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之光「北冰洋」,生死沉浮七十年

△冰鎮,是北冰洋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今天,我們來聊聊民族汽水老字號「北冰洋」在過去這七十年裡,生死沉浮的故事。

一提起北冰洋汽水,我就感到特別親切。這個小小的玻璃瓶承載瞭千千萬萬個北京孩子美好的童年記憶。我就是其中之一。

對於北京孩子來說,北冰洋汽水絕不僅僅是一種飲料。它已經成為瞭一個強烈的情感符號,同時也是幾代北京人的專屬記憶。

△在這種小攤上,北冰洋和小豆冰棍是絕配,雪人冰棍那都是奢侈品瞭

在碳酸飲料行業,要論銷量最大,品牌影響力最廣的產品肯定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這個答案在全世界恐怕都沒有爭議。誇張一點說,世界上隻要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就有可口可樂。

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一個笑話:有個商人找教皇談一筆生意,如果教皇答應瞭,他願意捐給教會一大筆錢。談瞭半天,教皇也沒同意,最後商人悻悻地離開瞭。

商人走後,有人問教皇,那個人讓你幹嘛啊,你不答應?教皇說,他讓我在祈禱結束的時候,不要說「阿門」,而說「可口可樂」。

△熒幕上的教宗跟巴菲特一個習慣

這雖然是個段子,但是你細想過沒有,如果真有個商人去找教皇做廣告,如果要做廣告的產品真的是可口可樂,我一點都不意外。

換句話說,能讓教皇出面做廣告的有價商品,我第一個就會想到可口可樂。所以,這件事從一個側面也可以說明可口可樂的名氣很大,做得很成功。

盡管如此,那也不妨礙北冰洋汽水在北京飲料市場中擁有一席之地。

我們現在常見的帶有白色雪山加北極熊Logo的北冰洋汽水誕生於1950年,距今已有70年的歷史瞭。當時,北京有傢並不起眼的小工廠叫做「北京新建制冰廠」,北冰洋汽水就是這傢工廠生產的。

△北冰洋汽水LOGO的變化

為什麼叫「新建制冰廠」呢?那是因為在民國時期,曾經有過一傢制冰廠。它是由原湖北省督軍王占元的侄子王雨生在1936年開辦的,取名為「北平制冰廠」。

可惜,第二年就趕上瞭「七七事變」,日本全面侵華。北平制冰廠被日軍強行租賃,之後被日本商人改成瞭儲存海鮮和肉制品的冷庫。工廠的名字也改成瞭「日本水產株式會社北京冷凍廠」,聽著就那麼不三不四的。

抗戰勝利後,制冰廠被民國政府接收。但是,大戰之後百廢待興,老百姓對糧食的需求顯然比對冰的需求更大。所以,工廠並沒有恢復元氣。

拖到瞭1947年9月,制冰廠終於因為資不抵債倒閉瞭。關門之前,工廠連日常經營的電費都交不起瞭。

平津戰役結束後,制冰廠的創辦者王雨生帶著傢人跑到瞭香港,後來就病死在那瞭。王雨生的故居今天還完好地保存著,就在天津市和平區,是一幢挺漂亮的二層小洋樓。

△王雨生故居

1950年,已經倒閉的制冰廠進行資產重組,起死回生瞭。北京新建制冰廠就此誕生。第一任廠長鄧毅召回瞭很多老工人,不僅恢復瞭冰棍生產,同時還做瞭一小部分罐裝汽水。這批汽水,就是北冰洋汽水的前身。

當年,冰棍和汽水的銷售還不錯。所以,鄧毅廠長在1951年找人設計瞭北冰洋汽水的Logo和商標,這款明星產品就算正式走上歷史舞臺瞭。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我們國傢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今天,我們回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會發現,跟工業相關的舉措基本都是重工業方面的。

比如,第一輛解放牌卡車、第一架國產噴氣式飛機、第一臺國產機床都是在這期間下線的。著名的武漢長江大橋也是在這段時間建成的。毛主席在詩詞中寫到的「天塹變通途」,說的就是這座橋。

