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貨|中國利率體系有多復雜?看完這篇就都明白瞭

本文綱要

一、利率基礎

二、利率分類介紹

三、基準利率

四、利率傳導

在經濟生活中,通常面臨這樣的選擇,要麼將獲得的收入立即消費,要麼將收入存起來用於未來消費。在進行投資證券時,投資者也會衡量其未來的現金流,由此可見,無論是消費、儲蓄還是投資都涉及到不同時間點的現金流,因此,在進行相關決策時就必須理解貨幣的時間價值(The Time Value Of Money)。

在商品經濟中,貨幣是會具有時間價值的。現在1元錢的經濟價值高於未來1元錢的經濟價值。這是因為,我們至少可以將現在的1元錢存入銀行,未來除瞭本金1元錢之外還能獲得利息的收益。這部分利息的收益就是貨幣時間價值的體現。換言之:由於同等數額的貨幣在不同時間點是不等價的,在進行決策時,必須將不同時間點的現金流折算到相同的時間點才能比較和計算,這就是現金流的可加性原理(cash flow additivity principle)。度量貨幣的時間價值必須用到利率工具,利率連接不同時間點的現金流

利率的本質是時間/資金的價格,是人們放棄現在的物品交換未來物品所要支付的代價,其中包含著非常豐富的經濟信息。由市場上的供給和需求決定。本文所指的利率體系僅指金融市場各種借貸資本金的利息率,現實生活中,金融市場的利率五花八門,是因為它們並非純粹的實際利率,而是夾雜著其他因素(溢價補償),主要包括通脹預期和信用風險兩個方面。平時我們看到的利率都是名義值,它們的關系大致上是“名義利率=實際利率+預期通貨膨脹率+風險溢價”

其中,實際利率指貨幣購買力不變的條件下使用資金的真實成本或投資資金的真實收益;預期通貨膨脹率是用於補償逾期通貨膨脹率的溢價部分,通貨膨脹會減少單位貨幣的實際購買力,因而必須在實際利率的基礎上加上通貨膨溢價以補償投資者購買力的損失,即:預期通貨膨脹率溢價是指由於通貨膨脹而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的一種補償,表示對未來一般物價水平的預期(比如CPI、PPI),如果存在通脹預期則長期利率高於短期利率;風險溢價的另一個說法是信用利差,隨著借貸期限的長短、信用主體情況不同而產生差異。

【知識拓展】

按形成方式不同,目前我國特色利率體系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政策利率和市場利率。

政策利率:

帶有政策意圖或者政策信號,包括短期(以三個月為界)的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利率、SLF利率等;中長期的再貸款(再貼現)利率、MLF利率(TMLF)、PSL利率等;還有存款準備金利率。

市場利率:

是市場交易產生的,雖然也會受到政府幹預的幹擾,但還是相對靠譜地反應著貨幣資金的真實供求關系,包括貨幣市場利率、債券市場利率、存貸款利率、非標債權利率等,其中貨幣市場利率又可細分為銀行間市場利率和交易所利率。其中LPR利率目前而言政策利率屬性其實更強,受央行引導非常明顯。長遠看,LPR逐步走向真正市場化。

2.1 政策利率

政策利率是央行一系列貨幣政策工具的利率,過去幾年國內逐步演進出來瞭一套非常發達的政策利率體系。由於央行是流動性的總源頭,這些工具的利率會進一步對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等金融市場乃至實體經濟利率產生影響,因此這些工具的利率也是其他利率形成的重要參考。

目前貨幣政策利率類型如下:

除瞭從期限上分為短期和中長期,還可以從類型上看,分為準備金類利率、貸款類、貼現類、央票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

1.準備金利率

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資金,由金融機構繳存於其開立在央行的賬戶,是央行管控信用貨幣的一種重要的手段。法定存款準備金需要按照央行規定的比例繳存,這個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法定存款準備金按旬考核,如果金融機構在央行的準備金存款帳戶出現透支,將受到包括罰息在內的相關處罰。超額存款準備金是指每日日終金融機構在央行法定存款準備金賬戶餘額減去法定存款準備金的剩餘部分。

目前,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為1.62%,超額準備金利率為0.35%。對商業銀行而言,存款準備金屬於存放央行的、收益很低的資產。超額存準金是銀行為企業進行支付清算的時候可動用的頭寸,也是銀行間短期流動性源泉,包括債券交易結算,同業拆借,質押回購等資金交易其實都是不同銀行之間超額存款準備金的變化。同時,因為超額準備金利率是商業銀行多餘資金的最低收益,所以超額準備金利率充當著貨幣市場中隔夜拆借利率的下限。

