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俄羅斯人怎麼喝?中國這個C位大省有點東西!

荊楚大地古老深厚,自古以來便是人傑地靈,物產豐饒的地方。

當我們提起湖北,大多數人想到的是長江、漢江、三峽、武當山、黃鶴樓、小龍蝦、熱幹面、蓮藕大骨湯等美景美食。

而作為“茶祖”神農和“茶聖”陸羽的故鄉、“萬裡茶道”源頭之一的大湖北,在茶界雖然看似走低調路線,實力卻讓人無法忽視。

雲霧籠罩下的荊楚茶山,是茶樹生長的樂園。攝影/文林

細數“湖北茶”代表:恩施玉露、宜紅茶、英山雲霧、武當道茶、利川紅茶、鄧村綠茶、老青磚茶、老君眉茶……從鄂西的武陵山和宜昌三峽,到鄂東的東大別山;從鄂北的秦巴山到鄂東南幕阜山,荊楚茶山上,好茶比比皆是。

在產茶大省中,湖北是妥妥的“實力派”!

綠水青山滿人間。山水共孕育的湖北好茶,飄香世界。攝影/文林

2021年評選的茶業百強縣中,有16個百強縣來自湖北,數量全國排名第一。

2021年,湖北省茶園面積545萬畝,茶葉產量40.4萬噸,農業產值突破220億元,均位居全國第四位。

2021年湖北省出口茶葉總額為1.9億美元,占全國總出口額8%;出口量為2.35萬噸,占全國總出口量6%,均在全國省份排名中位列第五。

……

驚蟄時節,恩施160餘萬畝茶葉進入采收期。這是一年之中,各大茶廠最忙碌的時候。圖中制茶師在用攤青篩萎凋茶葉。圖/視覺中國

湖北茶的實力來自哪裡?又是如何走向世界的?下面,我們一起走進茶香四溢的荊楚大地,看看這壯闊的“湖北茶江山圖”。

01 “茶祖”“茶聖”的故鄉

中國茶脈在湖北

從萬米高空俯瞰湖北西部,鄂西群山拔地而起,萬山環列,群峰相鎖,與鄂中、東部平原澤國形成鮮明對比,封閉性更強且更原生態,給這裡增添瞭不少神秘色彩。多年來,種種玄妙的神話傳說在這裡流傳,其中就有傢喻戶曉的“神農嘗百草”傳說。

湖北西部位於我國地勢第二階梯東緣,大部分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和山原,十分有利於茶樹的生長。圖/視覺中國

相傳,在遠古時期,神農氏為瞭救治百姓,親自帶領族人深入群山,嘗遍百草,在鄂西神農架一帶神農氏“先教民‘架木為屋,以避兇險’;繼教民‘架木為梯,以助攀緣’;後采得瞭良藥400種,成就瞭《神農本草經》。”地處鄂西的神農架也因此而得名,在嘗百草的過程中,神農氏也發現瞭茶。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荼,即茶。)此後,神農將這種樹定名為“茶樹”。這也就是關於茶起源最早的傳說,而神農也被後人尊稱為“茶祖”。

傳說中,神農氏在這裡“架木為壇,跨鶴飛天”,於是後人在此設壇,每逢炎帝誕辰(農歷四月二十六),來自全國各地的民眾,便來這裡尋根祈福,祭拜始祖。圖/視覺中國

除瞭關於神農的美好傳說,湖北還誕生瞭對人類飲茶貢獻卓越的另一位知名人物——茶聖陸羽。陸羽,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湖北天門人,在傢鄉濃鬱的產茶飲茶氛圍中,不僅愛茶嗜茶,還在撰寫《茶經》時,多次為傢鄉茶“代言”。

《茶經》中講到當時的43個全國產茶重點區中,湖北占瞭七分之一,峽州(位於今宜昌市)、荊州(位於今荊州市)、襄州(位於今襄陽市)、蘄州(位於今黃岡市)、黃州(位於今黃岡市)、鄂州(位於今武漢市)等地的茗飲特產紛紛亮相,為世人描繪瞭一幅茶香四溢的“荊楚茶江山圖”。

大地春回,茶樹吐露新芽,荊楚茶農采摘忙。攝影/徐瑾

世界上第一部茶學百科全書《茶經》的誕生,離不開湖北茶的滋養。

幼年時,陸羽在龍蓋寺(今湖北天門西塔寺)生活,並在寺院中學習煮茶,完成瞭茶的“初啟蒙”;成年後,陸羽離開寺院,與友人在湖北境內遊歷,識茶鑒水;從此,便在研究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遠赴他鄉,深入各大茶產區,尋茶研茶。

