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病毒之簡明手冊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急性烈性死亡的傳染病。非洲豬瘟病毒不會感染人,不會直接對公共衛生安全造成危害,但是非洲豬瘟病毒對豬與豬產品、食品安全有重要的社會與經濟影響。

非洲豬瘟病原

非洲豬瘟病毒是大型的、復雜的虹形病毒,能導致高傳染性、出血性疾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

圈內為虹彩病毒

非洲豬瘟病毒是個復雜的二十面體帶囊膜的雙股DNA病毒,是非洲豬瘟病毒科、非洲豬瘟病毒屬的唯一成員。其病毒粒子包括許多同軸心結構,外部有六角形膜。電子顯微鏡觀察表明,非洲豬瘟病毒粒子平均直徑大約是200納米(1毫米=1000000納米)。

非洲豬瘟病毒粒子

它有11個株型,毒力大小各不相同,在基因組水平也呈現顯著的遺傳差異。非洲豬瘟有22種基因型都是非洲發現的,基因2型在2007年傳播到俄羅斯,我國與俄羅斯應同屬基因2型。

非洲豬瘟病毒的傳播

非洲豬瘟於1921年在肯尼亞被第一次報道,當時該病從非洲野豬傳播給傢豬,引起瞭一種死亡率100%的疾病。至1957年之前該病隻存在於非洲,之後該病由非洲安哥拉傳至歐洲裡斯本,上世紀70年代又傳至西半球古巴等國。2007年傳至俄羅斯,再由俄羅斯傳至國內。

非洲豬瘟病毒通過人員,車輛,物品,蟲媒(軟蜱是非洲豬瘟的攜帶者與傳播者),豬肉及豬肉制品等方式帶入豬場。豬是非洲豬瘟病毒惟一的自然宿主。非洲豬瘟病毒在大風揚塵天氣是否會跟隨揚塵一起進到豬場呢?目前沒有這方面資料,不過大傢可以想像的到。

大風揚塵天氣

非洲豬瘟病毒的傳播是通過口腔,呼吸道以及其它裸露的部位,皮膚的傷口,蜱蠅叮咬,肌內註射,皮下註射,腹腔註射,靜脈註射等方式進入體內。

在觀察到非洲豬瘟臨床表現後,非洲豬瘟病毒通過分泌和排泄使排毒達到高峰,包括鼻涕,嘔吐物,唾液,糞便,尿液,結膜滲出物,腸道內氣體和傷口流出的血液。甚至病豬體表都有該病毒的存在,因此發現有豬患有非洲豬瘟時應予隔離撲殺,不撲殺會成為該病的重要傳染源。同時也要考慮該幢豬舍的飲用水可能也被該病毒污染。

非洲豬瘟病毒與環境

非洲豬瘟病毒在室溫幹燥或冰凍數年仍存活,在環境中比較穩定,能夠在污染的環境中保持感染性超過3天,在豬糞中保持感染性能達到數周。能夠在室溫保存的血清或血液中存活18個月,在5℃血清中存活6年。在腐敗的血液中存活105天,在冰生肉中存活數周至數月。在醃制豬肉品中經過112天後不會出現非洲豬瘟病毒。在pH4_10的溶液中比較穩定。

非洲豬瘟病毒不耐熱,對高溫敏感。60℃加熱30分鐘或56℃加熱70分鐘就能被滅活。在pH<4或pH>11.5不含血清的培養基中會立刻失活。大量紫外線和長時間日光照射能殺滅該病毒。在脂質溶劑,洗滌劑,氧化劑裡面很容易失活。器具,衣物,居所使用肥皂水,洗滌劑,堿性物質(如小蘇打)等消毒都非常有效。豬場定期對蟲媒進行殺滅也會減少它的存在。豬場內消毒劑選用可參照農業農村部推薦方案。

非瘟消毒劑選擇方案

備註:1、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消毒劑,可采用1%工作濃度;2、戊二醛類、季銨鹽類、酚類、二氧化氯類消毒劑,可參考說明書標明的工作濃度使用,飲水消毒工作濃度除外;3、含碘類、含氯類、過硫酸氫鉀類消毒劑,可參考說明書標明的高工作濃度使用。

非洲豬瘟病毒是種囊膜病毒,意味著囊膜是該病毒的外套。

囊膜由類脂、蛋白質和糖類構成。非洲豬瘟病毒的外套是寄主豬油脂組成,我們洗碗時用洗潔精就能很快去除掉油脂,那麼我們消毒劑中有哪些可以去除非洲豬瘟病毒的囊膜呢?月芐三甲氯銨,癸甲溴銨等都能除去囊膜。在我們使用時配比應以會起泡為好,泡沫越多去囊膜效果越強。去掉囊膜後病毒少瞭長在囊膜上的纖突(觸須),病毒吸附豬細胞的能力就變差瞭,對豬的感染能力也就變差瞭,病毒可能不掛也半殘瞭。

