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瞭解宋史,就不要看《如果這是宋史》

▲《如果這是宋史》高天流雲 著

相信很多朋友多多少少有瞭解過《明朝那些事兒》,這裡介紹的《如果這是宋史》也是跟《明朝那些事兒》一個套路,隻是主角換成瞭宋朝,作者高天流雲,把北宋和南宋的“歷史”寫成瞭這一部長長的小說。

本來我對書的要求不是很高,覺得自己看過的書一般來說會覺得都不錯,怎麼都有值得推薦的地方,而對這部《如果這是宋史》,則建議大傢不要再跳坑瞭。在11年,12年讀研期間,曾經看過這部連載的第一二部,講到趙匡胤和趙光義兩個皇帝的事跡之後,就棄坑沒繼續看瞭。最近在微信讀書上硬著頭皮重頭看瞭一次,整體看下來,有點不知道所雲,大約我不太喜歡作者講歷史的風格吧。

歷史並不是非黑即白,每個人物在特定的位置上做出影響歷史的決定都是有他自己獨特的、不為外人所理解的理由,並不如作者所描述的那麼簡單粗暴。作者在書中對很多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和評價,沒有去深究這些歷史人物背後所做決定的考慮,而僅僅簡單地用一些愛憎分明的形容詞去評價他們,感覺有點太兒戲瞭。沒有把這300年的歷史寫好,感覺有點遺憾瞭。

北宋和南宋一共經歷瞭300多年的歷史,從陳橋兵變到崖山海戰,一共18個皇帝,北宋九個,南宋九個。宋朝有很多影響歷史走向的大事件都與皇帝息息相關。

例如以下這個關乎皇位傳承的大事。本來宋太祖趙匡胤的媽媽說好瞭,北宋的皇帝,最初由趙匡胤做,然後到趙匡義,再傳趙匡美,再傳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這一個看似公平的懿旨,史稱“金匱之盟”,成為瞭後來燭影斧聲趙匡胤突然死亡,趙匡美賦閑傢中憂憤而亡的“導火索”。

宋神宗趙頊所實施的變法,也是其中一個大事件,本有希望通過變法富強的北宋錯失瞭一個好時機,變法在經濟上取得一定成就,然而軍事上的失敗,使得神宗多年的經營化為灰燼,使得王安石與舊勢力的對戰最後寡不敵眾以失敗告終。作者把變法失敗的鍋甩向瞭保守派的司馬光,還用戲謔的語氣諷刺瞭蘇軾的坎坷一生,使我覺得作者有點黃健翔上身。

從宋朝建立的那一刻開始,外患幾乎從未停止,趙匡胤趙匡義的北伐,趙恒與契丹的檀淵之盟,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與金朝的靖康之難,宋高宗趙構殺死嶽飛等等。這些歷史事件的經過和細節,都值得好好敘述,背後的原因更值得向讀者好好剖析。竊以為,軍人出身的趙匡胤,為瞭防止自己的後代遇到黃袍加身的將領,在設計某些制度時,會對將領的權力做限制,可以八卦看看是哪些措施。

皇帝的藝術修養很高,尤其是那個寫瘦金體的宋徽宗,要是他能多分點心思好好當皇帝,讓北宋多活幾年,說不準有更多的字跡留給後世,也不必當階下囚瞭。皇帝的藝術造詣高,大臣們自然也要跟上步伐,唐宋八大傢,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都是出自宋朝,宋朝四大書法傢是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蔡”原本是指蔡京,隻是後人厭惡其為人,才以蔡襄取代瞭他)。

盡管在宋朝軍人地位不高,然而連年的征戰還是給人們瞭解武將的機會,北宋的曹彬、潘美、楊業、狄青、宗澤,南宋的嶽飛、韓世忠、吳玠、劉錡,他們抗遼抗金的事跡讓後人銘記在心。在北宋前期,朝廷有能力組織北征和西征,與遼、夏保持勢均力敵的態勢,而在數次大失利後,元氣大傷,奸臣的出現也使得國傢無力再組織征戰,隻能被動防守。南宋時期,有中興四將為國出力,然而秦儈作祟,使得將軍不敢賣命,處處受掣肘,南宋在軍事上更加節節敗退瞭。

宋朝的儒學復興,在中國哲學界是一件大事情,程朱理學是指中國宋朝以後由程顥、程頤、朱熹等人發展出來的儒傢流派,與明朝所發展的心學相互輝映,成為中國儒學的兩大流派。書中沒有學《明朝那些事兒》那樣有對二程和朱熹幾位大師進行介紹,沒有著重介紹這一大事件,有點可惜。

好瞭,既然說想瞭解宋朝的話不要看這本《如果這是宋史》,那看些什麼好呢?

首先,看看這個如何理清宋朝歷史的提問,裡面的高贊回答有介紹宋朝歷史的梗概,背熟之後大約可以能吹個三天三夜瞭。

其次,看看陳振寫的《宋史》,知乎的一個推薦

最後,看看各種相關書籍的清單,這位大佬列瞭幾百本有關宋朝的書,嚇得我馬上關瞭網頁

好瞭,雖然說不太推薦大傢看這本書,然而還是有一些話語是比較打動我的,例如下面這一段,大約說的也是今天的故事吧。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