根據MPA考核結果,央行還實施差別化政策,對A檔機構實施獎勵性利率(現行法定存準利率×1.1);對B檔機構實行現行法定存準利率;對C檔機構實施約束性利率(現行法定存準利率×0.9)。

歷史上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經過9次調整,從最初的8.82%調到目前的1.62%,這一利率已經10多年未變。

歷史上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調整過次,從最初的8.82%調整到目前的0.35%。

2.貸款類工具利率

(1)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

SLF創設於2013年初,對象以符合宏觀審慎管理要求的中小銀行為主。2015年2月11日,央行在全國推廣分支機構常備借貸便利,向符合條件的中小金融機構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SLF因為期限比較短,且使用頻率和使用量不高,對市場影響總體很小。因為SLF主要對象是地方性法人,而OMO主要針對一級交易商,所以有時候SLF對一級交易商以外的地方法人可以起到定向引導的效果。SLF與再貸款相比效率更高,可以隨取隨用。

SLF主要特點有:

  • 由金融機構主動發起,金融機構可根據自身流動性需求申請;
  • 中央銀行與金融機構“一對一”交易,針對性強;
  • 交易對手覆蓋面廣,通常覆蓋存款金融機構。

它和後面講到的逆回購和SLO最大區別在於銀行掌握主動權,而不像逆回購和SLO必須等到央行發招標公告才可以去投標。例如2020年12月,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開展SLF操作共199.9億元,其中隔夜期1.5億元,7天期135億元,1個月期63.4億元。利率方面,2020年4月10日,人行下調各期限SLF利率 30 個基點,目前SLF利率為隔夜3.05%、七天3.20%、一個月3.55%。

通常來說超額準備金利率是貨幣市場利率的下限,常備借貸利率是貨幣市場的利率上限,因為:商業銀行作為出借方借出的資金利率如果低於超額準備金利率,不如選擇將資金存放在央行獲得無風險收益;如果從市場借入資金成本高於向央行借款成本,商業銀行(一級交易商)一定會選擇向央行借款,隻要央行的借款承諾有效,這一利率走廊就可以控制在央行預期的位置上

(2)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

2014年9月,央行創設中期借貸便利(MLF),對象為符合宏觀審慎管理要求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大型城商行。MLF作為中期貨幣政策工具,通過招標方式開展,理論上期限有3個月,6個月和1年,現實中運用最廣泛的是1年。

和SLF一樣,MLF也需要提供高質量的質押品,主要有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高等級公司信用債等。在利率方面,主要是通過招標方式來確定,例如2020年12月,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開展MLF操作共9500億元,期限1年,利率為2.95%;期末MLF餘額為51500億元。

此前MLF的主要作用和期望。央行整個政策利率體系中,此前主要是希望MLF、SLF能夠打造一個利率走廊,整體誕生於2013年6月份錢荒之後,央行希望能通過設置一個大多數商業銀行可以隨時申請的流動性質押再貸款利率,防止銀行間市場利率大幅波動。在中小銀行面臨局部資金緊張的時候,如果銀行申請流程理通瞭,利率走廊效果還是非常有效的,例如貨幣市場上期限越短的利率品種基本未突破同期SLF利率的上限。但是總體看,因為銀行體系中小銀行的合格質押品不足,資金可得性仍然不足,MLF和SLF並不能很好覆蓋。

LPR改革之後,MLF作為央行政策利率最核心風向標。2019年8月16日的改革之後,MLF的內涵發生瞭很大的變化,已經變為央行引導市場LPR利率的風向標。央行希望LPR和MLF的加點利差反應市場波動,但純財務角度分析MLF對LPR引導作用有限,因為現實中商業銀行報價主要通過存款的成本基礎上加點報價。但是MLF如果疊加央行的一些窗口指導操作,對LPR引導效果可能會比較明顯,因此MLF仍然是當前政策利率體系中除央行存款指導利率外最重要利率。

(3)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利率

TMLF首次正式將民營企業和定向貨幣政策工具進行綁定,TMLF的利率導向作用其實不明顯,看起來更貼近於信貸政策,因為銀行獲得資金後的用途已經被限定,15BP利率優惠筆者認為不是核心要素。

