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旅遊景點——遊遍中國

西安位於陜西省東南部,渭河以南,秦嶺以北。西安古時叫長安,西周是馮和郝爾京的所在地。後來,西漢、西晉、秦朝、西魏、北周、隋唐的都城都建在這裡,明清都由西安統治。西安始建於1928年,現在是陜西省省會。西安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封建盛世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絲綢之路通往中亞、歐洲的起點。這裡文物古跡種類繁多,素有“自然歷史博物館”之稱。

●小雁塔●

小雁塔在西安市城南的薦福寺內。薦福寺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初名大獻福寺,唐天授元年(690年)始改今名。唐代高僧義凈由印度回國後,在寺內譯出佛經56部。小雁塔建於唐景龍元年(707年),高43米,宋朝時重修。原為15級,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由於地震坍塌二級,現存13級。塔下南北入口的弓形石門上,刻有陰花蔓草花紋和天人供養圖像。

●鼓樓●

鼓樓位於西安市區,始建於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和乾隆五年(1740年)先後重修。樓為九楹三層,歇山式屋頂。基座寬52.6米,高8.7米,門洞寬、高各6米、深38米,樓高24.3米,通高33米。北懸“聲聞於天”四字匾額,南懸“文武盛地”四字匾額。

●鐘樓●

鐘樓位於鼓樓東邊。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於今廣濟街口,萬歷十年(1582年)遷建於現址。樓的建築重簷窩拱,攢頂轉角,共有三層。樓基面積達1377.64平方米,通四大街各有門洞。座基四面各寬35.5米,高8.6米。樓高27.4米,由地面通高36米。鐘樓曾遭破壞,後大規模加以整修,加固樓基、樓梯和梁柱,重新粉刷彩繪,使之恢復瞭原來的面貌和氣派。登樓四望,可鳥瞰西安古城市容。

●西安古城墻●

現存西安古城墻為明代初年在唐長安城的皇城基礎上修建,用黃土分層夯築,最底層用石灰、土和糯米混合夯打。東墻長2590米,西墻長2631.6米,南墻長3441.6米,北墻長3244米,墻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它為研究古代城市建築技術和城市防禦戰爭提供瞭實物資料。1982-1984年大加整理,全面加固維修瞭城墻:復原瞭女墻;翻修加固瞭東城高門樓,北城門樓和南城門甕城;疏通瞭護城河,綜合治理後建為環城公園。

●陜西歷史博物館●

歷史博物館位於西安大雁塔附近,是我國第一座現代化的國傢級博物館。這裡常年展出“陜西古代史陳列”,匯集周、秦、漢、唐等朝代在陜西出土文物的精華,展品有3000多件,主要有商周青銅器、秦漢瓦當、陶俑和盛唐的唐三彩、金銀玉器、瓷器以及多彩的手工藝品。這些展品是從80萬件文物中精選出來的,大多為稀世珍品,充分反映瞭中國古代從原始社會到周、秦、漢、唐等十餘個封建王朝建都西安的歷史風貌,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研究價值,被稱為“中華文明的歷史長廊”。

●半坡遺址●

半坡遺址位於西安市東郊河岸半坡村北,是6000年前黃河流域“仰韶文化”時期一個典型的母系氏族部落遺址。這裡建有我國第一座遺址類博物館,是研究我國新石器時代生產、生活的珍貴遺址。半坡遺址出土瞭多種魚紋彩陶,有的把人和魚交織地畫在一起,考古學傢稱之為人面魚紋,是彩陶藝術的精華。人面和魚面交織在一起,說明人魚之間關系密切,魚是半坡先民的重要生活來源,據推測,半坡民族可能以魚為圖騰崇拜物。

●西安碑林●

碑林位於西安城內府學巷,創建於宋代,當初是為保護唐開元年間所刻的《十三經》和《石臺孝經》而建,後經元明清各代多次修葺擴建,現有房屋面積2880平方米,碑室6間,遊廊6個,碑亭1座,陳列有漢、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碑石1700餘種,2300餘通,其間真草篆隸無所不有,是我國最大的石質書庫和書畫藝術寶庫。

●大雁塔●

大雁塔在西安市城南慈恩寺。該寺原為隋朝的無漏寺,唐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太子李治(後即位為高宗)為紀念其母文德皇後改建為大慈恩寺。當時規模宏大,雲閣禪房達10餘院。玄奘由印度取經回國後,就住在此寺譯經。唐永徽三年(652年),仿西域形式建塔,用以貯藏玄奘所譯佛經。最初為五層,武則天時改建為七層。塔呈方形,高64米,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塔的四方門楣上刻有建築圖案和菩薩像,極為精致。塔下方鑲有唐代書法傢褚遂良所書的《聖教序》和《聖教序記》石碑兩塊,碑邊有樂舞人形浮雕。