△武漢長江大橋夜景

我們從這些項目能夠看出,國傢的工作重心就是迅速提升工業制造能力。所以,與民生相關的輕工業發展得會相對慢一些。

新建制冰廠投產後面對的主要問題就是產能提升不上去。時任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幫忙牽瞭條線,他邀請香港老字號企業屈臣氏北上,幫助北京的汽水工廠提升產能,加快建設。

屈臣氏可是老品牌瞭。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62年,也就是大清同治元年。1871年,屈臣氏投資興建瞭一座新的汽水工廠,共有六類產品。帶有屈臣氏品牌的汽水上市後,取得瞭市場認可,從此名揚天下。

△老老年間的屈臣氏廣告

屈臣氏這次北上,帶來瞭兩條生產線。最終,屈臣氏選擇與北京新建制冰廠合作。

產能提升後,產品供給也就隨之穩定瞭。很快,北冰洋汽水就成瞭北京城傢喻戶曉的飲料。後來,北冰洋汽水還被指定為人民大會堂的國宴飲品。

能成為國宴飲品,這是最高級別的認可瞭。載譽而歸的北冰洋汽水自然而然地也會面對來自社會公眾的更高要求。

在1963年5月《北京日報》的一則報道中,記者報道瞭消費者對北冰洋汽水容易跑氣問題的不滿。隨後,工廠在采購過程中,把瓶身和瓶蓋的規格重新進行瞭統一,這個問題得到瞭很好的解決。

△出現在國宴菜單中的北冰洋

改革開放以後,北冰洋汽水的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到1986年的時候,北京市場上每兩瓶汽水中就有一瓶是由北冰洋食品公司生產的。

而且,為瞭確保供給,工廠還調整瞭生產班次,把原來的四個班次增加到七個。生產線上的機器從當年的元旦開始就一直保持著二十四小時連續工作的狀態。

在此之前,汽水的銷售和生產是有淡旺季的,基本每年三月中旬開始生產,四月才進入旺季。但是,從1985年底開始,北冰洋工廠就開始加班加點地趕工,汽水生產已經不分淡旺季瞭。

同樣火熱的還有工廠的銷售批發部。在工廠外面的安樂林路上,前來批發汽水的商販從工廠大門排到兩公裡開外。

他們有騎三輪來的,有開小貨車來的,還有開解放大卡車來的。為瞭盡可能地做到公平,廠傢規定每個商傢隻能買25箱汽水。如果當天沒輪到自己,那就隻能在工廠外面等一宿,第二天再買。

北冰洋為什麼這麼火呢?有兩個原因。

第一,北冰洋的產品質量好。北冰洋汽水是真正的果汁汽水。和一些靠香精和色素勾兌的劣質汽水不同,北冰洋汽水中加入瞭新鮮研磨的桔醬和從桔子皮裡提取的桔油。

所以,北冰洋汽水有個特點,就是拿起來看好像是渾濁的,而且裡面還有橘黃色的絮狀漂浮物。其實,這就是桔醬和桔油的混合物。

你稍微晃晃瓶身,這些混合物馬上就溶解在汽水裡瞭。不知道的人,看見混合物還以為是汽水壞瞭呢。

北冰洋汽水的口感是非常獨特的。氣非常足,汽水由口入胃,氣馬上就頂到鼻腔裡瞭。汽水釋放出來的味道是濃濃的桔子香,這種香味瞬間從口鼻四溢。這就是桔油的作用。

聽北冰洋的老職工說,工廠用的桔子都是定制的。這種桔子隻生長於長江三峽流域四川段沿江的一百公裡內,品種名稱叫「大紅袍」。每年12月中旬,等當地的桔園完成采摘,北冰洋公司就會用火車把桔子從四川萬州拉回北京。

△成熟之前的大紅袍桔子

冬季是汽水生產的淡季,剛好工人時間充裕,可以用手剝桔子,制作濃縮桔汁。桔油是非常金貴的,隻能用高速離心機從桔子皮裡榨出來,出成率隻有千分之六。所以,在當時的市場上,北冰洋汽水是真材實料的。

北冰洋火爆的第二個原因是央視背書。

北冰洋汽水早在建國初年就被選為人民大會堂的國宴飲品,已經獲得瞭相當程度的認可。等到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橫空出世的時候,北冰洋汽水就順理成章地成為晚會的指定飲品。

