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窯最貴“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柴窯是五代十國皇帝周世宗柴榮的禦窯,據記載創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初年河南鄭州。但是至今尚未發現實物及遺址。

出產的瓷器"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滋潤細媚有細紋。"制作精美光彩絕倫,是當時諸多窯中最佳的。

柴窯是以五代時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之姓命名的窯口,是歷史上著名的禦窯。據明人曹昭寫的《格古要論》記載,後周顯德時(公元954——959年),世宗柴榮在鄭州一帶建立的,據說當窯建成後燒數窯不成,最後移到新鄭以南才燒成功,當時制瓷工匠向皇帝請示燒造款式和對產品的具體要求時,柴榮說:“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於是工匠們便按照要求苦心設計、精心制作,終於燒出“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的產品。燒出的瓷器滋潤細膩、有細紋(即細小開片),技藝精絕,為當時諸窯之冠。隻是柴窯的產品有限,瓷片又薄,所以傳世的柴窯器很少見整器,大多為碎片,由於燒造時間短,很難得,曾有“片柴值千金”之說。較早記載見明宣德三年(1428年)呂震編寫的《宣德鼎彝普》一書,“內府所藏,柴、汝、官、哥、定名窯器皿”,後因柴窯隻聞其名,不見傳世品,也未發現窯址而很少提及。

柴窯瓷器為諸窯之冠,曾由資料記載描述:柴窯最貴,世不一見。柴窯燒制成本高、燒成率低,所以現存於世的柴窯次數量稀少。燒造一柴窯,需要近兩千斤的松 木,成本高,二來柴窯燒造工藝要求非常高,少有疏忽燒造的柴窯就會出現意外,經濟損失巨大,此外柴窯燒造對溫度非常考究,溫度偏高偏低都會影響瓷器質量 ,因此成品率低。

《古玩指南》記載“論瓷器者,首曰柴、汝、官、哥、定”,“而最著名者,為後周之柴窯,為中國古窯之代表”。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名窯窯址已經找到,惟柴、哥在中國陶瓷史上仍是一個不解之謎。古代瓷器以柴窯為貴,明朝人就有“論窯器,必柴、汝、官、哥、定”之說,歷史記載,嚴嵩父子傾全國之力,僅得數枚,可見明朝人就很少見到柴瓷,且宋時仿制柴器甚多,因此,其地位與目前僅剩百餘枚的汝窯同等重要。

五代後周被北宋取代,僅燒瞭不到六年的柴窯便隨著當時國傢的統一,戰略的轉移,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對柴窯的特點,古人集中地概括為一句話,12個字,即“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但其他資料記載也有多種,在顏色不光隻青色,還有黑、黃、白、醬釉、芝麻醬色多種。如乾隆詠柴窯詩句中,稱清宮所藏幾枚柴窯皆黑而無青者,清人楊望泰就認為柴瓷“其色黃”。《古玩指南》曰:“所謂‘青如天’乃淡藍之青瓷也,柴窯以天青色為主,其他尚有蝦青、豆青、豆綠等色,又有一種不上釉者,呈現黃土色,即後代所謂銅骨也。”乾隆《詠柴窯碗》曰“足土口銅”,“夷門廣牘載,柴窯世傳周世宗時所燒,天青色滋潤細媚有細紋,足多粗黃土。”在器型上,清宮中舊藏柴窯碗數枚,據記載還有瓷枕等其他器型。

柴窯是五代時期後周柴世宗所燒的禦窯,清代的朱琰在《陶說》中記載:“柴世宗時燒者,故曰柴窯,相傳當日請瓷器式,世宗批其狀曰:雨過天晴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然而今人從沒見過柴窯實物傳世,也沒發現窯址。

清人藍浦在《景德鎮陶錄》中也提出瞭柴瓷的可貴:“今論窯器者,必曰柴、汝、官、哥、定,而柴就不可得矣。得殘器碎片必為冠飾、絳環、玩具,亦足珍貴。”連大名鼎鼎的歐陽修在《歸田錄》中亦覺得:“柴氏窯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飾為器”。但盡管歷史上有諸多文人墨客寫下過如許關於柴窯的語句,因為沒有可與文字相印證的物件面世,所以有人認為柴窯根本不存在,也有一部分人認為陜西耀州窯就是柴窯,或是覺得景德鎮早期的青白瓷就是柴瓷。眾說紛紜之下,似乎隻有一點大傢是達成共識的,那就是:柴窯瓷器乃瓷器中的極品,是無數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藝術瑰寶。

那麼什麼是“明如鏡”呢?古代流行青銅鏡,古人當初對鏡子的要求是能映照出人面五官,我們今天看到一些高質量的瓷器也能模糊地照出人面,柴窯制品即達到瞭這樣一種“明如鏡”的工藝技術程度。

在五代時期,耀州窯已經出現瞭胎質非常薄的單色釉。上面還有官、內服等款式,所以頗有一部分人將這些耀州窯出產的瓷器誤認為是柴窯瓷器。柴窯的確是繼承發展瞭耀州窯那種薄胎的傳統,其器物的胎質厚薄和器件的大小成正比,但筆者以為柴窯並非耀州窯,而且“薄如紙”是一種略帶誇張的描述,一種理想狀態,此話的意思是指柴瓷的分量很輕,拿在手中的分量和紙差不多。

很難想象,瓷器能達到“聲如磬”的藝術效果。盡管柴窯器物胎質較堅硬,但泥土做的胎質和天然的石磬還是不能同日而語的。“聲如磬”隻能說是在同類瓷器中,柴窯出品的瓷器聲音質量非常出類拔萃。不過,也有人推測,五代的柴窯瓷器瓷胎裡還有其他成分的加入,否則,“聲如磬”一說似乎就過分誇張瞭。

世宗帝柴榮曾禦定禦窯瓷:“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以象征未來國運如雨過天青。

明文震亨在《長物志》中寫道:“柴窯最貴,世不一見……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清蘭浦、鄭廷桂在《景德鎮陶錄》一書中也說柴窯瓷:“滋潤細媚,有細紋,制精色異,為諸窯之冠”,還說柴窯瓷久不可得,得到殘件碎片,也當珍寶,用作服飾、帽飾;柴窯瓷片光芒奪目,如飛箭一般。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