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場數量最多的地區——臺灣

撰文 | 拉上窗簾

出品 | 網易航空

臺灣是我國民航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臺灣地區也是我國機場最多的一塊地方,軍用和民用大大小小的機場加起來將近有40座!從綠島到蘭嶼,從馬祖到七美,從松山到恒春,凡是有人跡的地方,統統地“有機場,有航班!”

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一樣,民用航空器編號也使用英文字母“B”開頭。在國內各民航論壇或者“飛友群”中,來自臺灣地區的朋友與大陸航空愛好者一起,彼此稱兄道弟,談古論今,沒有絲毫的豁隙……

臺灣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經濟飛速發展,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搞瞭“十八項革新”,開放“黨禁”,允許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民航業也因此突飛猛進。蔣經國對於民生特別是交通問題十分重視,臺灣的三條橫貫公路能夠建成就與他的努力有關。臺灣現在最大的桃園機場,也是在他的任內建成的。

臺灣桃園機場鳥瞰攝影:拉上窗簾 2005年

依靠外向型經濟,臺灣在上世紀90年代達到瞭經濟頂峰。特別是電子產業,幾乎壟斷瞭全球的電腦主板生產。在這種經濟成就下,臺灣的機場建設也達到瞭巔峰,包括蘭嶼和七美在內的彈丸小島,都擁有瞭自己的民用機場。因為基礎建設已經登頂,在進入21世紀後,除 “恒春機場”和“南竿機場”兩座小型機場之外,臺灣沒有修建任何一座新機場——而且,似乎也不會有有任何新機場的計劃瞭。

雖然沒有新建機場,但臺灣還是擴建瞭一些機場的航站樓。臺灣的大部分機場都來源於軍事基地,很多屬“軍民合用”。為瞭旅客舒適方便,臺灣改擴建航站樓的工作一直沒有停止,而且在服務上追求全球領先,非常具有人文氣息。

臺北桃園機場候機室局部攝影:拉上窗簾 2018年

以臺北桃園機場(舊稱“中正機場”)為例,因為深知本省潛力有限,必須依靠轉機客流,所以在擴建“第二航廈”時,將兩者完全連為瞭一起。2000年T2航站樓竣工,乘客發現根本沒有必要區分“T1”與“T2”——除瞭過道長一些之外沒有任何區別,既不需要換衣服找雨傘,也不需要坐擺渡車。桃園機場現在正新建“第三航廈”,是不是依然會“連為一體”,也很值得期待。

在人文服務方面,桃園機場做的異常出色。例如雖然面積緊張,但竟然分別設置瞭“穆斯林祈禱室”和“佛 教祈禱室”——這種細心程度,是世界上很多機場都沒有的。

臺北機場分列的穆斯林祈禱室和佛 教祈禱室攝影:拉上窗簾 2018年

雖然如此用心,但桃園機場在“中轉樞紐”的競爭中還是落後於東京、上海甚至首爾。航線太少,硬件老舊。與日韓比起來,臺北又過於靠近東南亞而遠離北美那端,無法讓乘客滿足“中途飛累瞭落下來歇一會兒”的要求。特別是連接市區的地鐵(捷運)一直到2017年才開通,幾乎從根本上消滅瞭東南亞轉機乘客“順便逛臺灣”的想法。

而且,桃園機場的施工質量也很成問題。航站樓下大雨時會漏水,滑行道破損也不及時修復。這至少說明在日常管理上,還存在著很大的欠缺。在臺灣,因為媒體監督“異常高效”,基礎建設和維護方面的開銷都非常麻煩,要反復討論,極端節約才能施行——所以與大陸高大寬敞的機場不同,臺灣的很多機場都是“因陋就簡”,廊橋很少,花錢很難。

“因陋就簡”與“常壞常修”帶來瞭重大惡果。

2000年12月31日,因跑道維修施工,一架挖掘機入夜後停放在桃園機場的06R跑道上。當晚,新加坡航空一架波音747大雨中起飛,機組誤將“06L”聽成“06R”而進入施工跑道,結果加速起飛時撞上“怪手”(臺灣稱挖掘機為“怪手”),造成83人死亡,給歷來重視安全的新加坡航空以重大打擊。因為出事的飛機是新加坡航空唯一的“彩繪”機,這起事故使得新加坡航空至今不願意噴塗任何彩繪機。連紀念50周年的彩繪機,也在匆匆數年後噴回瞭標準塗裝。而桃園機場因為標志設置不足也備受指責,在當年就將出事的06R跑道降為瞭滑行道使用。

