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寫的影評像觀後感?原因在這兒!

今天來說一個關於影評寫作的問題:為什麼總感覺自己寫的影評像觀後感?這也是很多同學剛開始寫影評會遇到的情況。

會產生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主觀情緒太多瞭。

也就是說在寫影評的時候,隻抓住瞭看完電影之後的某種感受,然後開始隨性發揮。

接著整篇文章都是圍繞這個感受去堆砌一些唯美的文字,表達一些個人的主觀感受。

比如:

看完《活著》感覺福貴這輩子也太慘瞭吧,然後開始復述他的一生都經歷瞭啥,如何怎麼變慘的,之後再寫寫對命運的感嘆。

看完《我不是藥神》覺得故事很好,有笑有淚。接著開始復述劇情並且寫一些最讓自己感動的電影情節,最後再開始探討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看完《泰坦尼克號》開始磕CP:我的媽呀!傑克和露絲這是什麼神仙愛情,真的絕瞭。

然後開始復述他們倆是如何從相識到相愛,以及傑克最後的舉動有多麼感人,最後再寫寫對愛情的感嘆。

如果是單純帶著這種主觀情緒寫影評,就等於你在用抒情文學的方式來分析一部電影。

把整部電影濃縮成一個故事,然後再對這個故事的主題、人物性格以及命運進行分析。

對於電影的敘事方式、情節結構、光線色彩、鏡頭運動、人物表演等方面的特色幾乎都沒有提到。

最後容易導致你寫的影評光有感受,沒有分析。

雖然這種方法也是一種影評寫作方式,但它適合放在豆瓣,不適合拿來藝考。

藝考中的影評重點不是在感受,而是分析。

那麼要想學會分析電影,就要先懂得電影中每個細節的含義,才能分析這些細節所凸顯出來的某種藝術特性。

這裡以王傢衛的電影《花樣年華》為例,我截取瞭其中的一個小片段,雖然隻有短短的一分多鐘,但是一些細節卻頗有玩味。

《花樣年華》電影選段https://www.zhihu.com/video/1404528940363345920

這段情節講述的是某天晚上蘇麗珍出去買宵夜,一般觀眾能體會到影片想要表達的那種憂傷寂寥,但是說不上為啥會有這種感受。

但對於有專業素養的同學來說,應該進一步去分析影片是怎樣達到這個目的的。

首先是拍攝手法,導演通過高速攝影(慢鏡頭)的方式將人物的憂傷放大,同時通過這種攝影手法也讓人物在日常行走中營造出一種優雅與從容。

然後是音樂運用,這段低沉感傷的音樂既是對環境氛圍的同步表達,又潛藏瞭主人公心中那如潮的心事。

接著是人物服裝,此時的蘇麗珍身著暗色調旗袍,也正呼應著她灰暗低落的心情。

這部電影裡蘇麗珍前後一共換瞭多套旗袍,王傢衛之所以讓她換這麼多套衣服除瞭美學上的考慮,更多的是有情緒表達和敘事目的。

還有鏡頭運動,此時的鏡頭采用跟拍來呈現出一種流暢的時空感,也呈現瞭蘇麗珍行走中的悠長與淒婉。

以及拍攝角度,采用平視角度的機位,避免瞭攝影機主觀情緒的流露,讓觀眾和主人公有一種平等的對視,也有一種平靜的註視。

把影片拆解成一個個細節,感受和理解這些細節的用意,並分析這些細節中導演是如何通過光影和聲音的方式來呈現這種用意的,這才是真正的分析電影。

當你可以更清晰地瞭解電影在光線、色彩、場景設置、鏡頭運動、景別、聲音、機位等等含義與作用,然後將這些元素組合起來,自然就可以概括出影片的主題內涵。

這時候你就可以明白看完電影會什麼會產生某種感受,導演是如何通過電影的藝術手段來傳達的。

要具備這種分析能力,首先要學習視聽語言。

掌握好這門分析電影的工具,然後光懂得理論還不行。需要通過大量觀影和拉片才可以更好的把這些理論結合具體的實例,以此來幫助你提高分析和鑒賞電影的能力。

剛開始不會拉片可以去B站上看一些電影UP主的解說視頻,學習一下他們是如何拆解分析一部電影的,之後再自己慢慢去進行一些練習和思考也一定是會進步的。

之前有專門分享過一些視頻做的不錯的UP主,大傢可以參考看看。

↓點擊下方鏈接跳轉閱讀:

雨中陳:B站上值得編導生關註的電影UP主都在這兒瞭!

除此之外也可以多看看分析范文,比如一些專業的電影雜志《電影評介》《環球熒幕》《看電影》等等。

或者也可以參考這本影評范文,裡面很多文章的分析內容和角度都很值得學習和參考,也符合藝考對影評的要求。

當你有瞭這種分析能力,自然就會從更專業的角度看電影,也就不會把影評寫成單純個人感受輸出的觀後感瞭。

赞(0)