實際上2018年7月18日央行窗口指導將額外提供MLF資金,用於支持貸款投放和信用債投資。其中

  • 對於貸款投放,要求較月初報送貸款額度外的多增部分按1:1給予MLF資金,多增部分為普通貸款,不鼓勵票據和同業借款。
  • 對於信用債投資,AA+及以上評級按1:1比例給予MLF,AA+以下評級按1:2給予MLF資金,且要求須為產業類,金融債不符合。

這樣的操作實際已經屬於TMLF,隻是缺一個名稱而已。2018年末,央行正式將其命名為TMLF,將基礎貨幣投放(TMLF)以嚴格的統計指標掛鉤特定資產(小微、民營信貸投放)。TMLF定向信貸政策導向明確,會有嚴格的資金用途考核,確保央行資金用於小微和民營融資。

(4)抵押補充貸款(PSL)利率

PSL也典型屬於信貸政策一類范疇,央行給政策性銀行很低利率發放貸款,然後政策性銀行按照指定用途投放。利率本身不具有任何參考價值。

2014年4月25日,為解決國開行棚戶區改造的資金難題,央行創設PSL(抵押補充貸款)工具,通過國開行等機構發放棚改貸款。央行通過PSL工具向國開行貸款,國開行通過棚改貸款向棚改主體貸款,棚改主體通過貨幣化安置向拆遷戶發放補償款,地方政府拆遷賣地支付款項,棚改主體償還國開行貸款,國開行償還央行貸款,形成資金閉環。PSL的用途、數量和利率均由央行自行決定,很多利率低於1%。

(5)再貸款利率

這裡的再貸款統稱為“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利率本身也沒有實質性意義,隻是為瞭給最終融資人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所以給申請再貸款的銀行一個優惠,然後規定瞭銀行隻能在此基礎上加點的形式發放貸款。和TMLF嚴格考核類似,支農支小和扶貧再貸款的資金用途是嚴格受限的。

《關於加大再貸款、再貼現支持力度促進有序復工復產的通知》《關於下調運用支農再貸款發放涉農貸款利率加點幅度的通知》(銀發〔2020〕53號),運用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資金發放貸款的利率加點幅度由3-5個百分點調整為不高於4個百分點。

這裡的再貸款僅指狹義的再貸款,即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貸款的總稱,不包括票據再貼現。目前,央行開辦的再貸款類型是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具體包括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扶貧再貸款三類。

3.再貼現利率

再貼現是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之一,與存款準備金、公開市場操作合稱中央銀行“三大法寶”。再貼現不僅影響商業銀行籌資成本,限制商業銀行的信用擴張,控制貨幣供應總量,還可以按國傢產業政策的要求,有選擇地對不同種類的票據進行融資,促進結構調整。

中國人民銀行對各授權窗口的再貼現實行總量控制,並根據金融宏觀調控的需要適時調增或調減各授權窗口的再貼現限額。再貼現的商業匯票應以真實、合法的商品交易為基礎;再貼現的期限一般最長不超過6個月;在利率方面,2020年7月1日起下調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至2%。

4.央票及央票互換利率

中央銀行票據是央行為調節商業銀行超額準備金而向商業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務憑證,其發行的對象是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作用主要是為市場提供基準利率,以及推動貨幣市場的發展。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

央票起源於2002年9月份,2013年開始停發。中央銀行票據本質上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發行的對象是49傢一級交易商,期限有3M/1Y/3Y,利率由招標確定。隨著此前央票的到期,近幾年央行除香港市場以外已無再發行央票。央行在香港市場發行央票,旨在豐富香港高信用等級人民幣金融產品,完善香港人民幣收益率曲線,支持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例如2020年共計在香港市場發行12期央票,發行量為人民幣100億元或200億元。

另外,為瞭配合商業銀行永續債的順利發行,央行最初在2019年2月發行瞭央行票據互換(CBS),用於跟商業銀行永續債做互換。互換的央票不可用於現券買賣、買斷式回購等交易,但可用於抵押,包括作為機構參與央行貨幣政策操作的抵押品。因為央票流動性更大,央行票據互換旨在給永續債購買行增加流動性,並沒有增加基礎貨幣,也不是擴張性貨幣政策。例如2021年第一期央票互換,由49傢一級交易商進行數量招標,費率0.1%,總面額為50億元,期限3個月,名義票面是2.35%,但實際並不支付利息,該票面利率本身也不具有任何意義。

5.公開市場操作(OMO)利率

公開市場操作(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本質上來講,國內的公開市場操作也屬於再貸款的范疇,因為該操作並不直接在二級市場交易,而是以和銀行進行正逆回購為主的操作模式。該利率對市場影響較大,市場化程度較高,起到很強引導作用。