●驪山●

驪山位於西安市臨潼區,以文物古跡集中而聞名。這裡曾為歷代王朝的京畿之地,建有大量離宮、別墅、陵寢等,地上地下古跡豐富。驪山海拔1256米,山上有老母殿、烽火臺、老君殿、煉丹爐、石翁寺等古跡及兵諫亭、五間廳等西安事變遺址。華清池位於山腳下,秦始皇陵在山的北麓,兩側為兵馬俑。在山腳8千米之外還有鴻門宴遺址等古跡。

●兵馬俑●

兵馬俑俑坑位於驪山北麓秦陵東側約1.5千米處。已發掘瞭三個呈“品”字形的俑坑,總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內藏與真人真馬大小差不多的陶俑約8000件,戰車百餘乘,以及數萬件實用兵器等文物。一號坑有步兵與車兵,主要是步兵,其陣容有前鋒、主體、後衛、側翼之分,再現瞭秦朝當時“兵強馬壯”的國力。二號坑有陶俑、陶馬1300多件,戰車80餘輛,青銅兵器數萬件,其戰陣中有立射和跪射陶俑,有弩兵組成的遠程殺傷部隊,有戰車組成的沖鋒部隊,還有騎兵重戰車組成的攻擊部隊,最後是進行拼殺的車、騎、步混合部隊。三號坑則是統帥一、二號坑的指揮部。

●華清池●

華清池位於臨潼區南,驪山西北麓。唐貞觀十八年(644年)曾在此建湯泉宮,咸亨二年(671年)改為溫泉宮,於天寶六年(747年)再行擴建,並改名華清宮。這裡的溫泉水溫適宜,常年保持在43℃左右,內含豐富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很適於溫泉浴。現存建築蓮花湯、海棠湯、龍吟榭、日華門、月華門、九龍湯、石舫、飛霞閣、楊妃池、飛虹橋、棋亭等。

●楊貴妃墓●

楊貴妃墓在西安附近興平市馬嵬鎮西門外的馬嵬坡上。現存的墓是一個小陵園,來此首先看到門樓上刻著“唐楊氏貴妃之墓”。進門正面是一座3間仿唐獻殿,建築高大壯觀。殿堂之後是墓塚,高約3米,墓頂及周圍砌以青磚。墓前有一小碑樓,上刻“唐玄宗貴妃楊氏墓”。墓地周圍有回廊,廊壁上嵌有大小不等的30餘塊石碑,刻有歷代名人遊歷後的題詠。

●霍去病墓●

霍去病墓在興平市境內。墓用天然石頭壘成祁連山形狀,墓前有伏虎、臥馬、牯牛、野豬、怪人等巨型石刻。石刻依石頭的自然形態略加雕刻而成,是我國時代最早、形體最大的一批立體石雕,風格古樸,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乾陵●

乾陵是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位於乾縣城北6千米的梁山上,距西安80千米。東有豹谷,西有漢谷,依山為闕,氣勢雄偉。這是唐十八陵中最有代表性和迄今保存最好的一座陵墓。陵園內城的南北城墻各長1450米,東墻長1582米,西墻長1438米,墻體厚2.4米。乾陵的地面設置,遺留到現在的主要是陵墓石刻。這些石刻十分精美,屹立在梁山之巔,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另還有朱雀門外兩座大碑,即“七節碑”和著名的“無字碑”,以及石像61尊。

●昭陵●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寢,位於西安北約70千米處的九峻山上。昭陵始建於貞觀十年(636年),李世民入葬時方才建成,歷時13年之久。它開創瞭唐代帝王“以山為陵”的先例,比以往帝王堆土為陵更為壯觀。陵園內還有167座功臣貴戚的陪葬墓,是中國乃至世界上陪葬最多的一座皇陵。李世民的陵寢居高臨下,陪葬墓列侍兩側,襯托出昭陵“至高無上”的氣概。陵後有太宗所乘六駿石刻像,刻工精細,姿態生動。今存四駿,保存在西安市陜西省博物館內。

●法門寺●

法門寺位於在西安西部扶風縣城北10千米的崇正鎮,是一座聞名全國的古剎。據傳創建於東漢,也有說建於北魏年間的,現有大雄寶殿、鐘樓、鼓樓等建築,尤以法門寺塔(護國真身塔)最負盛名。據史書記載,塔內藏唐憲宗令人迎來的佛骨一節,著名文學傢韓愈即因諫迎佛骨幾乎招至殺身之禍,後被貶潮州刺史。塔為明萬歷七年(1579年)修建,八角十三層,高45米,塔身共設88個佛龕,各置佛像一尊。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