經過十幾年的實地考察,陸羽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停下腳步,開始梳理十幾年來的尋茶見聞,以及對茶研究的思考,歷時近十年,《茶經》終於問世。

《茶經》,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茶的專著,它的出現,極大地推動瞭中國茶文化的建立和發展。圖/視覺中國

《茶經》全書十章,用七千餘字描述瞭茶的起源歷史、制茶煮茶方法、品飲技藝、茶產地與品質等,涉及生物、農學、生態、數理等多學科知識,書中既凸顯瞭茶學的科學價值,又創造茶文化的美學意境,正所謂窮盡瞭茶事之精妙。憑借獨一無二的學術內涵與藝術魅力,《茶經》一經問世,便是茶學理論標桿。

而付出瞭畢生心血的陸羽,也被視為世界茶文化的奠基者。世人尊其為“茶聖”,實至名歸。

天門西湖茶經樓。圖/圖蟲·創意

從“茶祖”神農到“茶聖”陸羽,從鄂西群山到江漢平原,“湖北茶”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加持下,從出現的那一刻,就註定瞭無法低調。

02 江山如此多嬌

引荊楚名茶竟折腰

經過上千年的發展,直至現在,湖北茶,不僅品類數目可觀,實力也是杠杠的。

制圖/九陽

湖北茶的實力,與生俱來!這天生的自豪感與優越感,來自荊楚江山的沁潤。

湖北的一面是大山,氣勢磅礴,另一面是江湖,煙波浩渺。其西、北、東三面環山,高山聳立。

秦嶺山脈、大巴山脈屹立西北;武陵山脈,聳峙西南;西中部有巫山山脈峽長谷深、迂回曲折,“華中屋脊”神農架高聳入雲,恩施大峽谷壁立千仞,綿延千裡;大洪山脈和桐柏山脈,組成北部屏障;東北部,大別山脈山高林密;南部幕佈山脈,巍然聳立。

群山環伺,既鎖住瞭來自太平洋的水汽,又為湖北名茶的生長提供有機質豐富的林間沃土,為湖北茶的騰飛奠定瞭紮實的基礎。

武陵的山與清江的水,滋養瞭不少荊楚名茶,恩施玉露、采花毛尖、利川紅茶等都是這片土地的恩賜。攝影/傅鼎

同時,湖北周邊的山地,孕育瞭大大小小的河流(長度5km以下的河流1000多條,長度5km以上的河流4000多條,長度100km以上的河流41條),從高山沖出峽谷,匯聚於盆地之中,絕大部分都註入瞭長江及其支流,可謂“眾水歸一”。

長江、清江、漢江等大大小小的江河,自西向東,奔騰直下,在中部平原上勾畫出一個江河縱橫成網,湖泊星羅棋佈“江湖人間”,四通八達的水網成為溝通內陸與海洋的通途,讓荊楚茶香走出大山,飄向遠方。

長江從山勢中奔湧而下,切出壯麗的長江三峽,貫通東西,成為湖北至關重要的“茶道”。圖/視覺中國

在荊楚江山的共同孕育下,湖北名茶遍地開花:

鄂西武陵山和宜昌三峽茶區中,恩施玉露、采花毛尖、虎獅龍芽、鶴峰綠茶等鮮爽甘醇,宜昌紅茶、利川紅茶等醇厚甘甜;鄂西北秦巴山茶區中,鄧村綠茶、武當道茶、聖水毛尖等香醇爽口;鄂東大別山茶區中,英山雲霧、大悟綠茶、滻川龍劍等茶芽青翠;鄂東南幕阜山茶區中,老青磚茶湯色橙黃滋味陳醇。

在荊楚茶山上,究竟多少名茶竟折腰?

地圖/孫璐

如果要在龐大的荊楚名茶隊伍中選出優秀代表,“一綠一紅一黑”突出重圍。

“一綠”——恩施玉露

能讓湖北人拍著胸脯推薦的“湖北第一歷史名茶”,非恩施玉露莫屬。

恩施玉露,發源於現恩施市芭蕉鄉一帶,相傳,在清朝康熙年間,便開始嶄露頭角。而後,憑借色澤翠綠,緊細似松針的高顏值,滋味甘醇、香爽持久的好品質,得到瞭不少綠茶愛好者的青睞,曾是“中國十大名茶”的重要成員。

恩施玉露茶是中國傳統蒸青綠茶,選用茶樹的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鮮葉,必須經過蒸汽殺青,是湖北綠茶代表中的代表。圖/視覺中國

