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金超700萬!“中國諾貝爾獎”揭曉,8位科學傢獲獎

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於8月16日公佈2023年獲獎名單,每個獎項的單項獎金100萬美元(約 717萬人民幣)。

柴繼傑、周儉民因發現抗病小體並闡明其結構和在抗植物病蟲害中的功能做出的開創性工作獲得“生命科學獎”。

目前,全球糧食產量的 40% 可因植物害蟲和病原體而損失。20世紀40年代植物抗性位點的發現表明植物具有先天免疫機制。然而,這些免疫受體如何啟動植物的防衛反應一直是個謎。通過19年的合作和努力,兩位獲獎者確立瞭由免疫受體激活的抗病小體的組成、結構和功能。這個發現將帶來更好的植物病害控制方法,對全球糧食安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趙忠賢、陳仙輝因對高溫超導材料的突破性發現和對轉變溫度的系統性提升所做出的開創性貢獻獲得“物質科學獎”。

傳統的超導材料達到超導狀態的轉變溫度都很低(低於-230攝氏度)。高溫超導材料的出現極大地提高瞭超導現象可以存在的溫度范圍。一方面這為超導材料的大規模應用提供瞭更多可能性,同時也揭示出形成超導現象的物理機制的復雜性。

何愷明、孫劍、任少卿、張祥雨因提出深度殘差學習,為人工智能做出瞭基礎性貢獻,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深度神經網絡推動瞭人工智能的革命和發展。其中,增加神經網絡的深度是在許多人工智能應用中帶來突破性進展的關鍵。獲獎團隊提出瞭深度殘差學習,使神經網絡能夠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度,獲得以前難以實現的能力,促成瞭多個突破性的成果——包括AlphaGo,AlphaFold和ChatGPT。

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 年,由科學傢和企業傢群體共同發起。未來科學大獎關註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在中國內地(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做出傑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傢(不限國籍),被喻為“中國諾貝爾獎”。

2016 年至今,未來科學大獎共評選出 35 位獲獎者,他們均是來自生命科學、物理、化學、數學、計算機等基礎和應用研究領域極具成就的科學傢,做出瞭原創性且產生瞭巨大國際影響的研究工作。

圖源:高績

獲獎人詳細信息及研究成果

推動科學、成就未來。未來科學大獎希望獎勵對社會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傢,啟蒙科學精神,喚起科學熱情,影響社會風尚,吸引更多青年投身於科學,實現中國的“科學夢”。

聲明:本賬號文章參考資料均已註明來源,如有侵權請立即聯系我們進行刪除處理。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