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芳:你沒有翻過這座山,就永遠不知道山有多高

醫生介紹

周慧芳,第九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2003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碩士畢業,2008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博士畢業,師從范先群教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美國杜蘭大學訪問學者。

擅長甲狀腺相關性眼病的個體化綜合治療,內鏡導航輔助微創眼眶減壓手術,眼部整形美容和年輕化。入選上海市衛生系統“優秀青年人才培養計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新百人計劃”等5項人才培養計劃;承擔國傢自然基金、上海科委重點項目等6項課題;第一作者發表論文14篇,其中SCI論文10篇。科研成果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市醫學科技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等7個獎項。

所在學科為國傢臨床重點建設專科、上海市重點學科和上海市“重中之重”醫學重點學科,附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眼科視覺科學研究所、上海重點學科眼科實驗室、九院甲狀腺疾病多學科協作(MDT)診療中心。

采訪|唐曄 編輯|王佳琳

"喜歡做精細的事情"

我們的采訪正值高考期間,周慧芳憶起當年參加高考及填志願時的情景,她說,當時想法單純,就是想考醫學院,想做醫生。

談及這個選擇,周慧芳說,"一直覺得,做醫生為病人解除痛苦,很神聖。當時高考填的志願全是醫學院。那時候能進醫學院的,都是成績佼佼者–我是全校高考第一名。之後就進瞭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就是現在的交通大學醫學院。"

就這樣,周慧芳開啟瞭她的醫學生涯。七年制的本碩連讀,最後的兩年進入九院攻讀碩士學位。周慧芳說,她在大五實習輪轉後,發現瞭自己的興趣在眼科。

"眼科很精細,我喜歡做精細的事情。"

其實,在選擇研究生導師之前,周慧芳對眼整形外科並沒有多少概念。不過,當她在網上讀到瞭美國一位眼整形醫生Robert Goldberg一段話時,她的命運就此改變。

"他是美國眼整形重建外科帶頭人,他說,眼整形眼眶外科醫生不僅是一位醫生,同時又是一位藝術傢,每一位患者在他眼裡就是一件藝術品,他需要傾註感情、激發靈感,去雕刻、重塑,完成一件件精美絕倫的作品。我想,那是醫術與藝術的完美組合,不僅是治病救人,更是創造性的工作。"

信任自己

在中國,眼整形眼眶外科起步較晚,發展時間相對較短。"2011年我的導師范先群教授牽頭申請成立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整形眼眶病學組,到2012年正式成立學組,范教授擔任首任組長,我國眼整形眼眶病正式成為一個專業。"

"我剛開始接觸臨床,最先做的是眼瞼美容整形手術,並沒有接觸眼眶,眼眶手術是需要經驗積累以後才能做的。那時候,做眼瞼手術也很有成就感–給很多人帶來美麗,也改變瞭他們的生活。"

周慧芳坦言,要做一個眼整形眼眶外科醫生,其實要分好幾步走。

"首先必須是個眼科醫生,熟悉眼部疾病及眼球內部結構,在此基礎上還要掌握眼整形外科知識,因此,在眼科住院醫師培訓結束後,還要花兩三年專門做眼整形專科培訓。–這是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是培養自己的美學素養,並且瞭解眼眶周邊結構,涉獵盡可能廣泛的相關學科,譬如顱面外科、頜面外科、耳鼻喉科及整形外科等。第三階段是要把所有知識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風格,眼整形外科不同於一般外科,不同的醫生會選擇不同的手術方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

周慧芳認為,做事認真、追求完美、膽大心細,是身為一名眼整形外科醫生的必備潛質。

范先群教授是她的授業恩師,在她成長的道路上給予莫大的鼓勵與支持。

"在恩師推薦下,我兩次赴美國進修,使我轉變很大。我在美國的導師是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眼整形科主任Michael Grant,在交流中,我介紹瞭我們科室的導航內鏡技術以及所做的復雜眼眶手術。導師問,這些手術是你自己做的嗎?我說,這些手術是和范教授一起做的,因為難度很高風險很大,我做助手。他反問,你為什麼不做主刀,我相信你也有能力做的很好,應該相信自己,這樣能給更多患者解除病痛。在中國,眼眶外科醫生很少,美國導師的話對我觸動很大。"

事實上,眼眶病是眼整形專業裡最難的一部分。想從事的醫生很多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因為非常難,風險非常高。在國際上隻有一小部分眼整形的醫生會從事眼眶外科。回國後,周慧芳專註於眼眶病手術,兩年前,范先群教授又挖掘出瞭她的潛質,她開始瞭甲狀腺相關眼病的突破。

溫柔女神與凌厲主刀

周慧芳是典型的江南女子,一種柔弱安靜的印象。

"內心一直很柔軟。那些眼眶疾病的患者,心裡大多是有創傷的,需要關懷。我會體諒他們,做些心理疏導,給予中肯的建議。他們叫我溫柔女神。"

然而,她一旦手持柳葉刀,身著手術服,無形中就有一種果敢的凌厲。

周慧芳說,身為主刀醫生,助手和護士都是聽你的指揮做事,必須要控制這個局面,遇事冷靜分析。"對自己的手術要有信心,我對眼眶結構和疾病本身足夠瞭解,對手術有周詳的計劃和充足的經驗,有瞭這個前提,才能夠很冷靜地分析原因,應對手術中遇到的各種突發情況。所以,技術是最關鍵的。"

