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冰教授談談【175】醫術與醫德的關系

這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但我思考瞭一段時間以後,還是想談談我的想法和看法。因為,醫者隻有擺正自己的努力方向,才能在有限的職業生涯中活出自己的精彩與價值。

在醫學生培養過程中,首先強調的是如何培養高尚的醫德,包括態度和藹可親,同情與關心患者,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這才有瞭特羅多醫生著名的墓志銘“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經常去安慰”。誠然,善良是人們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質,醫者仁心,更是醫者之本,人文關懷也是醫學的重要手段和組成部分,但這是否又含蓄地表達瞭醫學技術的無奈和落後?

在30多年的醫學實踐中,我越來越感受到,患者對醫術的期望明顯高於對其他方面的要求,反之,醫者的醫術又是解決患者病痛的最重要手段,而且不可替代。這樣的體驗告訴我,全身心投入醫術的研究和探索之中,掌握最先進的醫術是一個醫者最具有價值的體現。或許這也就是醫院與酒店差別吧。“醫術不良醫德補”隻是一廂情願的托詞和借口,我相信沒有哪個患者能接受這樣的醫者。

醫德本是每一個醫者在醫學領域或環境下的自然品質,而不是醫者與其他人的本質區別。醫術是醫者的根本技能,沒有醫術,何以為醫?我們需要明確醫德與醫術的相互關系,提高個人素質和醫德是一個人一輩子都該努力和持有的道德基礎,是良心,是根本,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外界環境迫使,若良心都壞瞭,外力又能約束什麼?醫術則是醫者應該終生追求,鍥而不舍,說小是本職工作,說大是為人類的健康和文明。按部就班,平平穩穩,是不能滿足今天的社會發展和人民需求。

現在媒體和不少醫療機構,往往把醫者的醫德作為評優創先和宣傳的最大亮點,這是遠遠不夠的,也不利於引導醫療行業從業人員的發展。醫德是考核醫者的最低要求,而醫術則是衡量一個醫者專業水平高低的根本,是否適宜為醫的標尺。

不求醫術,隻談醫德,是舍本逐末。特羅多醫生的謙卑,並不能成為後來者們技不精鉆的擋箭牌。仁心愛護,人之根本,即使不為醫,也不可跋扈張狂。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者也;同理,醫者,祛病療傷生命守護者也。在遙遠的年代,滿足基本溫飽就足矣,今天我們國力昌盛,民生豐裕,人民有瞭對健康更高的要求,我們豈能不與時俱進?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