中國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外匯公開市場操作1994年3月啟動,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復交易,規模逐步擴大。1999年以來,公開市場操作發展較快,目前已成為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之一。按照交易品種分類,則可劃分為回購業務、現券業務、國庫現金定期存款等。

(1)正、逆回購利率

回購操作又分成兩種,正回購和逆回購。正回購是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正回購為央行從市場收回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回流動性的操作。

一言以蔽之,逆回購就是央行主動借錢給銀行;正回購則是央行把錢從銀行那裡抽走。基本上央行的公開市場業務每天都會詢價,但是不一定每天都操作。短期的資金就通過逆回購的形式來給市場投放流動性,所以公開市場操作是比較頻繁的,基本上能夠實現讓市場短期流動性浮動在所期望的目標水平。

目前回購業務主要是7/14/28/63天中短期限的正逆回購,交易對象是49傢一級交易商。回購的利率通過招標確定,目前利率為:7天2.20%、14天2.35%。

(2)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利率

為進一步完善公開市場操作機制,提高公開市場操作的靈活性和主動性,促進銀行體系流動性和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2013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啟用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作為公開市場常規操作的必要補充,在銀行體系流動性出現臨時性波動時相機使用。

SLO本質是超短期逆回購,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以7天期以內短期回購為主,遇節假日可適當延長操作期限,采用市場化利率招標方式開展操作。該工具原則上在公開市場常規操作的間歇期使用,操作對象為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中具有系統重要性、資產狀況良好、政策傳導能力強的部分金融機構,操作結果滯後一個月通過《公開市場業務交易公告》對外披露。2016年以來該工具已未再操作。

(3)國庫現金定期存款利率

國庫現金定期存款招標,實際就是財政部覺得我所有閑散資金放在央行賬戶上不劃算,所以幹脆時不時讓銀行來競標,誰出價高,我就把錢存商業銀行去,不存央行瞭。但是一旦資金從央行轉移到商業銀行,實質上就是一個基礎貨幣擴張;這個招標利率也間接反應瞭銀行間市場,財政部和央行之間的平衡結果。

財政部和央行於2006年發佈《中央國庫現金管理暫行辦法》,揭開瞭財政資金市場化運作的序幕,初期主要實施商業銀行定期存款和買回國債兩種操作方式。

國庫現金定期存款招標跟央行逆回購、MLF操作等性質差不多,都是向市場投放資金,且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一級交易商制度完成。實際能參與投標的銀行有58傢,這58傢銀行基本上與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一級交易商49傢有很大重疊。從利率性質看,央行一直在強調,無論是逆回購、MLF還是國庫現金定存利率都是市場化定價,通過銀行投標產生,並非央行設定。

  • 2020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四期)招投標。本期操作量500億元,期限1個月(28天),起息日為2020年10月26日,到期日為2020年11月23日。中標利率2.75%。
  • 2020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五期)招投標。本期操作量500億元,期限1個月(28天),起息日為2020年11月27日,到期日為2020年12月25日。中標利率2.95%。

從最近的兩次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招投標結果來看,都是一個月期的定存,利率波動較大,從這點來看,確實是市場化利率。

2.2 市場利率

1.貨幣市場利率

貨幣市場利率按是否有擔保品劃分,可分為回購利率(有擔保品)和拆借利率(無擔保品、信用拆借)兩種。

(1)信用拆借利率

① DIBO

存款類同業機構拆借利率,俗稱銀銀間拆借利率,是以成交量為權重計算出的加權平均利率,包括DIBO001、DIBO007、DIBO014、DIBO021、DIBO1M、DIBO2M、DIBO3M、DIBO4M、DIBO6M、DIBO9M和DIBO1Y。

以DIBO 001為例:

② IBO

IBO是全銀行間市場的拆借利率,是包括非銀機構在內的所有以成交量為權重的交權平均利率,包括IBO001、IBO007、IBO014、IBO021、IBO1M、IBO2M、IBO3M、IBO4M、IBO6M、IBO9M和DIBO1Y共11個品種。

以IBO 007為例:

③ SHIBOR

2007年1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推出上海同業拆借利率(SHIBOR),如果追溯SHIBOR產生的歷史沿革,可向上追溯到1996年央行推出並開始運作的中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CHIBOR)。