1983年2月12日,首屆春晚正式亮相。從此,中國人的除夕之夜有瞭一項共同的娛樂活動,全傢老少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春晚。

我們今天回看1983年春晚的錄像,會有一種別樣的感覺。錄像中的很多明星,今天依然健在。他們在當時基本上都值盛年。

當初的服裝樣式在今天看來,有點土,顏色也很單調,但是很樸素、很大方;化妝水平很質樸,濃妝艷抹的,但是人們展現的精神面貌是很昂揚向上的。

央視的演播廳很小,舞臺和觀眾席沒有明顯的界線。而且,觀眾席和後來的劇場式看臺不同,當時還是觀眾圍著圓桌坐,桌上擺著各種好吃的,特別像企業搞的新春茶話會。每位觀眾面前,都擺著一瓶北冰洋汽水。

△老老年間的春晚

在全國人民必看的春節聯歡晚會上露臉,那得是多大的宣傳效果。而且,在整場晚會中,北冰洋汽水多次出鏡。鏡頭一切到觀眾席,就能看見裝著黃色汽水的玻璃瓶。

「真材實料」外加「央視推廣」,讓北冰洋汽水在一夜之間變成瞭全民皆知的飲料。

供不應求的銷售節奏,讓北冰洋汽水的零售價一路水漲船高,從一毛五一瓶漲到瞭一塊一瓶。當時,北京市普通職工的月平均工資隻有120塊錢左右,工作一天的工資隻能買四瓶汽水,可真不算便宜瞭。

遺憾的是,北冰洋並沒有抓住機會,迅速擴張,從北京走向全國。這裡面有兩個原因。

首先,北冰洋是裝在玻璃瓶裡的。玻璃瓶在長途運輸過程中易碎。另外,當時的冷鏈物流條件也不支持北冰洋向外銷售。

其次,火爆的銷量就像海水一樣淹沒瞭所有問題。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北冰洋的年均凈利潤有1,300多萬元,凈利潤年均增速高達18%。

這些成績讓北冰洋的管理層忽略瞭市場中的潛在危機。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時候,危機陸續開始顯現瞭。

1993年的夏天,北京飲料市場上每隔兩三天就會有一種飲料新品上市。在晚間的電視黃金時段,飲料廣告有十幾個。但是,無論是新品問世,還是老品推廣,幾乎看不到北京飲料企業生產的產品。

在當時的飲料市場上,至少有四大類競品已經開始蠶食北冰洋的市場瞭。

第一種,是以可口可樂為代表的可樂型碳酸飲料;第二種,是以健力寶為代表的果汁型碳酸飲料;第三種,是以果茶為代表的果汁型飲料;第四種,是山東、福建兩地生產的礦泉水。

從市場競爭格局看,北冰洋汽水已經是四面楚歌瞭。那種高枕無憂,躺著數錢的日子早就結束瞭。

最可怕的不是競品的十面埋伏,而是北京飲料企業的無動於衷。面對外資和外省競品的近身肉搏,幾百傢北京飲料企業幾乎沒做什麼反擊,有一半企業甚至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

在這個過程中,北冰洋也做瞭一點事,推出瞭一款叫做「維爾康」的飲料。但是這款飲料因為商標所有權的糾紛,並沒有在市場上引起什麼反響。

進入九十年代後,北半球發生瞭一件震動全球的大事。蘇聯,這個曾經世界上最龐大的國傢解體瞭。這件黑天鵝事件對北冰洋公司造成瞭極大的影響。

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北冰洋汽水遠銷蘇聯瞭嗎?

