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生還》:法律之外,道德之內,人性的恐怖

內容簡介

《無人生還》無疑是推理小說黃金年代乃至整個推理小說世界歌謠詭計的王冠作品,是每一位推理小說迷不容錯過必讀的推理聖經。書中阿加莎的代表風格鄉村田園派蕩然無存,用開篇阿加莎自己的話說故事很難寫,情節不能過於荒誕,兇手也不能過於明顯。

本書前半部分花費多個章節詳盡敘述瞭十個人因何原因登島,看起來是老婦人的囉裡囉嗦,實際上寥寥數筆開篇人物性格完全展現出來與阿加莎作品風格截然不同。因為本書重點在於精妙詭計而非以往的阿加莎標志性的人物性格心理分析,全書要死十個士兵後面確實沒有太多的篇幅,容不得阿加莎慢慢悠悠一點點交代寫人物性格。

一、驚悚的人心:中產階級隱藏生活

小說中的九位被害者,都不太善良。紈絝子弟撞死瞭兩個孩子,毫無悔改之意;清教徒老婦人對「不夠保守」的年輕女性嗤之以鼻,將懷有身孕的女仆趕出傢門,致使女仆死亡;傢庭女教師愛上瞭自己學生的表哥,表哥卻說沒錢娶她,於是她慫恿學生去海裡遊泳並假裝來不及救人,以便學生淹死後表哥可以繼承好一大筆遺產——看破瞭她所作所為的表哥也自然離她而去。

法律無法讓這些人付出代價,於是重病的法官出手瞭:「我痛恨因為我的所作所為讓無辜的人或生物遭受磨難或者死亡。我一直深深地感到,正義應該戰勝一切。」法官想在自己病逝之前,將光芒投射到法律照耀不到的角落,便邀請瞭九位有罪之人來到孤島,組瞭一局謎一樣的「最後的晚餐」,將他們逐一消滅,自己再以自殺收場。

可是,即使罪不至死的人——如因發現部下和妻子偷情而將部下派上戰場的將軍,也慘遭殺害。法官就像《七宗罪》中的連環殺手,為瞭滿足自己殺人的欲望,要強行湊足十種罪惡,來對應「十個小黑人」童謠。他最「正義」,卻也最嗜血、最冷酷、最瘋狂。

阿加莎·克裡斯蒂用瞭大量的幻覺、噩夢、糟糕的回憶,來呈現人物恍惚的精神狀態。醉酒後登上手術臺並失手致死年輕病人的法官,時常夢到年輕病人血肉模糊的臉;殺人案發生後,一直對女仆的死無動於衷的老婦人,也驚慌失措地在日記本上寫下來,兇手是她當年趕出去的女仆。十位「罪人」就生活在我們的身邊:文質彬彬、勤奮上進,可能還有著體面的社會地位,但平靜生活下隱藏著洶湧的惡意,惡意釋放後又被無窮無盡的負罪感折磨,一念之差,萬劫不復。

殺氣四溢的孤島,反而成瞭部分受害者的救贖:哪怕審判我的是魔鬼,我也不用再身背負疚…………

二、驚悚的人性:暴風雪山莊背後的寓言

驚悚的人心交織在一起,經由孤島屠殺的放大,變為驚悚的人性。他們互相猜忌,他們恐懼不已,他們從衣冠楚楚到回歸動物狀態,成就瞭《無人生還》的真正寓言:逐層剝離現代文明。

阿加莎在設計士兵人死亡的先後順序無疑是按照人物的性格復雜性來排列的。

十個人中性格最單一的飆車撞死人的紈絝子弟——安東尼·馬斯頓成為第一位受害者,在兇手的自白中這位紈絝子弟的罪孽是十個人中最輕的(喝毒酒噎死),對他的懲罰是最仁慈的。

頗具諷刺意義是從阿加莎時代到今天,富二代紈絝子弟缺少管教放飛自我的壞是絲毫沒有改變,男人都抵禦不住飆車的誘惑。

第二位受害者是作為管傢的妻子——羅傑斯太太睡著後再沒醒來,她和羅傑斯先生為瞭遺產,當主人犯心臟病時袖手旁觀,致使主人身亡,由於自己的貪婪而毀滅。如果當初能夠把主人救活,也不會死去。