不過SHIBOR不是成交利率,而是報價利率,和倫敦Libor,新加坡Sibor,香港的Hibor都很類似。SHIBOR的計算過程是,先由18傢信用等級較高的銀行組成報價團,自主報出的人民幣同業拆出利率,然後剔除最高和最低報價後計算確定出算術平均利率。SHIBOR是單利、無擔保的批發性利率。目前,對社會公佈的SHIBOR品種包括隔夜、1周、2周、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及1年。

但是實際上,同業拆借的這種報價機制容易產生操縱,央行在2013年6月份錢荒期間就不滿意商業銀行的報價,做瞭嚴正聲明:

SHIBOR的對標倫敦的LIBOR,將於2021年退出市場,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各國同業拆借市場有所萎縮,LIBOR報價的參考基礎弱化。尤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爆發多起報價操縱案,嚴重削弱瞭LIBOR的市場公信力。此後LIBOR管理機構推出瞭一系列改革舉措,但仍未獲得市場廣泛認可。2017年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宣佈,2021年底後將不再強制要求報價行報出LIBOR。這意味著屆時LIBOR或將退出市場。

(2)回購利率

因債券交易市場有交易所和銀行間之分,銀行同業間隻能在銀行間參與回購,不能參與交易所回購,兩個市場存在一定的分割,所以回購利率分為交易所回購利率和銀行間回購利率。

交易所質押式回購跟銀行間質押式回購的不同在於前者體現便利性,因為交易所中央對手方集中清算,在資金緊的時候一定能借到錢,前提是符合押品的標準,隻是價格可能比較高。但在銀行間市場,資金極端緊張的時候,可能存在借不到錢的情況。另外,銀行間市場屬於場外市場,要找到交易對手方詢價,押品的質量問題可以由雙方協商,回購解券效率相比集中清算的交易所更低。

① 銀行間

銀行間回購利率又分為兩種,一種是質押式回購,另一種是買斷式回購。二者的區別在於擔保方式不一樣:

  • 質押式回購是資金融入方用債券質押給資金融出方作為擔保,借款到期後,解除質押;
  • 買斷式回購則是資金融入方將債券賣給資金融出方並完成過戶,然後資金到期後,資金融入方再將債券買回來。

由於買斷式回購的正回購方更多是議價能力較低的證券公司,押券更多是信用債而非利率債,單筆隻能針對單隻債券,這幾個特點決定瞭買斷式回購並不是回購式融資的主流方式,同時買斷式回購的利率也高於質押式回購利率。

因此衡量資金的價格也主要以質押式回購的利率為主,尤其是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R)和存款類機構質押式回購利率(DR)兩個。

  • R利率的統計口徑是全銀行間市場的質押式回購利率,包括存款類金融機構與非存款類金融機構。
  • DR利率是指存款類機構質押式回購利率,且隻能以利率債作為質押物。相較於代表整個銀行間市場質押式回購利率水平的R利率,DR利率無論在絕對水平還是波動性方面都顯著更小。

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於2006年3月正式發佈瞭銀行間回購定盤利率(Fixing Repo,FR),以每天9:00-11:30的回購交易為基礎,對所有成交利率進行緊排序後取中位數,11:30對外發佈。

2017年5月31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在DR基礎上推出銀行間回購定盤利率(FDR,目前包括FDR001、FDR007和FDR014三個品種),采用與FR類似的形成方式對DR取中位數,有效剔除異常價格,以銀行間市場每天上午9:00-11:30 DR利率為基礎編制而成的利率基準參考指標。FDR是定盤價,相當於官方公佈的明確價格,FDR不僅有利於加強對衍生品的管理,反之也能同時加強DR的基準地位。

實際上DR的誕生就是2013年錢荒之後,央行覺得銀行間市場真正可控的利率是存款類金融機構之間資金融通利率,所以單獨對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回購做瞭統計,而且抵押物利率債基本排除信用風險。不論是央行公開市場對一級交易商資金投放,還是部分窗口指導,總之DR穩定性會更強。

2020年以來,生成DR的交易基礎日均超過1.8萬億元,在銀行間回購市場中的占比約48%。DR已經成為反映銀行體系流動性松緊變化的“晴雨表”,對市場流動性觀測行為產生瞭深遠影響,為貨幣市場交易精細化定價創造瞭有利條件。

② 交易所

在貨幣市場方面,交易所市場與銀行間市場最大的不同在於兩點:一是交易所市場禁止信用拆借,因此短期資金融通隻能以回購形式進行;二是銀行在交易所市場僅允許進行現券買賣,而不能進行回購交易,因此,作為資金巨頭的銀行被排除在交易所資金融通的供需之外。也正因為銀行不能參與交易所市場內的資金借貸,交易所的資金利率和銀行間市場的資金利率常常出現背離。