非洲豬瘟病毒如何致病

經口感染時病毒首先在扁桃體和下頜淋巴結的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中進行復制,然後經血液和/或淋巴轉移至病毒二次復制場所_淋巴結、骨髓、脾、肺、肝和腎。病毒進入易感細胞是通過受體介導的內吞作用。非洲豬瘟病毒易與血液紅細胞膜和血小板相互作用,能夠引起感染豬的血細胞吸附現象。出血機理急性病例是由於疾病後期在內皮細胞中復制的病毒使內皮細胞的吞噬活性增強引起,亞急性病例是因為血管壁的通透性升高引起。病毒血癥通常在感染後4_8天出現,由於缺乏中和抗體,將持續數周或數月才致死亡。因從下頜淋巴結侵入,故現場解剖可能見到下頜處有黃色水腫,血管破裂現象。由於血細胞吸附及內臟器官出血緣故,疫病後期豬出現皮膚較為蒼白現象。

臨床癥狀

非洲豬瘟病毒自然感染潛伏期大約4_19天,人工感染2_5天。非洲豬瘟急性癥狀表現為高溫(40℃_42℃),嘔吐,厭食。有可能出現鼻出血,便秘,腹瀉,肛門出血(黑糞便)現象。用過抗生素與退熱藥後會采食,3_6天內不出現其他癥狀。隨後體溫正常,出現精神沉鬱,厭食,不願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體溫下降,全身衰弱,步行艱難等癥。皮膚、耳、鼻端、腋下、腹壁、腿部出現紫紺區,有出血斑點等。現常見一般先從母豬與中大豬起先發病,且多見群發。註:該病嘔吐與其它病嘔吐區別點在於,慢性胃炎嘔吐後仍會采食,偽狂犬嘔吐後一般會流涎不止,傳染性胃腸炎嘔吐不發燒。)非洲豬瘟的臨床癥狀既包括急性的(突然死亡),也包括亞急性的或者隱性感染,這取決於病毒毒力,感染劑量與途徑。一般會導致急性癥狀。伴隨高抗體水平,康復豬能保持長時間的病毒血癥,而且能在組織中存活數周至數月。

發病率與死亡率

發病率取決於非洲豬瘟病毒是急性還是慢性感染,釋放途徑和是否存在出血。一般發病率在40%_85%之間。同樣死亡率由非洲豬瘟病毒的毒株毒力決定。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高達90%_100%,中致病性毒株在成年豬能引起20%_40%的死亡率,在幼年豬中引起70_80%的死亡率。低致病性毒株能造成10%_30%的死亡率。

病理變化

非洲豬瘟有很多種病變類型,這取決於病毒毒株的毒力。急性和亞急性以廣泛性的出血和淋巴組織壞死為病變特征。在一些慢性或亞臨床病例病變很輕或不存在病變。病變發生主要部位包括脾臟,腎臟,心臟,肝臟,淋巴結。脾臟呈暗黑色,腫大梗死,質脆弱,有時可見被膜下出血梗死。腎臟表面及皮質部有斑點狀出血。心內外膜可見斑點狀出血,肝臟瘀血,膽囊出血,肺出血水腫等。淋巴結出血,水腫、易碎、常似暗黑色血塊。

脾臟腫大,梗死。

肝臟瘀血,膽囊出血。

肺臟出血水腫

淋巴結出血如血塊

肝臟淋巴結出血。

心外膜出血。

心內膜出血

診斷

屍檢發現豬有以上病理變化時,應屬非洲豬瘟典型變化。也可采取實驗室檢查方法來診斷非洲豬瘟。最方便,最安全,最常用的檢測方法是直接免疫熒光,血細胞吸附試驗和聚合酶鏈式反應等。

免疫

抗非洲豬瘟感染的免疫機制目前還不清楚,開發有效疫苗的所有設想尚未成功。主要是感染豬的血清內缺少抵抗非洲豬瘟病毒的中和抗體。

預防與控制

任何情況下,隻要有可疑的非洲豬瘟感染豬,應立即進行診斷隔離,一旦確診即刻撲殺,無害化處理。

1.撲滅非洲豬瘟的暴發,可以進行群體性的撲殺。

2.改善生物安全及公共衛生措施以避免病毒在豬群之間傳播。對進入豬場的人員,車輛,物品需要進行嚴格的清洗和消毒。

3.每個養殖者應該處理好本場非洲豬瘟病豬也能阻止該病的傳播。

本文參考書籍有第10版《豬病學》第五版《獸醫傳染病學》《動物微生物》等。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