第三位受害者是老將軍——麥克阿瑟,通過他內心的自白能夠看出他是島上十個人中最單純的那個。他的罪過是利用職權殺死瞭和自己愛人出軌的下屬。通過對往事的追憶,老將軍其實早已付出瞭後半生贖罪。老將軍懼怕自己的罪行被揭露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失去情人的太太鬱鬱而終,從此失去此生摯愛的老將軍生命光彩褪淡,最終歷經半生在士兵島找到瞭自己的歸屬死亡,從而欣然接受死亡。

第四個受害者是管傢羅傑斯,正如其他人所推斷的,管傢太太是管傢的同謀,早已經過不起良心的譴責瀕臨崩潰。稱職盡責口碑極好的管傢見財起意犯下瞭不可饒恕得罪,管傢才是罪惡的主謀。管傢夫妻違背一生職業操守在殺人後心安理得還能一如既往的盡職盡責令人費解。

在兇手利用唱片拔出每一個人的罪惡後,所有人處在焦慮惶恐中漸漸揭開自己罪惡面紗。而管傢看起來絲毫不受周圍緊張環境影響照常工作,對於自己太太的死亡更是變現的太過冷靜。管傢是因為過於敬業處變不驚瞭嗎?還是管傢夫婦僅僅一時鬼迷心竅犯下瞭違背職業操作的罪惡?在管傢身上讀者看到瞭人性的矛盾復雜。

第五個受害者是篤誠信仰嚴於律己觀念傳統保守的老姑娘——埃米莉·佈倫特,她沒有用雙手犯過罪,她把一輩子活成瞭道德典范。隻因為道德觀的不同,她站在道德的高點上關閉瞭私生活不檢點的小姑娘求生大門。

老姑娘是英國保守傳統的遺留物,一定要說她的惡那就是對周圍人要求過於苛刻缺少憐憫之心,這樣的人任何一個時代都會存在。阿加莎生活的日不落帝國正在從巔峰滑落,英國人保守的道德觀開始改變。阿加莎本書借老姑娘的灰色罪惡批判傳統保守道德觀實屬罕見,要知道阿加莎自己就是一個保守的人,她筆下名偵探馬普爾小姐也是一位保守的老姑娘,唯一的不同是馬普爾小姐對他人充滿瞭憐憫之心。

第六位受害者是瓦格雷夫法官,他被人用槍打死,他被指控曾判處無辜者死刑。剩下的四人決定回到房間鎖好房門,隆巴德警官回到房間後發現手槍失而復得。

第七個受害者又是位醫生,在我的印象中好像阿加莎筆下的醫生都不是好人,最著名的那還是《羅傑疑案》中的醫生。本書完好體現出阿加莎的觀念醫生都不是什麼好東西,是靠著愚弄患者賺的都是黑心錢。

這可不是第一次阿加莎發表此類觀點瞭,隻不過這裡的阿姆斯特朗把所有阿加莎認為的醫生黑暗面集中於一身瞭!阿姆斯特朗回憶自己從醫可不是高尚的治病救人,而是赤裸裸的追求名利。豪賭一把采購瞭大量新設備專門為富人看病,一次偶然的機會巴結治好瞭闊太太兒子的病,從此成瞭富人圈裡的名醫。阿姆斯特朗就是庸醫一名,沒有任何醫德可言把金錢地位看的比病人的生命更重要。喝酒做手術失手殺人後,毫無愧疚之心竟然隻擔心自己的好名聲。

與他人相處是以身份地位來區別對待,正是阿姆斯特朗的人性被兇手看透利用才能順利完成瞭連環殺人詭計。要說十個士兵中誰的罪孽最重,阿姆斯特朗這個庸醫當之無愧。

第八個受害者是位警察。畢竟阿加莎寫的都是推理小說題材註定書中警察形象正面多負面少,其中也有《波洛聖誕探案記》中的另類壞警察。佈洛爾這種貪污腐敗的黑警現實社會中早已見慣不怪瞭,書中作偽證間接害死別人已經是很收斂瞭。身為上層人士思想保守的阿加莎是不會批判權力機關的,本書中對法律缺陷的質疑絕對是破天荒瞭。