事情是這麼回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北冰洋食品公司逐漸形成瞭相對固定的產品結構,包括三大類產品,分別是罐頭、飲料和冰激凌。這其中,罐頭是支柱產品。

在當時,北冰洋罐頭的年產量已經達到瞭1萬噸,每年能為公司創造40%的利潤。可是東歐劇變發生後,國傢都不存在瞭,商貿關系就要重新梳理瞭。

所以,銷往蘇聯和東歐市場的罐頭產品馬上就失去瞭銷路。罐頭的年產量一下子縮減到瞭3,000噸,利潤也相應地減少瞭1,000萬元。

相比之下,名牌產品北冰洋汽水每年隻能創造300萬的利潤,冰激凌產品的利潤更是少得可憐,隻有80萬。

按說,300萬的利潤在九十年代初也不算少瞭。但是,公司的開支更繁重,光離退休人員的醫藥費開支每年就有300萬元。

所以,北冰洋食品公司在經營層面要同時面對三個問題,銷售驟減,負擔沉重,新品短缺。這種困境,為北冰洋後來的劫難埋下瞭伏筆。

當時,北京飲料行業的產能已經嚴重過剩瞭。生產汽水的廠傢超過300傢,生產冰激凌的廠傢有500多傢。北冰洋就算再有名,也架不住群狼的圍攻。何況,還要與外資品牌和外省競品同場競技。

面對內憂外困的局面,北冰洋給自己找瞭一條出路,那就是「引進外資,成立合資企業」。

北冰洋這麼做的目的,是為瞭進一步提升產能,擴充產品,提高產品品質。最後,北冰洋選中瞭國際食品巨頭,美國百事可樂。

1994年2月,雙方確定瞭合作意向,並合資成立瞭「百事北冰洋飲料有限公司」。

按照合作協議的約定,中方投資 370 萬美元,美方投資 840 萬美元。其中,「北冰洋」品牌作價400萬元入股到合資企業中。同時,合資公司要負責解決北冰洋老員工的就業問題,並照常生產北冰洋汽水。

合資就像結婚。新婚燕爾,剛開始的小日子過得還不錯。1994年上半年,合資公司創造利潤930萬元。這比1993年全年利潤還多257%。

所以,北冰洋和百事的合作在最開始被全社會看成一件好事。當時的主流媒體把這場合作稱為「老國企的強身壯骨」。

可惜,這一切都好景不長。

兩年後,同一傢媒體出現瞭這樣一篇報道,《北冰洋汽水哪兒去瞭》。這篇文章透露瞭一個重要信息:百事北冰洋飲料有限公司的產能已基本用於生產百事可樂、七喜和美年達瞭。

根據雙方的出資金額,百事可樂在經營方面擁有更高的話語權。當時,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都已經進入中國市場。為瞭和老對手可口可樂打擂臺,百事可樂當然要集中所有資源生產自傢的產品瞭。

在這種背景下,北冰洋的生產線隻能生產少量的大桶純凈水,其餘產能都用於生產百事可樂的產品瞭。

這種情況並不是孤例。與百事可樂合作的另外兩傢本土飲料企業也被打入瞭「冷宮」。一傢是廣州的「亞洲汽水」,另一傢是四川的「天府可樂」。

特別是天府可樂。在與百事可樂合資之前,天府可樂擁有108個罐裝廠。合資六年後,市場上再也看不見天府可樂的身影瞭。與可口可樂合作的本土飲料品牌也遭遇瞭類似的經歷。

當時,百事可樂不僅輕而易舉地借用瞭北冰洋的銷售渠道。而且,百事可樂還搞捆綁銷售。如果零售商想買北冰洋,必須搭售百事可樂才給發貨。

合資公司成立僅僅兩年,北冰洋汽水的母公司宣告停產瞭。至此,風靡近半個世紀的北冰洋汽水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這段歷史就是國際食品巨頭對我們民族企業的無情絞殺。老實說,發生這種結果倒不一定是外資企業的陰謀。但確實暴露瞭我們的民族企業在改革開放之初經驗不足,實力弱小的問題。

現在回想起來,北冰洋汽水停產的1996年也是我最後一次肆無忌憚地喝北冰洋的年份。

1996年夏天,我初三畢業升高一。整個暑假都沒什麼事幹。正好我有個同學,他有北京各大博物館的套票。我就跟他一起逛各種有趣的博物館。

那是一個沒有WIFI,沒有智能手機,沒有滴滴出行,沒有高德地圖,地鐵隻有一號線二號線的年代。我們騎著車,拿著紙質地圖滿北京城地鉆胡同,找博物館。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們去宋慶齡故居參觀,我把地址給看錯瞭。