新加坡航空當年在臺北出事的9V-SPK號客機圖片來自網絡

回到機場建設上,我們來盤點一下臺灣的民用機場。因為屏東機場和望安機場現在已經停止瞭民航服務,所以臺灣地區目前運營民航的機場是15座。這個數字與大陸地區人口比它多兩倍的雲南省相當,所以從密度上講還是非常令人佩服的。當然,這也說明大陸地區的機場建設,還遠遠地沒有達到終點。

臺灣地區當前重要的民用機場有:臺北桃園機場、高雄小港機場、臺北松山機場、臺中清泉崗機場與臺南機場。這5座機場均位於臺灣西部平原地帶,覆蓋瞭臺灣地區絕大部分的人口,而且都有航線通達省外。5座機場中,除桃園機場外其餘4座機場均始建於日據時代——臺灣被《馬關條約》割讓給瞭日本,在二戰勝利之前曾被日本人統治瞭50年——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接收這些機場並轉為軍用。隨著上世紀70年代的經濟騰飛,這些機場都成為瞭軍民兩用機場,其中清泉崗還是重要的空軍基地,但高雄機場的軍方已撤離。

雖說是主要機場,但因為臺灣隻有2300萬人口,所以客流並不大。臺北桃園機場2017年隻有不到4500萬的客流,還不如大陸的深圳和成都。相比之下,首爾有6200萬,上海浦東有7000萬,東京僅羽田就有8500萬,所以臺北想要競爭區域樞紐的話,要努的力還有很多很多。

除5座重要機場外,臺灣地區現在還有7座“省內機場”和3座“小島機場”,這些機場基本上隻有省內航線。這包括位於“離島”的澎湖馬公機場、金門機場、馬祖北竿機場、馬祖南竿機場,位於臺灣東部的臺東豐年機場和花蓮機場,以及隻有澎湖和金門航線的嘉義機場。金門和澎湖因為是島嶼,民眾依靠民航出行,所以每年能有200多萬的客流。但其它的就差很多,例如嘉義機場在2017年隻有8萬多的客流量,平均每天才200多人。

美麗的“望安機場”已經停航攝影:拉上窗簾 2005年

至於綠島、蘭嶼、七美等3座小島,現在則隻有德安航空在堅持。因為這些機場跑道太短(有的隻有800多米),連ATR支線飛機也無法起降,所以隻有德安航空使用雙水獺(DHC-6)和多尼爾228小型飛機執飛。德安航空本來就隻有3架雙水獺和2架多尼爾228,在2017年又發生瞭兩起較為嚴重的事故,這些機場還能堅持多久?——前途似乎不太美妙。

在綠島、蘭嶼和七美之前,其實望安機場已經“倒下”。這座小島機場在2017年的客流隻有1666人,現在處於停航備用狀態。與望安機場相同命運的,還有位於臺灣本島南部的“恒春機場”。這個機場靠近墾丁公園,當年曾有華信、復興、立榮多傢航空公司入住。但因為客流太少,自2014宣佈停航。媒體諷刺說政府花5.3億新臺幣建瞭一個“養蚊子機場”。2017年,一架輕型飛機到此訓練,三年沒見過飛機的10名工作人員興奮地擺POSE拍照,引為笑談。

恒春機場興奮地迎來瞭一架訓練機圖片來自中時電子報

除民航機場外,臺灣還有眾多的空軍基地,包括臺東志航基地、花蓮佳山基地、新竹基地、屏東基地、岡山基地等。臺灣省還代管瞭海南省三沙市的太平島和廣東省汕頭市的東沙島,這兩個島上都有機場,這些機場都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提供民航服務。

臺灣省民用機場分佈示意圖制圖:拉上窗簾

有機場就得有航空公司,與機場建設一樣,臺灣的航空公司發展也曾經歷過高潮。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小小的臺灣島上曾有多達20傢航空公司。但隨著殘酷的市場競爭,到現在活下來的隻有6傢。2013年,華航與新加坡合作創辦瞭“臺灣虎航”,臺灣的航空公司算是增多瞭一傢;但2016年,老牌的復興航空破產,卻又少瞭一傢。2017年7月,前長榮航空董事長張國煒宣佈籌建“星宇航空”,但整個2018年也沒有看到動靜,也許要到2019年才能首航。

