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的食物,“來”字漢字與書法寫法流變

文:高天晨

全國各地的大部分城隍廟都會有這四個字的橫批“你來瞭麼”,這其實是一種勸善的警示,告誡人們做事要拷問自己的良心。這個橫批兩側一般也會配有勸善的對聯文字,如甘肅蘭州城隍廟的對聯就是:

好大膽!敢來見我;

快回頭!莫去害人。

“來”這個字是非常高頻的常用詞,《論語》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又說“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來這個字是一個象形字,表示一種西域傳過來的作物——小麥。“來”就是小麥的象形。

漢字的來源是“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故而最早都和生活息息相關,“來”字本義為小麥,而後又衍生出豐富的引申義,成為我們生活中經常用的詞匯。

“來”的字源圖示

“來”字最初的名詞含義,又再造漢字“麥”而取代,所以“來”就演變成瞭動詞,表示從他處到此處這個動作,和“去”相對。出來空間上的位置轉變,“來”字還表示時間上的變動,比如表示“從過去到現在”的“從來”“來歷”“古往今來”。

甲骨文

甲骨文的“來”極具象形意味,表達的就是沉甸甸的麥穗的形象,字形隨意卻十分符合實際,是對動勢的一種捕捉,使之成為一種抽象簡約的符號。

金文

金文的很多寫法沿襲瞭甲骨文的字形,但是也有一些寫法有瞭變化,比如有的加入瞭“彳”和“止”,強調一種動態,即麥子是由異域引入中原。

麥子是從南歐及西亞引進的作物品種,產量大大高於黍、粟等我國本土作物,故而古人將這種優良作物命名為“來”即“外來的”。往往記錄的是對生活極具影響力的漢字,都會有很深的文化烙印和力量,可以引申多種抽象含義。文字其實來自生活。

戰國文字

戰國時期的文字,寫法沿襲瞭通行的甲骨金文的寫法,隻是更加隨意,線條也有瞭一定的規律性

小篆

小篆寫法把線條規范化,對稱化,形成兩邊勻稱的美感。清人趙之謙寫的“來”結字嚴謹,骨力雄渾,線條的力量和結體的均整構建瞭完美的平衡感。字的重心偏高,讓字的上半部分筆畫嚴密,下半部分疏朗而舒展。

漢簡

漢簡已經屬於隸書范疇,是為瞭便捷書寫而產生的。這三個漢簡字體,筆勢自然,具有動態舞姿。一橫有略微弧度,猶有韻致。下面表示麥葉的部分看似隨意,卻也有一定的排佈規律。

隸書

東漢隸書成熟而規范,這四個著名的東漢隸書,既有相同的字形表達特點,也有各自不同的性情。張遷碑更加註重橫向的鋪陳,其它三碑則更有動勢,結體嚴密,體現瞭孫過庭所說的“隸欲精而密”的特點。

魏碑

魏碑擺脫瞭一定的隸書筆意,字體更加瘦長,且字形有瞭左右的側重,不完全平均瞭。橫向筆畫都稍微向右上方傾斜,使撇捺長短有瞭一定的分別。魏碑的特點是轉折有力,字字筆筆都充足瞭力量。

楷書

楷書是漢字的成熟形式,字左右分佈的不同就更加明顯,撇短而捺長,產生一種動態側身的韻味。王羲之小楷韻味濃厚,點畫精妙。智永的寫法直接沿襲瞭王羲之。而國詮的《善見律》則更顯中正,骨力側重缺少一定的韻味。

行書

成熟的楷書字體在應用上也需要更便捷的方式,行書就是楷書的便捷寫法,這兩個王獻之的字,筆勢連綿不斷,相同的筆畫也有不同的處理,行筆不亂也不凝滯,具有很強的韻律感。

草書

草書做瞭更大的簡省,“來”字的草書一氣呵成,幾乎是一筆完成,幾個筆畫包括撇捺都融為一體,成為瞭線條律動的某種特殊轉折。“來”字草書充滿瞭速度感,如同閃電一般“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