周慧芳認為,眼眶外科醫生的必要素質是臨危不亂、臨危不懼,要以理性的方式想到問題的關鍵點。頭腦一片空白,那不是一個優秀的外科醫生該有的素質。

"眼眶外科醫生和傳統眼外科醫生有不同的地方:傳統眼外科醫生手術時,主刀在顯微鏡前,一個人負責眼球內部的所有精細操作,助手負責眼部沖洗和遞交器械。而眼眶外科醫生,通常是一個團隊在工作,除瞭主刀醫生,還有一個數字化手術設計團隊,對於比較復雜的手術,我們通常要花數個小數做手術設計和模擬。比如說,眼眶減壓手術、復合性眼眶骨折整復,或者是大的眼眶腫瘤摘除手術,手術前我們需要把影像學數據輸入電腦進行手術規劃;術中根據規劃在內鏡導航輔助下進行精準、微創和安全的手術。除瞭設計團隊,還有一助、二助甚至有三助,除此之外還有洗手護士、巡回護士、麻醉師等等,大概有十多個醫護人員圍著這一個病人,核心就是主刀醫生。"

令周慧芳印象深刻的,有一名四十多歲的病人。

"他來看門診時,戴瞭一副遊泳鏡–眼球突出來,完全無法閉攏,眼睛充血,眼白變紅外翻,更可怕的是,他一隻眼睛的角膜已穿孔。不治療的話就雙目失明瞭。他是我遇到的一個病情極其嚴重的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經過詳細充分的術前評估,我給他做瞭三壁眼眶減壓術。手術後,摘除瞭紗佈,病人發自肺腑的喜悅是溢於言表的,突在外面三年的眼睛就這麼恢復正常瞭,視力也保住瞭。對外科醫生來說,一個漂亮的手術,就是最大的享受。"

藝術與醫術

"我從小喜歡藝術,水墨畫,書法,一直練到高中。我從小就特別能靜下心,去專註做某件事情,我不是個急性子,做事情會非常仔細。"

在周慧芳看來,藝術對醫術大有益處,滋養心靈的同時,還是一種審美觀的提升。

"同樣一個手術,我和其他醫生選擇的手術切口、手術方式可能會不同,我會堅持在實現手術效果的前提下,盡量用不影響美觀的切口、微創的手術理念,盡量不留疤痕、減少創傷。堅持久瞭,就養成瞭一種思維方式和手術習慣。"

周慧芳熱愛著一切美好,"我喜歡輕音樂,還特別喜歡油畫,深愛莫奈的印象派畫風,那是對現有事物,用自己的感受去表達。"即使出差在外,她有空就去參觀當地的藝術館,讓自己沉醉在藝術殿堂,流連忘返。她說,這是"吸氧"。

她說,曾經亦舒的書最能觸動她的內心。“亦舒筆下的主人公,都是獨立的女性,生活簡單,一件白T恤,一條卡其褲,做自己想做的、有意義的事情,其實,這也是我踐行的生活狀態。”

口述實錄

唐曄:從醫近二十年,您有什麼收獲?

周慧芳:對於外科醫生來說,成就感來源於每一臺手術的成功。醫學技術在不斷發展,新的技術被開發被應用後,原來沒有辦法治療的患者能獲得救治瞭,原來治療效果不好的患者可以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瞭,這是最大的收獲。我們還沒有老,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不斷會有新的想法,前面有更多的高峰等著攀登。

唐曄:您是一名怎樣的醫生?

周慧芳:我的導師范教授覺得我性格溫和,做事有條不紊。這是我性格中的一個特質,但是另一方面,我是碰到難題就想去克服的那種人,可能我的內心藏瞭一頭獅子。遇到患者,我隻想盡我所能給予最好的治療。不管是以前做雙眼皮手術還是現在做眼眶外科手術,我的想法非常純粹,和當初想考醫學院一樣。因此,我關註國際上最新的醫療動態,最好的治療方法是什麼,我就要把它帶給病人。

唐曄: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您最希望用有限的時間去治療哪一類患者?

周慧芳:應該說醫生是沒有權利去選擇患者,我們的天職是盡力幫助每一位需要我們的人。來看我專傢門診的有單純要求美容整形的,也有各類眼眶病患者。對於患者來說,無論患病輕重,手術大小,都是一件大事。但是,如果我可以分配時間,我願意更多的去幫助眼眶病患者。因為,眼眶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非常低,他們很痛苦,但是由於眼眶手術難度大,可以為他們提供手術治療的醫院又很少。因他們常常輾轉求醫,問病無門。因此,我希望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眼眶病患者的治療中,看到他們露出久違的笑容,我的心都會為之融化。

唐曄:以把眼眶手術比做什麼?

周慧芳:就像攀越一座座高峰,在沒有翻過這座山時,你永遠不知道山有多高。其實,眼眶外科有很多難題,翻過一座山後,會發現前面有一座更高的山。遇到難題,我會與不同的專傢討論,他們給我的建議可能是不一樣的,甚至是相反的。沒有先知告訴你該怎麼做,也沒有哪一本書告訴你第一步、第二步該怎麼走,這就要根據你的臨床經驗,去思考、去決斷,給病人最適合的治療方案。這很有挑戰性,也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要告訴自己,你必須做到最好。

唐曄:站在女性的角度上,請給女醫生一些建議。

周慧芳:對於一名女醫生,由於工作的特殊性,很難平衡好工作和傢庭的關系。我也曾經有過困惑,工作時間長,常常回到傢,孩子已經入睡;還要經常出差、出國交流,總覺得虧欠孩子和傢人。但是一位閨蜜的話讓我轉變瞭想法,“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陪伴,如果媽媽可以成為他心中的一個榜樣,往往會勝過單純的陪伴。”事實證明她是對的,雖然不能時時相伴,但是我努力工作、積極生活、樂觀向上的態度作為一種正能量傳遞給瞭我的孩子。我想跟女同胞們分享的是:生活方式會有許多種,選擇你認為值得的,聽從你心的聲音,感性生活、理性做事。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