著互尊互助的原則,通過與團隊其他成員間的平等協商,靈活地作出妥協、解決分歧或問題,實現共同目標,促進共同發展。具體體現在:

a.願景認同:基礎

b.責任分擔:關鍵

c.協商共進:保障

2016年9月13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在京發佈,該成果是教育部委托北京師范大學,聯合國內高校近百位專傢成立課題組,歷時3年完成的。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

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18個基本要點。

2020年1月《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印發,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將素質教育評估和高考選拔人材相結合。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質能力為目標,使其全面發展的一種教育模式,素質教育重視人的思想道德建設、綜合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其核心是5C核心素養。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