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到底算不算國產手機?

中國人應該是愛國主義情懷最強烈的民族,所以,一般打上“與洋貨抗爭的民族品牌”、“自主知識產權”等標簽的產品往往更容易受到市場的歡迎。支持自己國傢、自己民族的產業發展,當然是件好事情,但在全球化經濟時代,其實如何去定義一件產品是否“國產”是一件挺費勁的事情。

像iPhone,其實很難定義它是一件美國產品,因為全世界共有超過30個國傢/地區為一臺iPhone提供原材料及零件,如韓國提供屏幕、日本提供攝像頭、歐洲提供NFC模塊、通信模組,臺灣提供金屬機殼,最後在中國組裝。而反而,它身上的美國元素其實並不多,如通信模組、基帶等,這些是美國企業的強項,至於處理器,確實是蘋果自己設計,但卻是臺積電幫它生產的。這樣的蘋果,你能定義它為美國產品嗎?當然,蘋果在美國買iPhone時,也沒有打出美利堅共和國自主品牌的旗號。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華為身上,華為作為中國企業在世界崛起的代表,承載瞭中國人很多光榮與夢想,華為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無數中國人的熱血和神經,如之前的5G標準,讓包括我在內的無數人都熱血自豪瞭一把,如石墨烯的應用,讓大傢對華為電池技術即將領導世界充滿瞭期許,如麒麟970,讓受高通欺壓許久的國內產業吐氣揚眉。

中國正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上演著大國崛起的大戲,但舞臺太大,劇情過於宏大,所以大傢都把對國傢富強、人民富足的願望寄予到華為這樣一傢適時出現的具有挑戰歐美日韓的實力派企業身上,華為就像那個在一個萬眾囑目的情況下,身披金甲聖衣,腳踏七彩雲出現在人們面前的蓋世英雄。

而正是這樣的身份,而華為又常常適時恰到好處地利用瞭大傢的這些熱血和熱忱,而這些熱血和熱忱都是極致而濃烈的,來不得半點摻雜和欺騙。而跟iPhone一樣,作為追求高質量的產品,在全球化時代裡,產品的配件構成肯定是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擇優組合,必然難以做到純國產,所以這樣部分狂熱分子感到欺騙,所以華為一直處於爭議之中,愛者視之如蜜糖,恨者視之如狗屎。

如知乎上有人問我,華為mate10到底算國產手機嗎?我要不要支持它?我愣瞭一下,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但既然有人特意問這個問題,我想有同樣疑問的人估計也不少,我們可以來簡單分析一下。

首先,手機處理器,這是智能手機的大腦和靈魂,前面說過Mate10用的是華為自主研發的麒麟970,這是全球首款第一枚手機AI芯片,可以說這是mate10最大的賣點,也是最能打動中國消費者的賣點,這毫無疑問是華為的驕傲。但有一點不足,這是臺積電生產的,全世界能生產納米處理器核心技術的企業並不多,具有手機處理器成熟生產線的估計也就三星和臺積電瞭,它們憑借幾十年的技術積累,在這個領域處於絕對壟斷的地位。華為若想自己生產制造芯片,沒有十年巨大的投入是很難量產的。

然後,屏幕,Mate 10采用的是6英寸2160×1080分辨率的OLED全面屏,雖然之前一直盛傳mate10屏幕的供應商是京東方,但從華為內部產品經理透露的消息,mate10用的還是日本JDI的 LCD屏和韓國三星的OLED屏。

鏡頭,Mate 10采用的是1200萬像素的彩色鏡頭+2000萬像素的黑白鏡頭,德國徠卡出品,雖然華為與萊卡共建瞭歐洲研究院開展瞭深度的合作研究,但時間尚短,所以,鏡頭的華為技術元素應該很少。

還有像NAND、PCB、基帶、RF、通信模組、PA+、模擬器件、藍牙等元器件由於國內企業在技術積累上還有所欠缺,很多技術秘密還是被日韓歐美等國牢牢把持,而且很多通信標準都是很多年前歐美發達國傢聯手制定的,所以這些元器件或多或少還是依賴日韓歐美國傢。

當然,還是有很多中國元素的,如武漢凡谷提供射頻器件,銀寶山新提供手機模具,聯懋塑膠提供精密結構件,欣旺達提供電池,立訊精密提供連接器等等(以上是參考過去華為手機的元器件供應情況,不確保準確)。

所以,基於以上,其實也很難去直接定義華為Mate10算不算國產手機,但,有華為總是好的,有華為,我們還能有選擇的權利,沒有華為,就隻能三星蘋果瞭。

最後,吐槽一點,國內手機廠商最被詬病的一點就是生產手機的利潤率太低瞭,長久以來蘋果和三星聯手攫取手機行業絕大部分的利潤,中國熱熱鬧鬧的各大手機廠傢,包括華為、小米、oppo、vivo等國內巨頭的利潤總和占比不到2.5%。為什麼呢?一方面是因為定價問題,由於品牌效應沒形成,隻能打“性價比”牌,定價上不去;另一方面就是因為雖然名義上是oppo、vivo、小米、華為手機,其實內部的很多關鍵的配件都隻能依靠“洋貨”,導致手機的制造成本下不來。

所以,中國手機企業要真正支撐起國人的熱血和自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幸好,已經有人在路上。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