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為政第二 2.8 子夏問孝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白話試譯】

子夏(向夫子)請教什麼是孝。夫子說:“對待父母,保持發自內心的和顏悅色最難。有大事小情,子女來代勞,有美酒佳肴,父母來享用,難道這竟然就是孝(的全部)瞭嗎?”

【字詞註釋】

A. 色,臉色,容色。色難,保持好臉色不容易。另解,色難是指兒女要看父母的臉色來行孝道。這兩者間的區別,是根據不同時間階段,父母或子女在傢庭角色中的重要性變化而衍生出來的。

B. 弟子,弟弟、兒子,這裡理解為子女。先生,父親、兄長,年長者;這裡理解為父母。

C. 食,音Sì,食物。

D. 饌,飲用、食用。

E. 曾,音Céng,竟、究竟。

【思辨拓展】

《禮記·祭義》:“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孔子認為孝是內心對父母情感的外化,即心化為色,化為“好臉兒”,化為禮數。

對人的態度問題,不限於父母。比如做瞭好事助瞭人,如果帶著情緒,面色難看,也會讓人覺得你心不甘情不願,很難使人受用。所以好話還要好好說,好事也要好好做。

把這種態度、這種情感,再進一步推而廣之,就接近孔子所倡導的“仁”瞭。

三字經講“柔吾聲、怡吾色”,道理說說簡單,實際上知易行難。對於行將就木而又纏綿病榻的老人來說,又有多少“床頭百日無孝子”或者“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感嘆。

一個鄰居,母親早已過世,父親後來老年癡呆,夫妻倆照顧瞭三年,其間各種艱難實不足為外人道。把老人送走後,兩人歸置屋子,忙著忙著一起憋不住地哈哈大笑起來,笑著笑著,又抱頭痛哭起來。

斯人已矣,活人繼續。誰也別拿道德綁架別人,做好自己。

子夏和子遊這兩個問孝的孔門弟子曾經鬥過嘴,從其中可以看出子夏對門人的訓練方式好像是這裡的“有事弟子服其勞”,可是子遊認為這是枝微末節,完全沒有掌握孔門主旨(《子張篇》)。而這兩位前輩的弟子又都被荀子罵為“賤儒”:“正其衣冠,齊其顏色,嗛然而終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賤儒也;偷儒憚事,無廉恥而耆飲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是子遊氏之賤儒也。”(《荀子·非十二子》)似乎荀子也認為兩位都沒掌握到孔門要旨。

——孫中興《論語日記》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