此後,恩施玉露以不同的方式驚艷世人,2014年,“恩施玉露制作技藝”入選國傢級非遺名錄 ;2017年,入選“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2018年,成為“武漢東湖·國事活動茶敘用茶”……恩施玉露的閃光點數不勝枚舉,這些閃光點都來自於其獨成一派的優秀品質。

優秀的品質,由茶產地和工藝決定,隻有產自恩施的恩施玉露,才算正宗。在集雄山俊水於一地的恩施,以黃壤型青色沙質土壤為主的土地上,土層深厚肥沃,十分適宜茶樹生長。“恩施苔子茶”品種就生長在這樣的山間,為恩施玉露的制作提供品質優越的新鮮原料,這也是保證恩施玉露正宗風味的基礎。

位於武陵山腹地的恩施,峽谷深長,被譽為“世界硒都”,是恩施玉露的主要產區。攝影/文林

而蒸青工藝的加入,是恩施玉露保持外觀油綠、湯色碧綠、葉底嫩綠的“三綠”特征的保證,也是恩施玉露區別於其他綠茶的一大關鍵。蒸青工藝曾是我國古代綠茶常用的一道加工工藝,唐代時傳入日本的制茶技藝中就有蒸青工藝,現在大多數日本綠茶仍在使用蒸青工藝。而恩施玉露,是我國目前為數不多仍在使用蒸青工藝的知名綠茶。

蒸青是制作恩施玉露的關鍵工序,要求高溫、薄攤、短時、快速,一般隻用30秒就能完成,通常需要經驗豐富的制茶師傅來操作。圖/視覺中國

品質優越的原料,加上精益求精的殺青工藝,使得恩施玉露成為優秀蒸青綠茶代表。

“一紅”——宜紅茶

“宜山宜水宜紅茶”,宜紅,是湖北茶中的一抹靚麗的紅。

它誕生在群山綿延的武陵山和宜昌三峽茶區中,主要產地包括宜都、利川、五峰、夷陵區等地,每一片茶葉都沾染瞭鄂西山地的山野氣息,同時又擁有屬於自己的香甜氣質,甜醇高長,味道醇厚鮮爽,帶來瞭一些湖北紅茶特有的風味。

宜都宜紅茶,來自長江與清江交匯的丘陵山區,這裡山間谷地熱量豐富,山頂平地光照充足,是茶樹生長的理想之地。圖/視覺中國

按標準規定,采用湖北境內的茶葉鮮葉,且在湖北加工制作而成的紅茶產品,才是正宗的宜紅茶,包括瞭宜紅工夫紅茶、宜紅紅碎茶和宜紅名優茶三大成員。宜紅的香甜醇厚的特點,如加入糖、奶調飲,風味更佳,其在歐洲市場也備受歡迎。據記載,清代以來,自漢口和宜昌港口陸續開放後,從湖北走向世界的紅茶中絕大部分是宜紅茶。

緊勻條、橘紅湯、果蜜香、味醇爽,是宜紅的典型特征。攝影/吳學文

在湖北獨有的紅茶隊伍中,值得一提還有,我國唯一以紅茶片末茶為原料蒸壓而成的紅磚茶——米磚。它主要產自湖北赤壁趙李橋,平整光滑的方形茶磚中蘊含著香醇的芳芬,是我國磚茶中獨樹一幟的紅磚茶。其獨有的高顏值外形和香醇滋味,深入人心,征服瞭國內新疆和華北市場的同時,還遠銷俄羅斯與蒙古,甚至在歐美人客廳的藝術品陳列架上,也能看到米磚的身影。

米磚是我國唯一的紅磚茶,是平凡的,又是獨特的,深受老茶客們的喜愛。攝影/吳學文

“一黑”——老青磚

提起赤壁,歷史愛好者立刻想到赤壁之戰。文學愛好者馬上吟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茶愛好者第一個想到的是黑茶代表——赤壁老青磚!

位於“磚茶之鄉”羊樓洞的興商茶號古建築,百年來,在這裡見證瞭老青磚的起源與發展。圖/圖蟲·創意

赤壁羊樓洞是老青磚的故鄉,隨著赤壁老青磚越做越強,老青磚的產區擴展到湖北境內的通山、崇陽、通城等地,但仍是赤壁所產的老青磚名氣最大。老青磚以條形曬青黑茶老青茶為原料壓制而成,外形為長方磚形,呈青褐色,香氣純正,滋味醇和厚實,是湖北黑茶中的“老大哥”。

青老青磚采摘原料比較粗老,形成駐芽時才采下一芽三、四葉作為原料,所以喝起來有木質香和甜香。圖/圖蟲·創意

老青磚的香醇適合與牛奶搭配飲用,酷愛奶茶的蒙古族同胞早就發現瞭這個“秘方”,並且每日都要煮奶茶。在煮制咸奶茶時,他們先將磚茶打碎,再將搗碎的茶投入沸水中,等其再次沸騰後便投入牛奶,最後加入鹽巴,這時,一鍋奶香茶香四溢的咸奶茶就做好瞭。