宋慶齡故居在後海北沿,我給看成瞭北海後沿。就這兩個字一顛倒,地方可差遠瞭去瞭。我們在北海附近轉悠瞭半天,怎麼也找不著北海後沿。

後來才發現是後海北沿,就在銀錠橋往西一公裡路北。雖然跑瞭冤枉路,但是現在想想還覺得特別有意思。

參觀結束後,我們沿著二環路騎車回傢。在那個年代,幾乎每個立交橋的橋洞下面都藏著一個推自行車賣冷飲的小販。

他們在自行車的後貨架綁上一個泡沫紙箱子,裡面裝著各種飲料,飲料下面襯著一大塊冰,飲料上面蓋著一床白被面的棉被,箱子外面還歪歪扭扭寫著四個大字:冰鎮汽水。

△能變出各種冷飲的大箱子

我記得那天的太陽特別大,二環路的柏油馬路反射著太陽光,晃得睜不開眼,感覺馬路都要烤化瞭。在這炎炎烈日下,我們又熱又渴。幸虧橋底下有賣汽水的小販。

我倆每到一座立交橋底下,就買幾瓶汽水喝,喝完接著騎車往前趕路。那會,北冰洋是一塊錢一瓶。我喝瞭三瓶,我同學喝瞭九瓶。

我記得特別清楚,我同學喝汽水每次都是仰脖一口氣喝完,前後就幾秒鐘的事,都把我看傻瞭。從那以後,直到現在,我再也沒有那麼痛快地喝過汽水瞭。

北冰洋汽水消失以後,一到夏天我就能想起它。但那時候我還在上學,對商業社會並不瞭解,也不知道北冰洋為什麼就沒瞭,也不知道它去哪瞭。

有時候饞得厲害瞭,腦子裡總能回響起一種特殊的聲音,就是裝卸工人搬運整箱北冰洋汽水的時候,箱子落地的那一剎那,玻璃瓶相互碰撞發出的「嘩啦」聲。

△整箱搬運的時候,玻璃瓶就會嘩啦嘩啦地響

我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看見鄰居傢買瞭整箱的北冰洋,搬箱子的時候就發出瞭這種「嘩啦嘩啦」的聲響。當時我就想:哇,這傢人真有錢。到後來能想起這種聲音,完全是想喝北冰洋饞的。

一晃,時間來到瞭2007年。

2007年是匯源果汁的上市之年。匯源果汁是中國民族食品工業的一個代表。匯源果汁被資本市場認可,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的食品工業強大起來瞭,已經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小學生瞭。

正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中國的食品加工業正在考慮收回那些被埋沒,被雪藏的民族品牌。北冰洋汽水就是其中之一。

後來,北京一輕控股公司與美方展開瞭艱難的談判。北京一輕的前身是北京市第一輕工業總公司,再往前追溯是北京市輕工業局。

在談判中,美方開出瞭非常苛刻的條件,如果中方收回北冰洋品牌,在此後的四年不得使用該品牌生產汽水。為瞭挽回寶貴的民族品牌,我們又等瞭四年。

2011年11月2日,首批正式投放市場的北冰洋汽水被拉到崇文門菜市場售賣。崇文門菜市場是北京南城的地標性建築。剛卸完貨,就有不少人圍瞭上來。很多人都問,是以前的北冰洋汽水嗎?

△味覺是有記憶的,老顧客都回來瞭

重新上市的北冰洋汽水零售價定在兩塊五一瓶,如果要拿走瓶子,還需要多交一塊錢的押金。大多數顧客都選擇多交一塊錢,把瓶子一起帶回傢。

現場試喝的顧客都說,氣兒真足,還是以前那個味兒。可見,人的味覺是有記憶的。

其實,為瞭找回北冰洋汽水原來的味道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北京一輕在2007年結束談判後,就委托北京另一傢老字號「義利」托管北冰洋品牌。可是義利的管理團隊做面包是內行,做飲料完全是外行,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

所以,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是回到老廠的倉庫裡翻找以前的技術資料。蒼天不負苦心人,還真讓他們給找到瞭。

在一個藍色塑料皮的文件夾裡,他們找到瞭北冰洋汽水的配方。可惜的是,文件隻記錄瞭配料,沒有記錄原料的比例、酸甜配比以及調香方法。

前面我們說瞭,制作北冰洋汽水所使用的桔子是從四川萬州專門采購來的。但是十幾年過去瞭,氣候、溫度等條件發生瞭變化,當年的大紅袍桔子已經沒瞭。而桔子香可是北冰洋汽水的靈魂。這可咋辦?