當前“幸存”的6傢航空公司中,因為華信航空是中華航空的子公司,“立榮航空”是“長榮航空”的子公司;德安航空隻有“小飛機”,遠東航空又隻有“老飛機”,所以在很多人心目中,“臺灣隻有兩傢航空公司”——而其它的,諸如國華航空、永興航空、大華航空、福摩薩航空、馬公航空……這些名字已經隨著歷史,煙消雲散瞭。

漸漸模糊的復興航空攝影:拉上窗簾 2017年

很多人認為臺灣“最老牌”的航空公司是蔣介石帶過去的“中華航空”,但其實臺灣最早的民用航空公司是“復興航空”。復興航空成立於1951年,早期經營金門與馬祖等地的民航運輸,但1958年因一架飛機失事,停運航班,隻做“代理”。直到1988年,因島內經濟高亢才又恢復瞭航班運營。

然而在2016年,激進的“林少爺”敗光瞭祖上留下的航空產業,復興航空宣佈停止運營。究其原因,“買大飛機”“創辦廉航”“油門到底”的強勢做法無疑快速耗幹瞭多年間難得的積累。航空產業是一件大買賣,想要快速繁榮,所需要的資金是天文數字,更不要說培育市場所需的時間與消耗。復興航空雖然經營多年,但賺錢艱難,資金積累並不容易。

與復興境況同樣艱難積累的,是臺灣“第二老牌”的遠東航空公司。這傢成立於1957年的公司,到現在還在使用老舊的MD-82型飛機(大陸地區已於2010年全部退役)。除瞭擁有3架新的ATR72支線飛機以外,這傢公司僅有的8架MD-82/83型飛機的機齡全部在20年以上。2018年,臺灣交通主管部門通過法律要求“高齡飛機”強制退役,基本上等於“專門針對遠東航空”。

到目前為止,臺灣最大的航空公司依然是有著政府背景的“中華航空”。中華航空建立於1959年,當前擁有89架飛機,其中70架是遠程寬體重型飛機,與大陸地區規模最大的“中國南方航空”的寬體機數量相當。因為與美國的關系密切,華航擁有多達13條美國航線。兩岸直航後,華航加碼大陸市場,已經開辟瞭30多條大陸航線,實實在在地獲得瞭發展。

臺灣華航的A340-300型飛機攝影:拉上窗簾 2005年

但華航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時,因為一傢獨大,缺乏競爭,管理松懈,華航曾事故頻發,是唯一“波音747玩空翻”的航空公司。1989年,航運起傢的長榮集團投資成立長榮航空,迅速崛起並發展為臺灣第二大航空公司。在長榮航空的競爭下,華航加強瞭安全管理。

長榮航空也發展的很好。至今已經擁有瞭74架各型飛機(其中寬體機52架),航線遍佈四大洲。與中華航空相比,長榮航空“大小兼抓”。除瞭北美、澳州和歐洲航線外,對於省內航線也很重視。1998年,長榮航空出資控股馬公航空,並聯合自己參股的“大華航空”和“臺灣航空”,成立瞭“立榮航空”。一直到現在,立榮航空還是金門和澎湖等地的重要運營商,甚至壟斷瞭馬祖兩個機場的運營。

桃園機場壯機觀的長榮重型機隊攝影:拉上窗簾 2018年

做為臺灣“老大”,華航也經營過幾傢子公司。1991年,華航與和信集團合資創辦“華信航空”。華信航空曾擁有波音747飛機,航線一度遠達北美。後來,華信航空又經營臺北-高雄航線,獲利頗豐。但是2007年臺北-高雄間的高鐵通車,全程隻要90分鐘,兩地間的航線因此大受打擊。華信航空近些年將幹線飛機和航線都交還給瞭華航,自己則開始引進ATR支線飛機,欲與立榮爭奪省內市場的意圖已非常明顯。

臺灣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觀光產業是帶動航空發展的重要源泉。2018年12月14日,臺灣當年的遊客數量再度突破瞭1000萬大關,包括大陸遊客在內的觀光客成為瞭支撐臺灣航空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大陸遊客不僅有錢,而且願意獵奇,其實像“望安”這樣的小島,如果願意聯合大陸方面開發旅遊,每天送上去千把人,真的不是很難的事情。


歡迎關註網易航空微信公眾號(ID:wyair163)

有態度航空,請出示登機牌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