無獨有偶,遠在異國的俄羅斯人也愛用磚茶熬制奶茶,不同的是俄羅斯人會在茶桌上備有一碟食鹽、一碟方塊糖、一碗奶皮子、一碗酥油,喜歡喝咸奶茶的則放鹽,喜歡甜口的就放糖。青磚茶與牛奶搭配,征服瞭不少俄羅斯人的味蕾,這也加快瞭老青磚外銷的腳步。

俄式奶茶一般以甜口為主,和內蒙古咸奶茶形成鮮明對比,兩種奶茶都刺激瞭青磚茶在當地的消費。圖/圖蟲·創意

隨著老青磚的外銷興起,赤壁羊樓洞成為湖北黑茶走向世界的第一站——歐亞萬裡茶道的源頭之一。百年前,老青磚從赤壁羊樓洞出發,向西以包頭為集散地,走進西北人民的餐桌;向東以張傢口為集散地,走進內蒙古的奶茶鍋,成為蒙古族同胞的“生命之茶”,甚至走出國門銷往蒙古國和俄羅斯。

據記載,19世紀下半葉,從漢口走出國門的茶葉占全國出口量一半以上,而老青磚的出口量在出口黑茶的比例中最大。

2001年湖北老青磚的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正在如火如荼地制作銷往俄羅斯的老青磚。攝影/林文

03 中部大十字路口

“東方茶港”四通八達

翻開中國地圖,會看到湖北就在地圖中間。從東西來看,長江切穿巫山山脈,從第二階梯奔騰而下,在這裡,西接四川盆地、東連長江中下遊平原;從南北來看,湖北居於南北之中,北經南襄盆地可連華北平原、關中盆地,南可經湖南洞庭湖平原可抵嶺南。東西過渡、南北勾連,湖北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的大十字路口”。

湖北,位於中華大地的C位,四通八達、九省通衢、天下之中。制圖/午攀

荊楚名茶從這裡走向世界,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走水路,長江接連東西。湖北省99%的面積在長江流域內,長江及其支流(漢江、清江、府河)等貫穿其中,搭起一條條水路網。

長江黃金大通道曾使漢口成為茶葉貿易的重要集散地,在民國初年,漢口的出口市場活力十足,茶葉、桐油等土貨的出口量在白銀五百萬兩以上,其中,王牌茶品的出口占全國的60%。由於茶葉貿易的興盛,漢口也有“東方茶港”之稱。直到現在,湖北茶仍可以從長江出海,再運向海外,走向世界。

一個冷知識:從湖北出發,前往中國任意一個省級行政區,最多隻需要跨兩個省份。圖/視覺中國

走陸路,鐵路溝通南北。火車一響,黃金萬兩。1889年,張之洞調任湖北總督,在大冶鐵礦上主持開采工作,並於1894年,在此主持建成湖北省第一條興建和營業的鐵路——大冶鐵路(今黃石東線),火車在荊楚大地上拉響瞭第一聲汽笛聲。隨著京漢鐵路、粵漢鐵路與武漢長江大橋陸續建成,此後,南北列車在荊楚大地上縱橫馳騁。

“中國的大十字路口”湖北如虎添翼,通過鐵路架起瞭的萬裡茶道,載滿湖北茶的列車,呼嘯著穿山越嶺、遠赴北疆,將荊楚茶香撒向蒙古、俄羅斯乃至中亞等地。

宜萬鐵路(宜昌至萬州)歷上百年波折才建成,貫穿武陵山區腹地,是武陵山茶葉走出大山的重要通道。攝影/文林

進入現代,湖北茶的出口通途,仍需依賴鐵路。2019年,中國與蒙古之間“羊來茶往”的外交佳話,就是通過鐵路實現的。而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2012年,武漢成為湖北省首個開通中歐班列的城市,直到今年,從湖北出發的中歐班列已發車1200多次,輻射近40個國傢,其中就有不少茶葉專列從湖北出發,遠銷歐洲,飄香一帶一路。

湖北的江山,共同描繪出這張氣勢磅礴的“荊楚茶江山圖”。從荊楚茶香中,我們品到的不隻是這片土地上的山河壯麗與人文薈萃,更有中國茶與世界相連的絲絲情誼。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不一樣的湖北,對於愛茶的你來說,湖北是怎麼的存在?歡迎留言分享你與湖北茶的故事。攝影/文林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