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痹癥“行痹”的辯證論治,治療痹癥首選“五龍通絡湯”

痹癥 就是現在的風濕、類風濕之類的病癥。中醫認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說的很明顯瞭。原因是肌體陽氣不足或正氣虛虧復感風、寒、濕邪,滯留經絡不去,阻塞經絡不通,不通則痛,所以痹癥大都有疼痛癥狀的。供參考。經歷代醫傢歸納總結,凡是由於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的,以肌肉、筋骨、關節發生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或關節腫大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癥均屬痹癥范疇。痹癥的發病一般比較緩慢,部分患者可能開始有發熱汗出,口渴、咽喉腫痛、全身不適等癥狀,繼之出現關節疼痛癥狀,其疼痛或呈遊走性或長期固定在一處,或刺痛,或麻木,或腫脹。痹癥往往呈漸進型或不規則的發作型,在反復發作期間,部分患者可見到癮疹,漸進型多發生於關節的隆突部位,大如麻豆,堅硬,不易消散,無觸痛;不規則的發作型多發於四肢內側的軀幹部,為淡紅色不規則環狀圈,時隱時現,病久則可見骨節僵硬變形、疼痛、肌肉萎縮或筋脈拘急牽引等癥狀。

行痹癥又叫風痹證,屬於中醫術語,是由風邪為主兼有寒濕邪阻滯經絡痹阻氣血引起的病癥。是由於風寒濕三種邪氣在體內合並導致氣血不暢通所致的病癥。行痹的臨床癥狀;肢體、關節、肌肉的酸痛,或關節腫脹、活動障礙、變形。

行痹 疼痛的部位不確定,而且常常到處遊走,一會兒痛這邊,一會兒痛那裡,自己也無法確定到底哪裡出瞭問題,這類痹癥疼痛以散風為主,就是祛除體內的風氣,但是驅寒和理氣同樣需要加入,並且需要加一點補血的藥物,對於風氣相關的疾病中醫認為治風先治血, 血行風自滅。

五龍通絡湯方藥 防風20克,麻黃15克,葛根15克,肉桂15克,當歸15克,秦艽15克,甘草10克,生薑5片,大棗10克。

上肢疼痛為主加羌活15克,威靈仙15克,薑黃15克,川芎15克,桑枝15克,海風藤30克;下肢疼痛為主加木瓜20克,獨活15克,川牛膝15克,防己15克;

腰背疼痛為主者,腎氣不足,選加杜仲15克,川斷15克,桑寄生15克,淫羊藿15克等溫補腎氣;疼痛劇烈加制附子30克(另包,先煎);

痹證遷延日久,關節腫大,痰瘀互結,加穿山甲20克,地龍15克,地鱉蟲15克,全蠍15克,白花蛇1條以養血活血,化瘀搜風通絡,加白芥子15克,膽南星15克以祛痰散結;

若久病體虛加人參20克,黃芪20克,生熟地各20克,仙靈脾15克,肉蓯蓉15克,補骨脂15克,紫河車20克,鹿角膠15克,骨碎補15克以補益精、氣、血和溫壯腎督陽氣;

若偏瘀血重加三棱15克,莪術15克,土鱉蟲10克等以加強活血破血之功。

註 以上“五龍通絡湯”處方需要因人而異,不可私自調配,出現問題後果自負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