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慢伴有早搏吃什麼藥好?

作者: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 郭雙庚

心率慢伴有早搏,在醫學上稱為竇性心動過緩伴早搏,是臨床上比較常見,治療又非常困難的一類復雜性心律失常。

每個人都可能發生心律失常,其常表現為心慌、胸悶、氣短、夜睡不安等癥狀,也有的表現為憋悶、頭暈和突發心前區不適等,許多老年人隨著身體機能的退化,心臟功能下降,心率往往變得緩慢。

心血管領域的難題——復雜性心律失常

以竇緩伴早搏為代表的一類復雜性心律失常,患者除瞭會表現出心慌、胸悶等一般心律失常癥狀外,還會出現一些全身血液循環不好的癥狀,如手腳冰涼、面色蒼白、頭暈、昏倒等,甚至引發心臟性猝死。有研究報道,我國近14億人口中每年死於心臟性猝死者約60萬人,其中多數是由竇緩伴室性早搏、心衰伴室早等復雜性心律失常所致。

復雜性心律失常長期以來都沒有理想的治療藥物。對於心率過低者,多是推薦安裝起搏器以維持心臟的正常功能。而對於治療早搏的西藥有幾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可供選擇,但這些藥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影響傳導,減慢心率,有加重心動過緩和導致其他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因此這類心律失常治療起來頗為棘手,很難選藥,甚至無藥可治。長期以來一直是心血管領域的難題。

從抗律到調律——中醫轉變現代醫學治療觀念

既往現代醫學研究,往往隻關註心臟電活動某一層面、某一局部,而忽視瞭同一層面因素間的相互影響和不同層面的相互聯系,繼而針對心律失常單一成因治療,或一味采取“抗”的治療方法,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結合傳統中醫的整體思維,以絡病理論為指導研發而成的參松養心膠囊,以整合調節心律失常為出發點,從分子、細胞、組織、心臟整體、甚至整個人體相互間聯系入手,通過調和物質基礎和功能結構不平衡、調和心臟離子通道功能不平衡、調和非離子通道作用的不平衡達到人體內外環境和諧平衡,從而恢復人體正常的調控機制。

參松養心膠囊實現瞭心律失常臨床治療從“抗律”到“調律”的思維轉變,對心律失常發病機制和防治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

參松養心治療竇緩伴早搏刻上“金標準”

2015年9月,由張伯禮院士、高潤霖院士、黃從新教授、張澍教授擔任顧問,曹克將教授牽頭,全國33傢三甲醫院共同參與的“參松養心膠囊治療竇性心動過緩伴室性早搏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歷時三年時間完成。研究結果表明,應用參松養心膠囊的治療組早搏次數減少1827次/24小時,早搏數下降率為71.01%,心率次數提高6.25次/分,心率百分率提高11.38%,各項數據均優於對照組。研究結果證實,參松養心膠囊在安全有效改善室性早搏的同時,具有提高竇性心率的作用,從而為國內外竇性心動過緩伴室性早搏患者篩選出瞭療效確切、安全性高的治療藥物。

2019年,該研究的相關論文在國際權威期刊《補充與替代醫學》(影響因子2.064)上發表。項目主要完成人、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曹克將教授指出,“這一研究結果在《補充與替代醫學》這樣的國際權威SCI期刊上發表,可以說是讓中藥走進瞭國際醫學界的視野。”

參松養心膠囊進入多個專傢共識/臨床指南/教材

近年來,參松養心膠囊相繼圍繞器質性室性早搏、非器質性室性早搏、房顫、緩慢心律失常、心衰伴心律失常、竇緩伴心律失常等多種心律失常完成瞭六項循證研究,積累瞭大量循證證據。通過循證研究這一國際公認最科學、最權威的藥物療效評價研究方法,向國內外醫學界證實瞭通絡中藥過硬的療效。

大量確鑿的循證研究證據,也推動瞭參松養心膠囊先後列入國傢衛健委、中華醫學會頒佈的多項權威指南共識。目前參松養心膠囊已入選《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國專傢共識》《心房顫動:目前的認識和治療建議-2018》《冠心病合理用藥指南》《心律失常合理用藥指南》(第2版)等多項指南、共識以及《內科學》教材等,廣泛推薦用於心律失常的治療,每年有上千萬心律失常患者受益。

基於參松養心膠囊有效治療早搏、房顫、緩慢心律失常,尤其是治療心力衰竭合並室性早搏、竇性心動過緩伴室性早搏的循證醫學研究解決臨床治療難題。2020年1月,以“參松養心膠囊治療心律失常應用研究”作為臨床研究重要內容之一的“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項目,榮獲國傢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該獎也是年度生命科學領域的最高獎。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