總體來說,交易所資金利率是非銀金融機構與合格投資者之間的資金借貸利率(個人可通過國債逆回購進行資金融出),

質押式回購業務量一支獨大,占交易所市場債券回購業務的99.2%,例如國債回購利率有GC001、GC002等9個品種,最長182天;買斷式回購僅適用於國債,交易主體限於機構投資者,有7天、28天和91天三個期限品種,但幾乎沒有交易量;三方回購也幾乎沒有交易量;協議回購隻占交易所市場債券回購業務的0.8%。

交易所回購利率的形成機制是通過CCP模式,正回購方將債券出質給中央對手方,以標準券折算率計算出標準券數額為融入資金額度,采取“價格優先、時間優先”進行競價撮合成交形成利率。回購融資方標準券使用率不超過90%,放大套做倍數不超過5倍。

(3)票據貼現利率

票據市場屬於貨幣市場一部分,它可以連接實體部門和金融市場,所以筆者認為票據貼現利率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類利率。貼現率的變化可以迅速反應當前市場短期資金狀況和開票或承兌主體的信用狀況。

2.債券市場利率

債券市場利率是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發行的監管機構認可的標準化債券融資利率。目前,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地方政府債等利率債以招標方式發行為主,信用債以簿記建檔發行為主,而最終的發行利率多以相同時點相似債券的到期收益率為基礎確定,因此債券市場利率主要以國債收益率曲線和對應信用利差為目標。

3.存貸款利率

(1)實際存款利率

央行在2015年宏觀層面完全取消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但微觀層面通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限制銀行能上浮的空間(主流仍然是1.5倍),即銀行拉存款不能違規拉比如以貸轉存,月末偏離度不能太高也就是不能月末突擊拉存款等。

從存款利率上看,一年期以內的利率浮動差異不大,而一年期以上的利率在國有大行、股份行和其他中小銀行之間形成瞭較為明顯的差異化定價格局,且期限越長,中小銀行上浮程度越大,但幾乎沒有突破1.5倍的情況。

(2)貸款利率與LPR

貸款利率市場化的回顧。央行最初在2013年7月放開瞭貸款利率管制;2019年8月17日央行啟動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 改革後的 LPR 由各報價行按照對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於每月 20 日(節假日順延)以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加點形成的方式報價。2020年3月1日央行又啟動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工作,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從短期來看,銀行的利差將會收窄,利潤會受到沖擊。LPR的市場化機制較高,並且通過直接的傳導,將原本梗塞在央行和借貸人之間的利率傳導通道上的淤塞給打通瞭。

因此,隨著央行未來預期的基準利率和準備金的下調以及流動性的放水,這部分利率上的優惠將更快更多地傳導到終端借貸人的身上,享受到直接的優惠。由此,銀行在借貸兩端原來能享受到的利差空間將逐步被壓縮,由此利潤也會收到影響。預計銀行的2020年上半年半年報將開始對此有所顯現。

中期來看,銀行利率風險和信用風險管理難度加大。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銀行對於貸款的自主定價能力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從價格形成機制來看,任何一傢銀行都成為LPR的被動接受者,而無法左右LPR,那麼銀行就需要應對這種利率變化對於銀行的凈息差和利潤的影響,建立起針對可變利率的風險管理體系(誠如我們在第二、三部分中介紹的工具),從價格波動角度來看,形成LPR報價機制後,利率的波動和變化幅度和頻率將明顯增加,這對於銀行的利率管理水平要求是大大提高的。

另外,對於銀行的貸款定價來說,實際上成本中的很大一塊是用來覆蓋客戶的信用風險的,即高風險需要高收益,低風險客戶可以享受貸款價格的優惠,那麼銀行自身對於信用風險的量化和精細化管理能力是亟需改進的。

長期來看,貸款利率市場化會重塑銀行風險偏好。從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傢對的利率市場化進程歷史看,利率市場化的長期效應會對銀行形成創新倒逼機制。利差的縮窄、利潤的壓縮會倒逼銀行投入較大的精力的財力去重塑自身的業務體系,包括減少對利差的依賴、創新金融產品、改善金融服務、提升業務的綜合收益能力。因此,不同規模、地區、風格的銀行會形成各自差異化的業務發展重心和風險偏好體系,從而服務於不同的客群,形成差異化的盈利能力。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