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 | 聽琴曲,賞詩詞

農歷九月初九日陽

今天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在這個節日裡,人們常常登高遠眺、賞菊花、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因此,重陽節也叫“登高節”、“茱萸節”、“菊花節”。

值此佳節,為大傢分享五首琴曲和詩詞,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高山

戰國時已有關於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故亦傳《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樂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此譜之《高山》、《流水》解題有:“《高山》、《流水》二曲,本隻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兩千多年來,《高山》、《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曲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高山流水 古箏曲常靜;瑞鳴音樂 – 國樂炫技(趙傢珍、宋飛、常靜、民樂、名傢、名曲)

《九日齊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隻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醉漁唱晚

《醉漁唱晚》是唐詩人皮日休和陸龜蒙所作的琴曲,全曲描繪瞭漁翁豪放不羈的醉態,素材精煉,結構緊嚴,是一首精致的琴曲小品。據記載,唐代詩人皮日休、陸龜蒙泛舟松江,聽漁人醉歌而作此曲。流行的此曲,據說傳自張孔山。音樂利用分節奏、滑音指法和音型的重復來表現豪放不羈的醉態。其中有著表現放聲高歌的音調和類似搖櫓聲的音調。

醉漁唱晚 古琴曲趙傢珍;李聰農;王次恒;瑞鳴音樂 – 禪意(趙傢珍 長城山谷中 千年古琴即興 空靈 )

《九日》[唐]李白今日雲景好,水綠秋山明。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地遠松石古,風揚弦管清。窺觴照歡顏,獨笑還自傾。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

陽關三疊

《陽關三疊》是根據唐代詩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譜寫的一首琴歌。王維的詩是為送友人去關外服役而作: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譜入琴曲後又增添瞭一些詞句,加強瞭惜別的情調。

曲譜最早見於《漸音釋字琴譜》(1491年以前),另外還有1530年刊行的《發明琴譜》等十幾種不同的譜本。基本上用一個曲調作變化反復,疊唱三次,故稱“三疊”。每疊又分一疊加“清和節當春”一句作為引句外,其餘均用王維原詩。後段是新增的歌詞,每疊不盡相同。從音樂角度說,後段有點類似副歌的性質。這首琴歌的音調純樸而富於激情,特別是後段“遄行,遄行”等處的八度大跳,和“歷苦辛”等處的連續反復呈述,情意真切,激動而沉鬱,充分表達出作者對即將遠行的友人那種無限關懷、留戀的誠摯情感。

陽關三疊 古琴曲趙傢珍;杜聰;瑞鳴音樂 – 國樂炫技(趙傢珍、宋飛、常靜、民樂、名傢、名曲)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胡笳十八拍

相傳此曲為蔡文姬所作,這是由18首歌曲組合的聲樂套曲,由琴伴唱。“拍”在突厥語中即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茄哀聲之故。漢末戰亂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達十二年之久,她身為左賢王妻,然而十分思念故鄉。當曹操派人接她回中原時,她又舍不得離開兩個孩子,還鄉喜悅被骨肉離別之痛所淹沒,心情非常矛盾。唐代琴傢董庭蘭以擅彈此曲著稱。李頎的《聽董大彈胡笳兼語房給事》詩中有:

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客歸。

在琴曲中,文姬移情於聲,借用胡笳善於表現思鄉哀怨的樂聲,融入古琴聲調之中,表現出一種浩然的怨氣。

胡笳十八拍 琴歌哈輝;趙曉霞;喻曉慶;王佳男 – 虞美人(哈輝、趙曉霞 即興彈唱琴歌千年)

《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平沙落雁

明朝此曲稱《雁落平沙》。曲調悠揚流暢,通過時隱時現的雁鳴,描寫雁群降落前在空際盤旋顧盼的情景。《古音正宗》中說此曲:“蓋取其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裡,天際飛鳴。借鴻鴣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也。……通體節奏凡三起三落。初彈似鴻雁來賓,極雲霄之縹緲,序雁行以和鳴,倏隱倏顯,若往若來。其欲落也,回環顧盼,空際盤旋;其將落也。息聲斜掠,繞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應,三五成群,飛鳴宿食,得所適情:子母隨而雌雄讓,亦能品焉。”這段解題對雁性的描寫極其深刻生動。全曲委婉流暢,雋永清新。

平沙落雁 唐琴趙傢珍;瑞鳴音樂 – 琴(趙傢珍 名琴六把 唐宋元明清今演繹古琴經典)

《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宋]晏幾道九日悲秋不到心。鳳城歌管有新音。風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黃花笑靨深。初見雁,已聞砧。綺羅叢裡勝登臨。須教月戶纖纖玉,細捧霞觴灩灩金。

本文轉自公眾號丨音樂之友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