第九個受害者是位殘暴的殖民者。日不落帝國離不開殖民者的貢獻,阿加莎既懷念過去的輝煌,也對殖民主義采取批判的態度。阿加莎筆下的殖民者全部是流氓強盜亡命徒,這本身也符合歷史事實。隆巴德是一個典型的亡命徒,眼裡隻有金錢沒有道德,隻要給錢什麼壞事都敢做。

殖民者隆巴德不把土著人當人看,為瞭自保犧牲瞭十五名土著人的生命,在殖民者觀念中這是理所當然根本不是罪惡。最後隆巴德被一介女流殺死可不是阿加莎隨意寫的,諷刺殖民者都是外強中幹隻會用武器偽裝自己的強大。

十個人中有一位主角,那就是最後一位受害者女教師維拉。全書維拉的筆墨篇幅最多心理活動描述最全面。前期維拉和老姑娘形影不離,如果說老姑娘得罪還有待商榷,處於白色正義和黑色罪惡的中間地帶灰色的話,那維拉無疑是黑色的罪人,她的罪是為瞭愛謀殺瞭一個孩子。

長久以來折磨摧殘她的是為瞭愛人殺瞭人,卻沒有得到愛人幸福。這就是女人的感性致命的缺陷,被愛沖昏瞭頭腦可以付出奉獻自己的一切哪怕是犯罪。維拉是個可憐的女人,也是十個人中最受折磨的人,最終落單孤零零被逼瘋,懸梁瞭卻此生。

三、《無人生還》中的社會圖景

《無人生還》一如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其他作品一樣,本質上是以精致的中產趣味。主角是一群越軌的中產和貴族——即,一群被規訓過度的人,長期處於負罪感所帶來的壓抑中,這種壓抑感通過無數的噩夢與幻覺傳遞給瞭讀者,並經由大屠殺這場瘋狂到極點的「越軌」盛宴得到瞭釋放。 釋放之餘,讀者的心情也會有點微妙。書中有些角色,始終逍遙法外,他們的死亡,本該值得拍手稱快;可相較於此,法律沒有瞭的世界,卻是令人脊背發涼;更驚悚的是,每個人的罪都沒有證據,都由法官本人探訪搜集而來,由法官的個人判斷來決定誰該登上他的死亡名單。如此粗暴的審判,不禁令人擔心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會否要以近似這般的方式來償還。

小說也有著構建社會全景的野心:每個角色,都身負直到八十年後的此刻都沒解決的社會矛盾。時刻帶著《聖經》的高傲清教徒老婦人與被她趕出傢門的懷孕女傭,是一組有關女性工作、女性獨立和性解放的糾紛;在非洲殺害瞭 21 名黑人的雇傭兵,毫無疑問是種族主義的象征;醫生認為隻有法官和自己同屬一個階層,料定法官不會是兇手,要與法官結盟,卻正中瞭法官的圈套,成瞭階層偏見的犧牲品……

《無人生還》自然無力解決上述種種問題。然而它的驚悚氣氛,本質上恰恰就源自無力感,而且是一種顛倒過來的無力感——高階層對低階層、殖民者對被殖民者、醫生對患者、健康人對病人、權力者對被壓制者,人人焦慮於被權力反噬,焦慮於下地獄、遭報應。

文明造就瞭文明,文明也造就瞭不平等,愧疚心與無力感在暴風雪山莊融為一體,十位罪人倚賴文明又害怕文明,深入文明又想沖破文明,文明的輝煌中沾滿瞭文明的血污,我們在文明中渺小而脆弱,這便是《無人生還》瞭。

在文章的最後,我還有一個疑問?法官真的是真正的兇手嗎?

書中最後的那封信上說是法官精心設計的一個陰謀,但沒有證據證明他是真兇,作者似乎想讓你對真相充滿想象。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