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肺結節就是癌?專傢強調:90%的肺結節都不是癌!

本文專傢:車國衛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教授

由於近年來大傢體檢的意識增強,以及CT等檢查水平提高,查出來有‘肺結節’的人不在少數。而很多人一查出結節就要切掉,因為害怕是癌!

但其實,90%以上的肺結節都不是癌!那哪種肺結節不需要管,哪種要再觀察一下,哪種該馬上切呢?

肺結節≠腫瘤,腫瘤≠癌

好多人拿到體檢報告,看到寫的“肺結節”第一反應就是——糟瞭!

但是,不是肺上所有的包都叫肺結節,根據腫塊大小的不同,名字也不同:

  • 最大直徑小於5mm的包包叫“肺微小結節”;
  • 最大直徑在5mm~10mm之間的包包叫“肺小結節”;
  • 最大直徑在10mm~30mm之間的包包叫“肺結節”;
  • 最大直徑大於30mm的包包叫“肺腫塊”。

引起肺結節的原因比較多,感染、炎癥、肺部原發腫瘤、轉移瘤以及其他良性疾病的表現都可能會出現肺結節。但是,肺結節≠腫瘤,腫瘤≠癌。

而且隻要你正常呼吸,就可能有肺結節。

正常人的雙肺約有3億個肺泡,如果把它從立體造型均勻平鋪開來,大概有70平方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呼吸到的空氣中的煙、霧等灰塵,會通過鼻腔、氣管最終到達肺泡。面對這些外來異物,身體會作出反應,其中作為全身最大免疫器官的肺,裡面的免疫細胞(如白細胞、巨噬細胞等)或淋巴結會去跟這些灰塵打架,把它們吃掉或者是在戰鬥中和灰塵同歸於盡。在戰鬥的過程中,就會在肺表面形成結節或是鈣化點。

這部分結節多數情況下會被機體再消化或吸收,也有一部分,會在肺表面或肺內永遠存在,甚至會隨年齡而逐漸增大。

此外,在肺部受到撞擊等創傷,以及受到結核等病菌感染時,肺裡面的免疫細胞或淋巴結也會發揮同樣的作用,打架後會形成一些陰影或斑痕,而這些陰影或瘢痕多數都成為瞭肺結節,隻有很少很少的才成為肺腫瘤。

而一些外界條件,吸煙、從事通風條件差、粉塵重等工作也有可能導致肺結節,因為人體有自身清除能力,但當你吸入的煙、粉塵的量超過瞭身體的清潔能力時,就容易形成肺結節。

不同大小的結節,治療方式不同

1、直徑10~30mm之間的肺結節,理論上都要切

除瞭典型良性(比如鈣化)的肺結節,其餘直徑在10~30mm之間的肺結節都該做手術把它切瞭!根據臨床經驗來看,這部分大小的肺結節是惡性腫瘤的可能性比較大,在這個時候做手術切除,治療效果最好,部分還可以達到根治。

2、直徑7~10mm的肺毛玻璃樣結節,建議觀察3個月再切

這部分大小的肺結節包括純毛玻璃結節(pGGO)、混合性毛玻璃結節(mGGO),和實性結節(GGN)。

肺毛玻璃樣結節,在CT影像下就能看的到,各個肺結節的密度是不一樣,根據密度主要把肺結節分為三類:實性結節、部分實性結節和毛玻璃密度結節。其中,部分實性結節的惡性概率最高,依次為毛玻璃密度結節及實性結節。

直徑7~10mm的肺結節中,主要是毛玻璃結節,加上不同醫生對於毛玻璃結節到底是切還是觀察一下有不同的看法,所以,這也是很多人關心的一類肺結節。

毛玻璃結節有兩種,一種是純毛玻璃結節(pGGO),可以理解為密度均勻的肺結節,另一種是裡面含有實性成分,混合性毛玻璃結節(mGGO)。

對於這部分肺結節,還是建議手術,但可以觀察3個月後再手術,理由有3點:

  1. 目前確實通過手術後病理證實,大於10mm毛玻璃結節是肺癌的可能性大!但多數情況下,小於7mm毛玻璃結節的良性為多,尤其是年輕人!
  2. 有一部分的毛玻璃結節在經過吃藥或觀察後會自己消失,所以可以先觀察3個月。
  3. 毛玻璃結節生長速度緩慢,不會瞬間長大和轉移,如果3個月後沒有消失再切也可以。

雖然我們建議7~10mm的肺結節患者可以不立即進行手術,但如果在觀察期發現肺結節長大加快、實性成分增加、或體積或重量增加,那就該立即考慮手術。

3、直徑4~6mm的肺結節,有變化時再切

肺小結節是最近幾年胸部低劑量螺旋+高分辨或薄層CT的廣泛應用才被大量發現的。短期的突然增多,我們(從科學的角度上)還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說清“它的前世、今生和未來”,更未形成統一的診治共識。

因此,目前不同科室、或相同科室不同專傢對4~6mm肺小結節有不同看法。因此4~6mm肺小結節,手術的最佳時機目前真的還不清楚。所以對於這部分患者建議隨訪,但隨訪間隔時間,目前也沒有明確的說法,隻能建議:大概6個月一次,若連續2~3年沒有變化,可以每年復查一次。

4、直徑1~3mm的肺結節,沒必要手術

這部分患者,要每年做一次體檢,尤其是胸部CT即可。

本文首發“四川大學華西醫院(ID:WestChina_Hospital)”,部分內容有刪減,版權歸原作者。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