這個問題一直到2010年才得以解決。

解決方案是使用天然桔油調出桔子的香氣,然後再加入乳化劑,提高桔油的溶解度。所以,我們看到北冰洋汽水裡漂浮的絮狀物就是桔油。我們晃晃瓶身,桔油馬上就又溶解瞭,這就是乳化劑的作用。

△北冰洋復工生產

在實驗樣品的過程中,核心團隊找瞭兩批實驗參與者參與測試,一批是北冰洋汽水的老職工,另一批是年輕人。

找老職工品嘗樣品,是為瞭還原汽水的老味道。有些老職工來參加測試的時候,甚至是拄著拐杖來的。找年輕人參加測試,是為瞭讓新產品的口味也能被年輕消費者接受。像這樣的產品測試,持續瞭半年之久,前前後後搞瞭幾百次。

2011年11月,北冰洋汽水試銷十天,每天賣出1,500箱。一個月後,日銷量漲到3,000箱,也就是72,000瓶。試銷是在冬天組織的,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相當不錯瞭。

作為快消品,如果想在短時間內完成鋪貨,盡快出現在消費者面前,一般都會選擇進入商超渠道。

2011年前後,北京市的商超系統已經很發達瞭。但是,商超系統有個問題,就是渠道費用太高。北冰洋的零售價再加上瓶子押金,已經比可口可樂的零售價還高瞭。如果再增加費用,肯定不利於產品推廣。

所以,核心團隊最後決定走進社區,就像幾十年前一樣,直接把貨鋪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這樣,不僅能夠節省銷售費用,還能夠直接感知市場的真實情況。

這一銷售策略無疑是正確的。因為絕大多數北京人都是在傢門口的小賣部第一次喝到北冰洋汽水的。

△北冰洋回到瞭胡同裡的小賣部

正確的選擇必然帶來好的結果。

到2015年夏天的時候,北冰洋汽水的日銷量已經突破20,000箱,比重新上市之後的產量增長瞭六倍,比成立合資公司之前最鼎盛時期的日產量還多出150,000瓶。

如今,北冰洋汽水再次成為一款日常飲品。雖然,它的影響力仍然局限在北京及周邊地區。但是,對於喜愛北冰洋的人來說,能時常見到它就已經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幸福瞭。

最後,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北冰洋創立以來的歷史。該交的學費我們都交過瞭,希望將來能有更多優秀的民族品牌能夠像北冰洋一樣,陪伴一代一代的中國人生活、成長。

1936年,北冰洋的前身北平制冰廠成立。

1949年,北平制冰廠收歸國有,此後更名為北京新建制冰廠。

1951年,由雪山、白熊組成的商標正式註冊並啟用。

1956年,北京新建制冰廠與8傢私營汽水廠、43傢小食品廠合並為地方國營北京市食品廠。

1958年,更名為北京北冰洋食品廠,並開始生產罐頭。

1969年,更名為北京市人民食品廠。

1985年,改制為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

1994年,北冰洋食品公司與百事可樂成立合資公司。

1996年,北冰洋汽水在北京市場消失。

2000年,合資公司倒閉,市面上傳言「北冰洋倒閉瞭」。

2007年,北京一輕就收回北冰洋品牌的事宜與外商展開談判。

2011年,北冰洋汽水重新回到北京市民的手中。

北冰洋汽水的故事講完瞭,謝謝你的關註!

△永遠的北冰洋

有▲標志的圖片或視頻為作者實地拍攝或重新整理,其餘素材均來自網絡

本人公眾號:大道有李

本人:liruyue080229,添加請說明“知乎”渠道

本人音頻節目《聽案例•知商業》已在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B站、QQ音樂、網易雲音樂、酷我音樂等平臺上線,歡迎交流!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